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8日訊】花旗集團兩位重要分析師週四聯手在金融時報撰文預測,美國經濟今年最可能的發展,就是在下半年復甦,而且事後會證明是扎實而持久的復甦。
金融時報週四刊出花旗集團美國經濟暨市場分析主管迪克萊門特(Robert DiClemente)與首席經濟學家史恩霍茲(Kim Schoenholtz)聯合執筆的專論,不過標明是個人觀點。
迪氏與史氏在專論中指出,美國企業一如歷來處於經濟衰退時一樣,正為了能在下一波經濟成長中大展鴻圖,而進行著改造與重組。兩人因此預測,美國經濟今年最可能的發展,就是在下半年復興,並將扎實而持久。
兩人認為,資本市場似乎也認同這種前景,例如與去年九一一事件後的低檔時相較,證券市場已收復一兆五千億美元的市值。其次,對美國經濟陷入沉重衰退的不安感,也已降低,這從投資人現在不再懷疑經濟終將復甦,而只想探究復甦的力道與長久,即可見一斑。
兩人指出,有三個因素支撐他們作出上述預測。
第一:民間部門修正其失衡。兩人認為,去年企業大肆消化庫存,估計使當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因而流失兩個百分點,足以扭轉先前因為資產泡沫破滅,以致科技業庫存嚴重過剩的現象,因此即使最終需求只是持平,預料今年的生產值也大有可期。更何況,美國企業的投資與現金流量間的缺口,平均已經由佔生產值的五%降至二%以下,與經濟開始復甦時的典型水準不相上下。
第二:低通膨賦予經濟決策的彈性。低通膨營造調降利率的空間,後者可減輕企業與家庭的債務負擔,進而在即使債信遭降等及銀行緊縮信用之下,企業資金仍不虞匱乏,同時在失業率走高之時,民間消費仍維持活絡。
第三:持續而快速的科技創新。迪氏與史氏表示,復甦要可長可久,科技能否快速創新,以支撐高生產力成長率於不墜,最為重要。而美國非農部門的生產力成長率自前年年中以來,已連續六季的年增率都達到約二%,估計去年末季,即使因為九一一事件而成本提高,也大抵將如此。
不過,兩人表示,雖然預測美國經濟將復甦,但並不保證資本市場也一定亮麗演出。兩人強調,美國經濟強勁成長與低通膨,將有利於「風險較高」的資產,而非公債或國庫券。
工商時報(//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