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需要朋友 伙伴情誼讓你健康又長壽

文/布魯斯.葛里森

人氣 1515

編者按:歐嘉奶奶以九十五歲高齡,活躍於田徑場上,創下數十項至今無人能破的世界紀錄。作者長期投入研究歐嘉奶奶和其他長青運動員充滿活力的秘訣。

這是唯一一個你能聽到這句話又覺得好笑的地方。這裡妙趣橫生,而且沒有你死我活的殘酷場面,就像在自己家。

此情此景,此時此刻,我總算把秘密揭開了。

要解釋歐嘉為什麼如此投入運動比賽,理論捬拾即是,但如果你真的問她,她的第一個答案永遠不會變。不是到處旅行,不為獎金或名氣,也不是打敗男生的滿足感,而是那份革命情感。

廿一世紀是友情的時代,雖然有不少友情是來自虛擬世界,卻也有真實人生版。西方社會的年長族群特別需要朋友,因為老人經常被孤立,被排擠得遠遠地,沒有朋友等於一無所有。幸運的人才能開創另一個感覺有存在價值、又有益健康的歸屬,比方說參加田徑賽。

老人醫學的相關研究當中,最有力的發現是社會關係強的人,在晚年特定期間內的存活機率提高百分之五十。社會網絡對人類帶來的效果,比運動更強,甚至和戒菸差不多。癌症病人的研究也顯示,身邊有朋友陪伴跟孤單者相比,前者病情加重的速度比較緩慢。社會關係佳跟健康認知有很強的關聯,即使我們很難證明其中是否有因果關係。要確認因果關係只能做隨機分派實驗,不過正如貝克曼研究所的克拉瑪說的:「有沒有大家庭,並不是研究人員可以去分配的。」而且大部分的人會傾向自己選擇朋友,不是被指派。所以要釐清中間的關係並不容易。

越老越需要朋友,社會關係強的人身心更健康。(圖/Shutterstock)

友誼的存在並不會消減競爭行為,反之亦然。曲棍球球員在場上拳腳相向,但比賽完後可以哥倆好地去吃烤雞翅。老年人的友誼/競爭樣貌又有點不同。長青徑賽選手不像年輕人那麼在意勝負(好勝心不只是荷爾蒙作祟,而是性格,所以不見得會在年紀大之後有所改變)。但是,隨著年歲漸增,好勝心也可以和友誼並存,像是交纏的辮子,而不是非黑即白的開關。

巴藍和同時代的澳洲人也許會同意,這個現象應該稱為「伙伴情誼」,這是「友誼」的加強版,它需要多一點承擔,使得情誼建立的回憶、細水長流般的生命力、對伙伴健康現況的掌握,都能因為這份承擔而延續下去。「每個人對於他人能過著品質好、兼具美德與幸福的人生,都有所貢獻。」這句話不是巴藍而是柏拉圖說的。柏拉圖曾經接受過一段時間的體操鍛鍊。他認為如果運動員彼此結交,建立深厚的友誼,經過時間的淬鍊,雙方的表現都將更上層樓。他們會變得愈來愈好、愈來愈強,而且完全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男子組八十歲以上的四百米決賽,世界紀錄保持人費伊在直線跑道終點前被來自日本的黑馬,名叫田中廣尾(Hiroo Tanaka)的選手超前。田中是這個年齡組的新面孔。費伊進入休息區的時候懊惱萬分,沒想到會被田中打敗。田中走到他面前,彎腰鞠躬,開始講起日語,隨行翻譯試著幫忙,說田中想要謝謝費伊逼著他跑出好成績。不對,他的意思不僅如此,他希望和費伊共享這份勝利,「因為你真的贏了。」翻譯看著費伊說道。好勝心超強的費伊當下竟無言以對。半晌,他握著田中的雙手對他說:「你真了不起。」

有沒有付出努力,在此時感受絕對大不相同。你可以跟某人組讀書會或咖啡會,但即使持續多年,你們依然不會真正交心。舒適的環境難以成就生命共同體,只有透過痛苦才有可能。跟運動沒什麼關係的哲人尼采下了一句最貼切的註腳:「筋疲力竭是通往平等與友愛的捷徑。」

大型長青賽事的最後一個週末,只能用痛苦來形容。選手們跛著腳,紛紛到按摩區報到。腿部纏著五顏六色痠痛膠帶的人走來走去,好像一群血管外露的人體解剖圖。長青運動員之間靠著他們共同的體驗,還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傷,發展出類似軍中同袍那樣的革命情感。你在廿五歲看到選手跳欄失敗,狠狠跌了一跤,可能去拉他一把,但心中不會有特別感覺。等到你九十歲再看到同樣的事發生時,你的大腦某個地帶也許就有所觸動,這才是發自內心的。

歐嘉在甘露市世界室內錦標賽的六十米決賽和男生一起跑。那個比利時人鮑維爾跑到一半被釘鞋的釘子絆倒,歐嘉雖然繼續跑,但一抵達終點後立即回身,等他一跛一跛地跑完。他們不需要聽懂彼此的語言,因為運動員之間的默契就像電影《教父》裡的柯里昂家族一樣血濃於水,不必言語也能體會出:「老鮑啊,我們都選了這條人生路,是吧!」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一百多歲仍在開車 澳洲壽星分享長壽祕訣
50歲後體力下降?三餐這樣吃 補充2種關鍵營養
長輩突然變瘦要警惕?5種現象是衰弱症徵兆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糖尿病患運動不用怕 四個飲食策略顧血糖
運動健身的隱形好處:六方面增進心理健康
延年益壽秘訣 專家建議球拍類等運動
研究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球拍類運動遠勝跑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