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25日訊】一樁普通的經濟糾紛案,山東省鄄城縣人民法院在耗時7年、花去原告9萬多元的情況下,案件仍未執行終結。當我們的人民法官面對央視《焦點訪談》記者的採訪時,理直氣壯地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道理:“法院不是保險公司,你這個民事行為做錯了,被騙了,把寶押在法院身上,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現實……”其實不用那位法官提醒,我們老百姓還不至於連個保險公司和法院都區分不清。之所以還要來法院,不過是想求得一個司法的公正。如果說保險的話,這種公正應該是對整個社會上的一道保險。可是當公民的這樣一種正當要求竟被我們的一些法官變成了一個極為奢侈的妄求時,對於公正的謀求,卻不幸成為了一種激化矛盾的過程。這絕非是危言聳聽。還是讓我們來聽一聽那位勝訴者的哭訴吧:“因為這個事,我真不想活了。說實在的,我有幾次拿著繩子……我死也要吊死在法院裏……”
據新華社報道,眾所周知,一個社會的健康與否,並不在於它有沒有矛盾,而是要看面對矛盾的具體做法。健康的社會,能夠有效地調動起各類機構職能,在一定的程式之下化解、消除矛盾。當一位勝訴者竟然產生出要吊死在法院裏的念頭時,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便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這個社會對於矛盾的化解能力,是不是有所削弱了?
《南方週末》曾對我國的收容這樣一項救濟制度的變形,進行過詳實的報道。透過這篇報道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目前困擾我們社會的,還不單單是存在一個對於矛盾的化解能力上的削弱問題。更可怕的是,有些是本該力在化解和消除矛盾的社會機構,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竟幹起了激化矛盾的勾當。當救濟被鬼使神差地變為制裁時,更讓人擔心的,是整個社會的穩定。
我們應該警醒,像司法和收容遣送機構中所暴露出來的這些個“不作為”與“妄為”等問題,其實都是對社會原有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這是非常危險的,它絕不只是簡簡單單的“違規”和“管理不嚴”的問題。(//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