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牆必看】中共已無好牌 後悔撤回承諾

人氣 25000

【大紀元2019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1.川普暗示北京後悔 一張圖洩露中共無好牌
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週四(5月30日)表示,美國在對北京的談判中做得很好,如果重新來過,中方不會選擇撤回承諾。

2.軍報記者親歷六四:槍聲大作 上將孫子被抓
中共六四屠城30周年之際,中共官二代、時任中共《解放軍報》記者的江林披露,她當時和中共上將張愛萍的兒子張勝一家親眼目睹了中共軍隊在長安街、天安門廣場向民眾掃射,槍聲大作、「一片火光」的場景,他們也遭到武警用上萬伏的警棍圍毆,張愛萍的孫子被抓。

3.美中女主播辯論奇特開場 引中西網友熱議
很多中國網民關注的美中女主播辯論如期舉行。美國時間5月29日晚上8點,美國福克斯商業頻道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和中共央視海外分布CGTN主播劉欣就中美貿易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辯論。

4.【新聞看點】美中陷僵局 習才徵求高層意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近日在福克斯專訪中表示,中共電信設備巨頭華為與中共的關係「根深蒂固」。華為聽命於北京,是中共的工具。

5.內幕:華為和中共政權的真實關係
自去年年底以來,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受到的衝擊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近日美國出口管制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更有加劇之勢,華為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了除貿易戰外,全球每日關注的另一大焦點。

6.劉欣迴避福克斯女主播一個問題 外媒給答案
5月29日),美國福克斯商業頻道主播翠西‧里根和中共大外宣CGTN主播劉欣之間的辯論令人矚目。在雙方對話快結束時,里根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她請劉欣定義「什麼是國家資本主義」。

7.高杉:被江系誘入貿易戰 習近平該清醒了
從美中貿易摩擦到美中貿易戰,習近平的應對在外界看起來顯得十分「詭異」,連續發生對美方的誤判,低級錯誤不斷,「臭棋連連」最終將自己逼入了在貿易戰「炮火連天」之中宣布要準備長期過「緊日子」的困境。回頭看看,整個過程令人頗感奇怪,這一切決策都與其智商不符,背後定有原因。

8.程曉農:中美關係因何逆轉?
美中經貿談判的破裂終結了長達40年的美中蜜月,中美關係發生了幾乎是180度的大逆轉。但這一重大變化並未引起媒體的充分關注,反而是華為事件吸引了太多目光。中美雖然沒有進入完全的對抗狀態,也並未真正進入「新冷戰」,但華盛頓行政當局的處處設防,意味著在國際社會裡中國的命運不再是「順風順水」,而是步步艱難,「崛起」自然也就談不上了。

9.專家將美中貿易戰比做里根改變蘇聯
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里安(Mohamed El-Erian)近日在CNBC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有機會在與中共就其涉嫌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知識產權盜竊和網絡間諜的貿易戰中,創造新的世界經濟秩序。

10.分析:貿易戰誤判連連 習近平被假情報包圍
美中貿易戰至今,習近平當局頻繁出現誤判,致使中方處境越來越被動。有分析認為,習當局高層做出誤判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受到假情報、假消息的影響。

11.周曉輝:短期石油或斷供 曾慶紅馬仔再攪局
5月29日,中石化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傅成玉在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發表演講,稱「在當今世界大形勢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更加凸顯。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近在眼前的迫切現實」。對此,傅成玉提出要做好兩手準備:第一、做好短期石油斷供準備,並且通過市場手段……規避短期風險;第二、在戰略和長遠上,立足於中國自己,從現在起,用10~15年時間做到能源基本自給,也就是80%以上的能源靠自己供應。

12.學者:貿易戰下 中國或有1400萬人失業
川普(特朗普)政府,宣布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到25%之後,外界聚焦新的關稅政策將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有專家分析中國或有1400萬人就業受到衝擊。

13.報導更多銀行技術性破產 陸媒被迫刪文道歉
繼內蒙古包商銀行被接管驚動金融圈後,有官媒引述消息稱,大陸再有部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問題,憂慮引發擠提危機,但相關報導迅速遭官方刪除,並被迫道歉。

14.到底與中共什麼關係 任正非傳記不打自招
西方政府認為,中國電信巨頭華為與中共軍方之間關係密切,所以前者可能是北京間諜,但該公司一直對此進行撇清。

15.川普下週對英國事訪問 將和梅討論華為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將於6月3日至5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週四(5月30日),一名英國官員表示,川普將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在倫敦討論中國華為技術公司相關問題。美國正在敦促歐洲盟友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之外。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翻牆必看】陪習走訪農戶的官員說辭穿幫
【翻牆必看】肖揚死亡 兩宗大罪曝光
【翻牆必看】傳金正恩訪俄備受普京羞辱
【翻牆必看】中共造航母走彎路內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