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8月15日訊】中國(中共)應急管理部8月14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颱風「利奇馬」自8月10日在浙江登陸以來,已造成56人死亡,14人失蹤, 超過十多個省市1400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00多億元人民幣。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專訪時認為,除了天災,中國城市規劃忽視排水系統、水庫帶病運轉等「人禍」因素,也令颱風所到之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慘重。
記者:王維洛博士,這次颱風「利奇馬」威力是很大的,但是在人為的方面,中國有沒有什麼做的不足的或者可以改進的地方,可以減少這樣的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王維洛:颱風是一種自然災害。颱風來的時候,肯定帶著暴雨一起來。中國在做城市規劃或區域規劃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防洪的這一塊。它只注重立面的建築的高、建築形狀的奇特、立面的燈光效果,但是它不注重基礎設施,特別是下水和洪水的處理辦法。這方面它做得很差。
比方說,上海浦東新區剛開始建設的時候,他們就忘了浦東以前是上海的排洪通道。因為浦東地勢比較低、成陸時間比較短,所以上海的洪水都往浦東走的。他們建設浦東新區的時候,就忘了浦東原來有這麼一個洪水通道的功能。那麼到1991年太湖洪水的時候,就亂套了。一會兒說往江蘇放水,一會兒往浙江放水,最後把無錫、蘇州、常州都給淹了,損失相當大。
中國一般的排水的管線,好一點的城市是按十年一遇的暴雨計算的,差一點的城市是按五年一遇的暴雨計算的。像這次的颱風,它的降雨量肯定是超過十年一遇或者五年一遇,所以很容易造成水淹城市的這麼一個現象。
記者:包括北京、上海的排水管線都是按這樣的標準設計的?
王維洛:他們是分區的,如果北京、上海能達到10年一遇的標準,已經算很好了。有的區也達不到10年一遇的標準。比如說北京,一下暴雨,哪兒不淹?除了中南海、故宮不淹以外,其他地方都會淹。
記者:像西方發達國家,歐洲國家,城市規劃按多少年一遇的標準呢?
王維洛:它們一般會採取20年一遇的,好多會採取50年一遇的標準。
中國在城市建設、城市規劃方面,對排水這方面,一直是做得標準比較低。還有一個,中國現在城市裡面在規划水系方面、排水管道方面,人為的措施太多。
你去看中國的這些城市,市中心都要給你拉一條河進來,它覺得這個河很漂亮,兩邊是水景房。這條河又不是很寬,又不是自然河道。
比方說,2016年的時候邢台水庫放水,把邢台的一個村子給淹了。它的河主要是七里河,原來離邢台市中心有七里的距離,後來邢台在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把七里河引到自己城市的最中心,圍繞著七里河建設市中心的水景。那麼現在的七里河,它就不是一個自然的河流,而是一個人工的河流。人工河流的排泄能力是不是夠大,都是問號。
去年山東壽光淹得很厲害,今年這次颱風山東壽光又淹了。壽光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彌河在通過壽光的那一塊,建設得很漂亮,兩邊都是歐式的建築,它準備賣個好價錢。但是壽光這個河道的(洪水)通過能力,遠遠不夠它歷史上最大洪水的通過能力。就是說,只要有大的洪水,它就要淹了。而且為了讓河道保持一個水景,這個河道上建了很多很多的水閘來阻擋水流掉。但是你把水位保持的很高以後,暴雨來的時候,那就得淹你。
記者:中國官媒說,「利奇馬」橫掃山東的時候,山東26座水庫超汛線水位開閘泄洪,還有一些地方出現險情、漫堤等等。您認為中國在水庫、水利建設方面有什麼做的不足的地方?
王維洛:中國老是說「我們的人口占世界的1/5」,但它從來不說「我們的水庫占世界的1/2」,它建了那麼多的水庫。
今年6月11日,在國務院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水利部水害災害防禦司司長田以堂說,中國現在有9.8萬多座水庫大壩,已經加固了的病危水庫是6.6萬座,還有1.6萬座還沒有除險加固。一共有8.2萬座水庫,是曾經的和現在的病危水庫,就是說中國水庫裡有80%多是病危水庫。水蓄的太高的時候,它就怕潰堤了,就馬上要放水。
老百姓總是以為下暴雨的時候,水庫能替他擋住這個水,能保住他的命。但是實際上,水庫蓄了一會兒水以後,水位上去了,它又擔心自己會不會潰堤。所以它就趕緊放水,而且放水的時候又不通知下游的人,所以往往就造成水淹下游的城市。而且我前面講了,下游的城市河道裡面,都是一個個的閘門擋著的。如果你閘門來不及開的時候,或者閘門通過能力太小的時候,它又把水位給涌高了。
所以說,中國很多的災難,聽上去是來自於天災,實際上很多是人自己犯的錯誤導致的人禍。
記者:謝謝王維洛博士,再見。
王維洛:再見。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