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7日訊】針對強AI觀點,不少學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美國哲學家約翰. 塞爾(John Searle,《皇帝新腦》一書將之譯為約翰.西爾勒)設計了一個頗為有名的假想試驗—中文屋子來反駁強AI觀點。這個試驗已成為當代西方哲學家在討論身心關系、人工智能時經常引用的一個經典例證。
塞爾的「中文屋子」
塞爾說,設想一些計算机程序設計者設計出了一种能夠使一台計算机模擬「理解」漢語的程序。比如,如果用漢語對這台計算机提問,它會運用自己的存儲器和數据庫對這個問題作出合适的漢語的回答 。假設這台計算机的答案和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的答案一樣,那么根据這個情況,能否說這台計算机已經理解了漢語?能否說它完全和一個 中國人一樣理解漢語呢?接著,塞爾提出了他假想的中文屋子。
假設一個美國人被關在一個屋子里,他對漢語一竅不通,而屋子里有滿滿几筐漢字,而且有一本用英語寫的用來處理這些漢語符號的規則,這些規則是按漢語的語法而不是語義,對符號的處理加以純形式的規定。比如,規則中可能有這樣的話:「從一號筐中取出’甲’符號,將它放在從二號筐中取出的’乙’符號的后面。」假設這時有另外一些漢語符號被送到屋子里來,這個人根据相應的規則將漢字送出屋外。假如他根本不知道送進屋來的這些符號就是屋外人的「問題 」,也不知道送出屋外的那些符號就是所謂「問題的答案」。此外,還假設那些程序設計家善于設計程序,而這個人又善于處理符號,這 樣,他的答案就和一個地道的中國人作出的回答沒有什么不同。他在 屋子里搬弄符號,用送出去的符號回答送來的符號。在這种情況下,能說這個人懂得漢語嗎?
塞爾用這個例子說明,如果通過适當的計算机程序來獲得對漢語的理解力對屋中的人來說是不夠的話,那么,對任何數字計算机來說也是不夠的。「中文屋子」這個比喻的意義在于,計算机具有的是一种語法,而不是語義。而要理解一門語言,以至要完全具有心理狀態,就需要具備比僅僅一套形式符號更多的東西,就要具備一种釋義,或者說那些符號都要有意義。而計算机的運算是按其執行程序的能力來定義的,而這些程序是通過純粹形式就加以規定,也就是說,它們不具有語義內容。
前面已經介紹了人工智能的形式化問題。的确,數字計算机的特點在于,其運算能被純形式地表述。一种典型的計算机「規則」決定了一台机器如何處理某种狀態,執行某种計算,比如擦掉一個符號,或打上另一個符號,然后進入另一狀態。在塞爾看來,這些符號是沒有意義的,它們不具有語義內容;它們不涉及任何事物。它們只能純粹按照形式的或語法的結构加以确定。比如0与1只不過是數碼,甚至 不能代表數。而人心不僅僅是形式和語法的過程。根据一般的定義, 我們的內在心理狀態具有某种內容。比如,當一個人想起面包或飲料時,當一個人擔心股市的走向時,在這种狀態下,他/她的心理狀態除了具有各种可能的形式特征以外,還具有某种心理內容。即使思想 以一連串的符號的形式出現在頭腦中,但是思想所包含的決不止一些 抽象的符號串,因為符號串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人的思想要涉及 任何事物,符號串也必有某种意義,使得思想能夠涉及到那种事物一句話,人心不僅是語法的,還有一個語義的方面。而計算机程序只是語法的,因此它永遠也不可能代替人腦。
塞爾本是一位以研究語言哲學問題著稱的分析哲學家,正是這樣的學術背景使他想出了「中文屋子」的比喻,也是同樣的原因使他從語法和語義的角度對人腦和電腦作出比較。來自語言學的思考,的确給人工智能涉及的哲學和心理學問題提供了不少啟發。
(學術論文選登)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