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美國政府去年將公司稅率由35%大幅降至21%,同時也將企業海外利潤匯回稅率從35%降至15.5%,間接讓標普500大企業去年獲利大增20%以上,但他們卻將多數的額外利潤用於回購自家股票,而非主要用於增聘員工和刺激經濟。
據彭博社統計,美國10大科技企業2018年總共斥資了1,690億美元的金額用於回購自家股票,同比增幅達創紀錄的55%,反觀用於員工薪資的部分僅增加8.7%,差於前一年的24%,用於研發的經費增長17%,稍優於前年的15%。這十家科技股包括Alphabet公司、亞馬遜、蘋果公司、思科、臉書、英特爾、IBM、甲骨文和高通公司。
股市研究機構TrimTabs統計也發現,美國企業去年買回自家股票的金額達到創紀錄的3,870億美元,約占美國商務部統計去年企業海外獲利匯回金額6,650億美元的58%。
在減稅之前,海外保留盈餘最多的美國企業包括蘋果公司、微軟、思科、甲骨文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這些公司恰好在去年減稅後買回自家股票的金額也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換言之,這些減稅的好處大多回到股東的口袋,而非用於研發支出或大幅增加聘僱美國員工。
彭博社文章諷刺說,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夕,IBM執行長羅梅蒂(Ginny Rometty)在信中表達支持川普減稅的立場,稱這將使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投資美國營運、員工教育訓練和研發項目。然而,就在減稅之後,IBM公司去年裁撤了16,000名員工,研發經費也下滑,資本支出僅微幅增長5%,但卻不遺餘力地多次宣布買回自家股票。
另一家極力遊說企業減稅的科技大廠甲骨文公司,也在減稅後每季斥資100億美元回購自家股票,較此前的每年100億美元數倍增長,但其研發經費增幅遠遠落後同業。
蘋果公司也在2017年減稅法案通過之後稱,要在未來五年內投資3,500億美元於推動美國經濟。但至今,該公司的產品製造還沒大幅回流美國,2018年卻斥資730億美元買回自家股票。
蘋果公司的代工廠富士康也承諾在2022年以前創造美國13,000個工作機會,但儘管威斯康辛州通過了富士康建廠的租稅獎勵法案,建廠的計劃卻一再延宕。
思科的情況也類似,去年研發經費只增長不到4.5%,但卻用140億美元的資金於買回股票。#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