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27日訊】昨天,一封讀者來信寄到報社,信中講述了一起令人汗顏的同胞在國外旅游時因隨地吐痰遭罰款的事。
北京晨報報道﹐讀者丁先生在信中說,不久前,他去緬甸旅游,導游一再囑咐:到緬甸千万別隨地吐痰,吐一口痰罰500元人民幣。可一位同胞在盡情游樂時還是“忘記”了導游的警告,往地上吐了一口痰。這時,馬上走過來一名保安對他進行罰款,這位游客經過好說歹說,保安還是罰了他300元。丁先生說,這是緬甸對隨地吐痰的處理辦法,效果不錯。而現在“北京越來越美了,可還有不足之處,痰跡就是一例。當你走過主干道的過街天橋往腳下看時,到處是痰跡。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
—— “請勿隨地吐痰”喊了將近百年
其實我國治理隨地吐痰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年近八十的著名記者、旅美華人趙浩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隨地吐痰好像是一种古已有之、于今尤甚的“國粹”。從我能認字的那天起,我就看到“請勿隨地吐痰”的標語,至今七八十年還沒收到效果。
而國內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人承認是吐痰者。即使只計算成年人中自認‘常常吐痰’和‘有時吐痰’者,比例也達三分之一。按此估算,至少有三億人有隨地吐痰的習慣,令中國成為世界吐痰大國。”
中國人隨地吐痰——有程序、有花樣、有功力。從吐痰的聲音、長度,到吐痰的濃度和吐出的力度,各有不同,和各人的修養及社會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吐痰也推動了藝術的發展,痰盂、痰罐儿,設計精美,花樣繁多,成為亭台樓閣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景致”,外國人對這些“裝飾品”百思不得其解。由于受到文明和現代化浪潮的沖擊,這些玩藝儿已經不多見了,但是走在大街小巷、城市鄉間,凡是有人煙的地方都是痰跡遍地,慘不忍睹。
—— 治“痰”用重典漢城早有先例
那么,到底有無方法徹底解決這個頑疾呢?記者調查發現,國人多主張加大罰款數額。讀者丁先生在信中說“要制定嚴厲的法規”,一些网民在网上也主張“重典治痰”。趙浩生先生建議:國外對這些問題動輒以罰款的辦法解決,中國可發動一個全民性的反對隨地吐痰的運動,伴以罰款措施,也許可以清除這個有損中國人形象的老毛病。
一些外國友人也建議采用加重處罰的辦法。韓國友人孫先生說,漢城在1988年奧運會時也有很多人喜歡隨地吐痰,街道上到處都可以看見肮臟的痰跡。20世紀90年代初,漢城市政府下決心大抓隨地吐痰問題,主要手段就是采取巨額罰款并增派大量警察監督。那時,只要隨地吐痰者被抓住了,就要被處以約合人民幣300元左右的罰款。結果,只一年時間,漢城隨地吐痰的現象就几乎被杜絕了!而人們也逐漸懂得了保護環境的必要,紛紛開始自覺遵守不隨地吐痰的行為准則。現在,漢城早就廢除了巨額罰款的規定,但市民們已能很好地自律了。
—— 處罰規定已有只是執行困難
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辦公室獲悉,市政府1999年底就頒布了《北京市禁止隨地吐痰隨地丟棄廢棄物管理規定》,即除了對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責令其擦淨所污染的地面或者清除廢棄物外,還要處以50元的罰款。
但上述規定執行起來卻有很大難度。首先是全市城管人員僅3000多人,對偌大的北京來講,難以監控到方方面面。其次是不少人交不出50元罰款,城管人員又無搜查權,只能不了了之。据了解,目前城管部門只對王府井、西單、中國大飯店等重點地區、重點路段采用此种方法,效果還不錯。
于是有群眾建議,由公安人員對隨地吐痰進行處罰。對此,城管部門認為不可取。因為公安人員的職責是打擊犯罪、維護治安。多頭管理的最終結果可能是哪家都不管。
記者經多方調查,始終未找到一個良策。難道我們真的能容忍痰跡一直延續下去嗎?(//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