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寓玩樂於工作
有工作時,常常會「吃碗內,看碗外」,人是有惰性的,更會羨慕他人那些看似輕鬆賺錢的生活狀態,雖然身在媒體,經常會羨慕有些同業,常常可以出國採訪,或是主持旅遊或美食節目的主持人,感覺他們就是「寓玩樂於工作」。
跑政治多年,有些新聞台給我的訓練,幾乎是各種類型新聞都得要會一點,對棒球一竅不通的我,除了棒球賽、籃球、乒乓球甚至是跆拳道,都要能撰稿,支援奧運時,更是體育新聞的瘋狂操練。而收視率一向不錯的美食新聞,更是不可或缺,開稿長官也有一種慣性,例如要做九份老街假日塞爆,配稿絕對就是做當地的美食,同理可證,千里迢迢去碧砂漁港,要報導當地海鮮價格不一,秤重全憑店家「良心」之外,也得要搭配餐廳美饌介紹,讓觀眾看的食指大動。
不過就在待業這段時間,倒是多出一些「打零工」的機會。這次打工的任務是主持美食節目,而且是跟號稱「牛舌界小天后」的女藝人阿諾搭配,讓我相當緊張。畢竟在家裡看電視,和自己坐在美食前講解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一早就到位於金山南路的日式和牛料理店報到,店門半掩,裏頭店員都還在備料,等著攝影大哥架燈光,安排鏡位,這回的主題聚焦牛肉料理,阿諾跟我說,她主持美食節目真的吃太多和牛,所以要怎樣描述口感、鋪梗或是補充資料,也得做足功課。其中一道土豪丼,和牛海膽搭配大片金箔,看起來「閃閃動人」,我看阿諾便低頭開始上網找金箔的資料,還開始跟我分享她看到的內容,頓時讓我覺得,果然是專業主持人。
我也超佩服她的臨場反應,一整天錄影主題都是和牛,只是在不同的烹飪方法去做替換,有壽喜燒、花藝燒烤與丼飯等,「平平都是肉」煮出來、吃進嘴、吞下去的口感形容,就是得不一樣,要運用創意和想像力,與簡單易懂的形容詞,讓電視機前觀眾「大飽口福」。
錄影時我一邊吃,還偷瞄了菜單價格,由於這些和牛是高級的熟成肉,價格算中等以上,絕非失業的小資男可以負擔起的,這樣一想,又覺得這零工打得真的太值了。但這真的是一剛開始錄影的新鮮感,後來馬上就能體會什麼叫做「吃到膩」又得表現超好吃的那種矛盾。
另一個做美食節目讓我感到一絲絲沒那麼幸福的事,可能就是得代替觀眾品嚐一些特殊美食,像是這回有加拿大生蠔,超大顆,感覺整粒生吞會噎到的狀況,平常也不太有機會吃到,錄影當下,也很難事先彩排演練吞生蠔,所以當被Cue到要吃的時候,儘管吃太大口有點反胃,也要保持自然表情撐著,演出津津有味的FU。
每份工作雖有艱苦處, 但也有讓人增廣見聞的地方, 短短四十五分的節目錄影,其實工作人員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來拍攝,我們跑了三間餐廳,都是我沒吃過的。不好意思的說,我個人最熟悉的恐怕是永吉路上的「王家鍋燒麵」跟「嘉義雞肉飯」。
那天餐廳裡,有道「雲海壽喜燒」,讓人很印象很深刻,醬汁在下鍋之前,上頭會放一團棉花糖,撒上山椒粉,要開動前,會把特製的醬汁淋在棉花糖上,白糖融入壽喜燒的湯汁中,甜而不膩,而且還能讓食客拿出手機拍攝有趣的即時動態,視覺與味覺都很享受。另一家「花藝燒肉」,讓我懷疑老闆是不是曾經在花店臥底打工,光是一個醬汁醃牛肋條,上頭就插滿各種色彩繽紛的花,讓人捨不得破壞擺盤把肉拿出來烤。
這次主持經驗,真的讓我不敢再小看美食節目,工作人員真的是跟時間在賽跑,基本工時內要拍攝訪問三間餐廳,做效果跟店長廚師互動,還有抽當中的時間來拍攝要上傳YouTube 的小單元,衝新媒體的流量與點擊,節目上大伙嘻嘻哈哈,但攝影跟製作人得趁空檔急忙扒幾口飯,很難想像拍美食節目卻很難真正吃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