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在時尚界提聖加侖面料,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尤其是聖加侖的繡品和蕾絲,早已成為諸多國際奢侈品時裝大牌的寵兒。無論是香奈兒、迪奧、杜嘉班納,還是克里斯托弗・凱恩、姬龍雪、薇薇恩・韋斯特伍德等,都樂於使用聖加侖的面料,來展示設計師的靈感。
一場戰爭終結了一個輝煌時代
聖加侖紡織工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世紀,修道院裡的記載曾提到民眾會交付亞麻或帆布。瑞士東部紡織業的第一次繁榮則始於12世紀,當時引入了對外貿易,進一步擴大了紡織品的需求。到14世紀,聖加侖紡織業已經有了行會章程,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質量評級標準。自中世紀以來,聖加侖就以其高級紡織品而聞名於世了。
16世紀,由於其產品的完美品質,聖加侖紡織業成為最重要的亞麻面料生產基地。後來,聖加侖又開始生產棉布面料,最初生產的是印花棉布,接下來就是繡花棉布,那也是刺繡時代的開端。
聖加侖的刺繡在1870年左右達到了巔峰,那裡的紡織品及繡品得以出口到世界各地,達官貴人們都以能獲得聖加侖的繡品而欣喜。
然而,這樣的輝煌時代並沒有持續太久,一場戰爭直接給這個輝煌時代畫上了句號。一戰過後,人們的時裝品味驟變,功能性、實用性服裝成了新寵。從1914年到1935年,出口的繡品價值從2億法郎下降到1200萬法郎。訂單減少、裁員增多,刺繡工業突然就走到了盡頭。
一直到二戰以後,聖加侖的紡織業才得以重振。如今紡織業仍然是聖加侖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各企業都不再進行大批量生產,而是生產奢侈面料、高級女士時裝面料及成衣。
將傳統與最先進的技術相結合
紡織業要走入下一個輝煌時代,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聖加侖率先看到了這一點,不斷嘗試將傳統與技術融為一體。比如採用激光剪切或印花、數碼印染等。
有的公司把數百年歷史的繡花技術和現代傳感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首個能在室內營造明亮氛圍的床上用品。還有公司將小型太陽能電池與刺繡結合在一起,豪華手袋馬上變成了便攜式發電設備。還有能夠通過智能手機控制的發光T恤衫,變幻莫測的燈光效果完全是個性化展示。
納米技術也為紡織和服裝行業提供了創新產品和新市場的巨大機會。輕巧、薄、柔韌、多孔、抗撕裂是納米材質的特性,如此的多功能性無疑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2007年,聖加倫就建立了納米紡織項目,為在紡織領域使用安全的納米技術鋪平了道路。
還有超級保暖紡織品的開發和太空用紡織品的開發也都是大熱門。生產特種和高科技紡織品方興未艾,近年來,銷售額每年以5%的速度增長,如今在全球範圍內已達到1500億美元。
另外,人們對防水、防紫外線、速干或抑菌的多功能紡織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聖加侖的Swisslastic公司開發了首款純銀紗線醫用壓縮襪,用於治療靜脈疾病,這種銀紗具有額外的修復作用。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都將成為下一個輝煌時代的必需品,而聖加侖紡織業已將自己定位於技術前沿。
藝術殿堂:聖加侖紡織博物館
想要一睹聖加侖各種精美面料的真容,去聖加侖紡織博物館(Textilmuseum St.Gallen)就對了。博物館建立於1886年,位於老城中心。最初,因為聖加侖是紡織業中心,當地的商人組織就開始收集世界各地的紡織面料,供當地紡織製造商參考,這成為紡織博物館的前身。
如今,博物館以瑞士東部刺繡、埃及織物、歐洲中世紀以來的花邊、刺繡和面料收藏而聞名。同時,博物館也是紡織圖書館,人們可以在這裡查閱近170年來面料設計師設計的各種織物和花型,包括書籍、照片、設計圖稿等。博物館還展示了一些紡織機、編織工具、手工刺繡機等設備。
紡織博物館採用展覽和教育的方式,使廣大民眾可以瀏覽紡織品世界,並表達對個人或集體創意、技術和商業成就的尊重。有趣的是,博物館的門票就是一塊布,很值得收藏。
責任編輯: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