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為推廣有機耕作,港府年多前已開始為部分農民提供技術支援,第一批在政府監管下成功轉型的有機蔬菜終於可在今年四月推出,售價將比傳統蔬菜貴兩至三成。但為免濕貨商販「渾水摸魚」,有機菜只限於「高檔」市場有售,屆時包裝上會貼上指定標籤以作識別。
據明報報導﹐此外,於年多前已開始諮詢業界的有機菜驗證及標籤制度遭一再拖延,漁護署解釋,現時全港三千名農戶中,只有二十人願意轉型有機耕作,其中五人更於半年內退出,若現在推出標籤制不合成本效益。
漁護署農業主任黎宇匡指出,現時由政府監管下推出的有機蔬菜每日產量約有一噸,佔全港蔬菜供應量不到百分之零點一,佔本地生產的蔬菜則約百分之一,署方仍積極游說更多農民參與轉型計劃。
他解釋,香港有機耕作仍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有機農莊只供市民作「消閒」用途,而初期參與的農民均不習慣棄用化學肥及殺蟲劑,部分更因「心急」而違反守則被迫退出。
現時貼有蔬菜統營處標籤的有機菜均屬「轉型」階段,因傳統耕作模式而積聚土壤的化學物質要一年時間才可徹底清除,故「真正」的有機菜於四月才推出,價格將比傳統的貴兩至三成,署方每周會派人到農場驗證品質。
蔬菜統營處總經理黎國仁指出,有機蔬菜由統營處統籌分銷,零售點由初期數個增至現時二十多個,反映市場有潛力。
但現時只限於較「高檔」地點售賣,如大型連鎖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及健康食品公司出售,因濕貨市場難以監管,擔心有商販魚目混珠。
其中一名參與轉型計劃的農民高國濯稱,有機蔬菜較傳統的鮮甜可口,惜市場需求仍不大,加上有機耕作工夫較多,成本隨之上升,現時仍無利可圖。他說﹕「市民都貪便宜,很少人買有機菜。」
長春社總幹事張麗萍認為,隨港人日漸注重健康,市場對有機菜需求很大,部分市民更訂講空運有機菜到港食用,問題是港府未作有效宣傳,市民不知該往何處購買,政府不應局限零售市場。她建議港府於每區濕貨市場選定出售有機菜的商販,除可避免渾水摸魚,更可擴大市場。(//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