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5日訊】海峽兩岸考古專家去年底在福建東山島合作進行考古研究,發現這一海域打撈的哺乳動物化石与台灣澎湖海溝的完全一樣,更重要的是首次發現9件更新世晚期鹿角化石上的人為刻痕,証明了3萬年前本是陸地的台灣海峽已經有古人類与哺乳動物共生共存。專家們一致認為,早在3萬年前大陸与台灣兩地相連,不分彼此,當時已經有古人類生存在這塊區域。
新華網消息,東山博物館長期以來收集了許多漁民在台灣海峽海底打撈回來的動物化石。博物館對海域動物化石的考古發現与研究,引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特別是許多台灣考古專家前來考察交流。
2001年11月,博物館獲取古菱齒象、犀、四不象鹿、牛等動物化石近百件,這些化石來自東山海域,屬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3萬年。廈門大學歷史系蔡保全教授、日本琵琶湖博物館高橋啟一博士、美國華裔考古專家關鍵、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張均翔,聞訊赶來福建東山考察研究。通過對這批化石和館藏的動物化石的鑑定研究,一致認為東山海域与台灣澎湖海溝產出的動物化石完全一樣,同屬于一個動物群。
這一動物群的面貌,与淮河流域的動物群非常相似,而并非以前史學界認為的華南動物群。這說明在地球最后一次冰期,也就是1~3萬年以前,由于天气變寒,華北地區的動物南遷至現在的台灣海峽這片廣闊的土地。
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何傳坤,長期從事台灣澎湖海溝古動物化石的研究,2001年底 他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祁國琴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韓康信等陪同下也專程赶到東山島,對海峽兩岸的動物化石進行比較研究,此次研究有了更重大發現。
兩岸專家對海底動物化石一件件認真仔細地進行考証鑑別,終于從9件鹿角化石上發現有被人工用石器砍、刻、刮平、磨過的痕跡。這有力地証明了當時已經有古人類在現在的台灣海峽生存。古人類打獵的時候已經利用鹿角作工具,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也是一個有力的証据。何傳坤說,此次發現這么多有刻痕的鹿角化石是一個惊喜,在台灣也有這种刻痕化石,但非常少,整個台灣也就兩三件,此次在大陸得到印証將為台灣的考古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三位專家經過反复論証,形成了共識,一致認為台灣海峽在1.5萬年前還是陸地,由于冰河時期的到來,全球气候變冷,海平面比現在下降了130米至180米,才形成了現在的台灣海峽,兩岸同胞自古就是一家人,而東山島就是連接兩岸的“橋梁”。
据祁國琴教授介紹,台灣海峽自古橫亙著一道淺灘,發端于東山島,向東延伸到海峽中部的台灣淺灘,再向東北經澎湖列島而后至台灣西部,一般深度不超過40米,衹要海平面下降40多米,這條淺灘便露出海面,成為連接大陸与台灣的陸橋,因而這道淺灘被命名為“台灣海峽陸橋”。距今約8500年以前,東山陸橋才最后被淹沒。由于“陸橋”使海峽兩岸相連接,使遠古人類及哺乳動物群才能由北往南遷移,途經福建進入台灣。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