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綜合報導)專欄作家克里斯•霍格(Chris Hogg)在TechCrunch上撰文指出,硅谷癡迷於增長。對於幾家健康初創公司來說,這種癡迷不僅有誤,並且危險。
科技行業的主流觀點是,要想成功,你必須推銷自己的想法,不管它到底有多遙遠。你必須相信自己的產品——不管其能否實現。假如你干擾了床墊業或眼鏡業,那尚無大礙。但是,數碼健康創業者就需起步高出一個臺階。這有關於人命,並且,常常在人們最微弱的時期。
健康保健初創公司最近新聞迭出,Theranos、uBiome、Nurx、eClinicalWorks、Practice Fusion這些公司似乎沒看到這一點。我們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細節,但有一點卻很清晰,這些公司為了追求增長,把病人放在了第二位。
錯在哪裡?
在數字健康發展初期,我們把病人看得遠比現在重要。我能記起的那些公司,不光是Propelle、還有Omada Health、WellDoc、Ginger.io和Mango Health,所有這些創始人天生就了解病人健康的重要性,並且渴望證明自家產品有效。
從何時起這個聚焦點轉移了呢?怎樣才能將其扳回正道?
當投資者把增長擺在第一位時,很難把病人置於其前。Propeller公司很幸運,投資者懂得產品的有效性重於資本增長,即便在增長緩慢時。早期數碼健康公司只有很少的資金,需要在18∼24個月之間拿出明顯的成績來,才能獲得下一輪投資。
相比之下,生命科學公司從一開始就投入重金,以作長期開發和臨床驗證。
產品、驗證、商業化
另外,有大量的新創公司和投資者湧進數碼健康領域。該行業當然需要人才、點子和能量,但我們還需要參與者了解臨床步驟:產品、驗證、最後才是商業化階段。可是,許多新人不僅缺乏經驗,而且急功近利,他們漠視法規和傳統保健方式,認為已經過時了。這導致他們所做的不是建樹而是破壞,對保護措施的漠視帶來了公眾安全問題。
結果是,在證明其產品有效之前,大量公司試圖擴大增長,這帶來了巨大風險。給患者和醫生錯誤資訊,導致錯誤的療法。浪費金錢在不需要的產品上,並影響到整個數位健康生態系統的可信度。
重建成果文化
為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調整對所謂數碼健康是否成功的看法,而責任落在諸多方面。
媒體須持更嚴格的態度來報導數碼健康初創公司,優先報導同行評審後的研究和經過證實的成果,而非注資輪次和招聘人數。演講圈需讚揚那些能夠談論其產品如何改善人們生活的創始者,而不是把主要演講時段讓給今年最大的出口。投資者群體必須對其投資保持耐心,了解醫療保健上的真正增長需要時間。
最重要的是,數碼健康業的創始者必須對自己有耐心。我一直在數碼健康的戰壕裡,深知到底有多難,很容易失去焦點,你該問問自己:「我是想以驚人的增長上頭條新聞,兩年後被指責偷工減料,還是想造出一種產品真能有助於人?」
回答這一問題並非易事。但是,如果數碼健康將生存並擴張,那就該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驗證產品,這才是長期變革的唯一途徑。◇
責任編輯:陳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