(//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4日訊】(中央社記者林幸瑩聖保羅特稿) 在阿根廷近代史上,經濟惡化演變成街頭抗議,最後導致政府垮台,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在一九六六年時即導致軍人政變,由軍事執政團掌控政局,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如巴西、智利、烏拉圭等國。
現在的情景宛如三十多年前,文人總統像走馬燈似的已換了五位,高階將領會介入政局嗎?阿根廷變局會不會感染到其他南美國家,正是大家關切的焦點。
事實上,阿根廷等國的政局變化,在社會科學界曾演化出一個特別典型來描述這種「民主崩壞」,阿根廷籍的政治學家歐唐納稱它為「官僚集權主義」,經濟的變動導致政治變動的循環。
由於經濟高度成長,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政府為了討好下層民眾,大量開銷社會福利,導致財政收支吃緊,一旦更改福利政策,政黨與工會便鼓動街頭不安,文人政府應付不了這個危機,軍人為了保護軍隊的完整,出而掌控政局,停止選舉,並結合經濟官僚,推出右派市場經濟政策,鎮壓工會,吸引外資,最後重新進入經濟高度成長的循環。
但是現在並非如此。在後冷戰的世界,已經沒有政黨路線的差別,無論裴隆黨或極端黨,都是親美的右派,但是這並不能確保阿根廷的繁榮發展。
前任政府倒台,就是因為採行了美國所強力推銷的「新自由經濟」政策,開放市場,降低關稅,國有企業私有化,解除外匯管制,甚至披索與美元採取一對一的兌換比率。過去幾年來,華盛頓與華爾街對此均鼓掌稱許,但是一旦債台高築,金融崩潰,美國財政部與國際貨幣基金卻袖手旁觀,布希總統冷冷地說,等到新政府成立,需要幫忙時,美國願意伸出援手,這與墨西哥金融危機時,華盛頓立即反應,有天壤之別。
文人政府除了政策失誤,每一個政黨與政治人物的腐化貪污,更是下層人民深惡痛絕的,但這並不能讓一般人對軍人有所期盼,由於過去三十年對人權的侵害,使得軍人無法維持超然的道德形象。雖然大環境變了,但阿根廷的貧富差距仍大,人民覺得不公不義的情況仍然存在,街頭的憤怒也不因政治民主上軌道而稍減。
究竟阿根廷的亂局會怎樣收場?這是關心民主發展的人,在新世紀之初所屏息以待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