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2日訊】近年來,來哈佛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考上哈佛不容易,在哈佛取得學位更不容易。在哈佛讀過博士的汪宁先生說:“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當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進了哈佛的大門,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為哈佛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上哈佛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起點,因為哈佛看重的不是你有沒有學習的天分,而是你將來能對社會做多少貢獻。”
上哈佛是很累的
初次走進哈佛的外國學生大都經歷過一個心理調整的階段。中國學生更不例外,尤其是從國內直接考進哈佛的,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要過語言關,還要适應新的教學方式。在采訪中,記者听到有些外國學生進了哈佛情緒特別低落,因為他原來是那個考區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顯不出來了,心理上承受不了。
在哈佛學習,學生的負擔看上去并不重。哈佛不強調分數,不提倡死讀書、讀死書,提倡無壓力狀態學習方法。可進哈佛的都是尖子學生,他們本身就有很強的競爭意識。汪宁博士說,學生的壓力很大,但這往往不是老師施加的壓力。哈佛的教學方式与國內不同,是啟發式的,老師講完了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進了哈佛的人,除了極少數外,都想走在前面,都想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哈佛大學教中文的馮禹先生說,哈佛的課程對國內來的孩子來說并不算太難,只要過了語言關,就可以從容應付。但學生們總是自己給自己加壓,不斷地增加課程。上哈佛是很累的,尤其是那些從國內來的學生,他們平均每天睡眠時間還不到5個小時。
中西合璧 雙語优勢
哈佛提倡的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因此每年都要招不少少數族裔和外國學生。在哈佛的本科生中,亞裔學生占14.3%,是少數族裔中最多的。
走進哈佛校門的每個學生都各有特長,你小提琴拉得不錯,他是某個考區的數學尖子。不同特長、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融合在一起,通過交流產生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圍,這就是哈佛為什么能夠培養出富有創造精神的畢業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哈佛大學所在的劍橋區有一所中文學校,這所學校十年如一日,每天給當地華裔孩子上兩節中文課。學校的董事長紀虎民說,從4年前開始,這所學校的孩子年年都有考上哈佛的。紀先生的女儿紀然就是其中之一。紀然5歲來到美國,在美國上的中小學。和國內一些親友的孩子相比,紀然的知識面比較廣、社交活動多。紀先生說,女儿每天還要上兩個小時的中文課,接受的是中國式的教育。用的課本是北京等6省市的統編教材,教學方法也是中國式的,強調背誦。中西合璧,形成了她的雙語优勢,而哈佛看重的正是她的這個背景。
目前,在哈佛上學的中國學生有200多人,其中從國內高中直接考到哈佛上本科的只有几個人,其他都是從國內各大學來哈佛讀碩士或者博士的。在哈佛上本科的這些中國孩子大體分三類:一類是在美國上完中小學的,一類是在美國上了一半中小學的,還有一類是在國內上完中小學的。論基礎教育,最后一類當然最扎實,但也是到哈佛后最苦的。 (摘自聯合早報網)(//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