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教育培訓公司被3.15點名有啥用?

人氣 271

【大紀元2019年03月09日訊】鑒於今年1月中旬,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介紹3.15晚會的年主題重點工作時提到,要「加強對住房裝修、健康旅遊、網絡訂餐、教育培訓等重點行業企業信用缺失情況的監督」,大陸某官媒近日撰文稱,「這是『教育培訓』首次」被點名,同時還指出了這個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信用缺失』」。

然而,在整個教育培訓行業都存在問題的現狀下,這家官媒卻對「教培公司還能躲過今年的3.15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行業出了問題,卻盼著其中的個別公司被曝光,這不是捨本逐末嗎?若相比「全國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在100萬家以上」,即使「從2017下半年到現在,被媒體曝出的出現問題的教培公司……一共是19家」,也不過是九牛一毛。難道僅憑這樣的曝光力度,就想解決「行業亂象」?

在官媒看來,媒體曝光當然不夠,因此要等3.15來曝光。但問題是,從僅有的19家公司中選出幾家放在一台晚會上曝光,就值得期待嗎?官媒統計得出,「近5年來,教育培訓服務的投訴量一直處於上升的趨勢」。那麼,在過去5年,3.15始終對此保持沉默、直到今年才曝光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的3.15還沒來得及曝光,教育部就在去年年底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聲稱「截至12月12日,全國共摸排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發現存在問題的機構27.3萬所,已整改24.8萬所,整改完成率達到90%」。教育部都整改完了,存在問題的教培公司才會在3.15晚會上被「點名」。這不就等於在告訴大家,3.15晚會只是一場歌功頌德的政治秀嗎?

假如整改有效,中共辦台晚會炫耀一下,也實至名歸。但問題是,「整改完成率達到90%」如何證明?官媒報導稱,教育培訓服務的投訴總量「由2012年的3698件猛升至2013年的6358件」,接著「從2016年的6646件上漲至2018年的20521」。在投訴量猛升、猛漲的這幾年中,教育部又是否對涉事公司進行過整改?如果是,投訴量為何有增無減?如果不是,為何到2018年才想起整改,且整改率一下子就能達到90%?

無論怎麼看,這樣的舉動和數據都讓人覺得有點假。而關鍵還在於,教育部憑什麼能對公司進行整改?誰人不知,教育部負責管理的是公辦教育機構,比如所有的大中小學。私立學校、個體培訓公司若無財政支持,必然得通過自己的辦學質量以及口碑和信譽來吸納生源。一旦失了信用,被指為「騙子公司」,或被告上法庭,自然就會關門大吉。不在權責範圍之內,中共教育部卻執意要整改這些「騙子公司」;這既不合規,也不合法。

尤其在「以權謀私」的思想指導下,獨裁政府向企業伸進一隻黑手,就能剷除奸商、淨化行業?如今,中共教育部執意要整改教培公司,不正說明了,這個充斥著假冒偽劣的市場長期被政府壟斷、控制嗎?那麼,一旦公司造假、詐騙,就更與政府脫不了干係了。要說這些教培公司是在中共的庇護、甚至教唆下詐騙老百姓的錢財,恐怕都並不為過。

從官媒指出「質量問題、安全問題、價格問題、假冒偽劣、合同糾紛、虛假宣傳、售後服務」這七大投訴類型來看,中國的教培公司普遍涉嫌造假、欺詐已是不爭的事實。這顯然就不是「信用缺失」的道德問題,而是足以構成犯罪的法律問題了。長久以來,中國幾乎各領域都存在著詐騙行為,教育培訓行業又怎會連一個案例都沒有?然而,中共麾下的司法部門卻像被安排好了似的,對這類消息始終保持緘默。

對於教育培訓公司的「信用缺失」,最令人感到驚愕的是「教育失了信用」。翻開中國的歷史來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一直作為傳統教育的根基,影響了後世幾千年。在華夏禮儀之邦,負責教化世人的帝王、學者、官員都要做道德的楷模、「仁、義、禮、智、信」的化身。古人恐怕很難想像,如今從事教育的中國人竟然都不懂「信」的道理和價值了。

私立的教育培訓機構騙錢、牟利,往往是建立在公辦學校騙取經費和家長血汗錢的基礎上的。放眼望去,各類學校裡的造假、欺騙幾乎無處不在。從評職稱到寫論文,從教材內容到教學目的,紅朝之下的中國教育就是逼迫老師、學生接受謊言洗腦,為實現教育產業化不斷造假、行騙的過程。中國的老師、學生涉嫌作弊、抄襲、剽竊的案件不斷在國內外發生,已令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

要說中共打造的教育,就是一個假的教育,此言不虛。一個信奉「假惡暴」、以洗腦、斂財為目的的獨裁政府,又怎會打造貨真價實的教育?一個早就失信於人民的邪惡政權,又哪懂什麼「信用」?中共指責任何受其擺布的公司「信用缺失」,都不過只是賊喊捉賊而已。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學費殺人”悲劇不斷 中國"教育產業化"爭議難息
北航驚曝招生醜聞 教育腐敗再惹民憤
薛冰: 中國教育產業化的悲歌
周良:教育腐敗的根源在哪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