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外交政策》稱,以色列長期忽略中共的情報行動,但現在終於予以關注。以色列反間諜機構的調查發現,中共黑客尤其對與美國國防承包商有關係的以色列公司感興趣,企圖將以色列作為獲取美國機密的後門。
報導稱,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本月將向內閣提交一份有關以色列境內外國投資的建議。由於問題的敏感性,雖然內閣中沒有成員準備公開談論,但很顯然,以色列的政策審查和這份報告本身主要聚焦中國(共)。
中共瞄準與美國公司有合作的以色列公司
從1992年到2017年,中國與以色列的雙邊貿易額從5000萬美元增長到131億美元,成為以色列在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
《外交政策》稱,在經濟合作的同時,以色列也開始意識到需要保護國家和戰略資產和基礎設施免受外國政府和公司的控制和接管。由於以色列的高科技經濟,該國還面臨著外國間諜和盜竊其先進技術及專有技術等問題。近年來,中共加強了在以色列的間諜活動,特別是獲得了進入以色列國有和私營科技公司的機會。通過這些公司,中共就獲得了接觸以色列密切盟友美國的高科技的機會。
《外交政策》說,中共已經瞄準了以色列兩家最大的武器出口商,以色列航天工業公司(IAI)和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還有埃爾比特系統(Elbit Systems)公司。前兩家是以色列國有企業。這三家企業都在美國有子公司,幫助製造以色列最先進的武器,包括導彈和航空電子設備。這些設計和商業祕密正令中共的情報機構和政府垂涎。
以色列反間諜機構的調查發現,中共黑客尤其對與美國國防承包商有關係的以色列公司感興趣。這些以色列公司與美國同行,比如雷神公司、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美國國防承包商都有聯合項目,包括F-16和F-35戰機,箭式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以色列航天工業公司、拉斐爾以及埃爾比特的子公司都被中共黑客攻擊過。
《外交政策》說,很顯然,中共將以色列看成是接觸並滲入到美國機密項目的一個後門。
以色列為何會被中共盯上?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博士說,主要原因有三。首先,近年來,中共在歐美主要大國投資重要領域不斷受挫,迫使中共另尋出路;其次,以色列本身的高科技對中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在顛覆性領域;第三,以色列與美國有著高度的合作,且對中共警惕性低,是作為中共獲取美國技術的最佳後門。中共在歷史上已經嚐到了通過以色列獲取美國技術的「甜頭」。中共的殲10(又稱猛龍)與美國的F-16類似,被指從以色列那裡獲得了美國的技術。
位於中東的以色列,有一半以上的國土被內蓋夫沙漠覆蓋。而在沙漠以外,高原、山地又占去了大量面積。因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小,高科技產業成了以色列的選擇。
以色列以其人才資本、顛覆性技術、世界級企業而聞名全球市場。其在軍事、科技、電子、通訊、軟體開發和航空等領域具有先進的技術水平。以色列的電子監控系統和無人飛機與美國有深度的技術交換,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很高的口碑。以色列在高科技領域的初創公司數量超過六千家。
以色列的先進技術在多大程度上被中共認可,可從中共官方平台或官媒上看出一二。官媒新華社盛讚以色列是「初創國度」,在研發創新上具有顯著核心競爭力。
隸屬於中共商務部的「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的網上文章說,以色列被視為「硅谷二號」、「創業的國度」。作為全球創新中心,以色列吸引了超過300家知名跨國公司在該國設立研發中心,特別包括英特爾、谷歌、蘋果、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
《外交政策》指出,難怪中共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設有大型使館,作為促進其利益的樞紐。此外,中共直到最近還有意在Herzliya Pituach的豪華社區購地用於建新的大使館。地點非常靠近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的總部和軍事情報機構Unit 8200。
報導說,如果中共「能夠竊取(以色列)最先進的技術,就可以在美國及其它西方民主國家製造破壞」。
中共加大在以色列的高科技投資
中共在歐美國家以投資高科技領域為幌子,來盜竊歐美企業的先進技術,近年來引發不少爭議。美國和歐洲主要大國都加強了對中資投資的審查力度。中共於是轉向加大對以色列的高科技領域的投資。
專注於以色列資本市場發展的諮詢公司「藍星」(BlueStar Indexes)的創始人舍恩菲爾德(Steven Schoenfeld)表示,目前,中共對以色列的投資「幾乎涵蓋了所有主要的顛覆性技術領域」,比如自動化和電動汽車等行業。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都在這些領域設有研發中心。
中共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去年10月訪問以色列,簽下技術和科學領域的重要協議,並稱讚以色列在電子資訊科技、現代醫學等技術範疇的領導地位。
中共還頻繁與以色列進行高科技活動互動。僅拿去年為例,5月的「中以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論壇」、8月的「中以創新峰會」、10月的「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等科技會議的頻繁召開也凸顯中共對以色列高科技的重視。
《外交政策》指出,多年來,中國企業入侵了以色列。中企對以色列企業進行大量的收購和投資。但多屆以色列政府一直忽視中共帶來的安全風險。相反,他們鼓勵中國商人投資以色列並購買以色列資產。但以色列沒有意識到的是,即使是中國私企對以色列的投資,也會為以色列帶來風險,因為它們為中共服務。在中國,私營部門就像是虛構的一樣,中國不存在真正的「私營」,中共政府控制著經濟。任何人(包括中國商人)偏離黨的指導方針都將會受到嚴厲懲罰。
中共試圖滲透入以色列的防禦設施,並竊取安全相關的技術。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 Bet)的領導層和情報局摩薩德前局長哈利(Efraim Halevy)對以色列總理和內閣已經發出了警告。以色列海法大學海事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負責人、以色列前原子能委員會(IAEC)負責人沙烏勒(Shaul Chorev)也打破了沉默。
沙烏勒承認,在作為IAEC負責人時,因為「太忙於處理其它重要問題」,對中共威脅的話題不夠感興趣,「但現在我和(海法大學海事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正在積極地提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中共通過以色列獲得軍事技術
以色列的研發產業中最知名的就是軍事科技產業,而這也是中共最重視的領域之一。中共早就和以色列之間建立了軍事關係。國際新聞社「Inter Press Service」稱,中國的YF-12A, YJ-62和YJ-92巡航導彈,HQ-9/FT-2000地空導彈,以及無人機的開發,均離不開以色列的軍事技術。
國際知名市場研究和分析及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在2003年所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披露了中共殲10戰鬥機的由來。報告說,在過去的40年裡,美、以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夥伴關係。以色列空軍幾乎完全配備了美國戰鬥機。以色列在1980年代有一個叫獅式戰鬥機(IAI Lavi)的項目,在美國公司的幫助下,他們開發了一個和美國的F-16很相似的戰鬥機。由於對美國的F-16C和F-18C構成競爭威脅,因此以色列不得不在1987年放棄了該項目。
但令美國官員驚愕的是,在1990年代,中共從以色列那裡獲得了有關獅式戰鬥機的軍事機密,於是生產了和該機非常相似的殲10。Frost & Sullivan評估報告還具體列出了殲10的哪些系統來自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
根據《洛杉磯時報》早先的一篇報導,美國政府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指出,中共的殲10基於獅式戰鬥機,涵蓋了大量來自獅式戰鬥機項目的技術創新。美國還指稱以色列將獅式戰鬥機項目中的美國技術給了中共。一位美國官員說,中國的殲10「使用了大量的美國技術」。
除了殲10外,中共的霹靂-8空空導彈也被指是以色列「怪蛇-3」(Rafael Python 3)的仿製品。「怪蛇-3」是1980年代全球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之一。
中共加大對以色列網絡攻擊 竊取商業機密
中美貿易戰自去年7月開打後,以色列新聞Ynetnews在去年7月底發表長篇調查報導。調查團隊由以色列的政府情報和信息保護機構的成員組成。他們一直以為,該國所遭受的網絡襲擊的直接嫌疑人是伊朗。但調查團隊這次的調查結果出來後驚呆了。他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定是出錯了,數據一定是出錯了。他們又去檢查了一次,結果一切都是正確的。」 參與調查的Ophir說,檢查這份報告的其他專家也得出類似結論,那就是,執行這些複雜攻擊的並不是伊朗,而是中共和俄羅斯。
《耶路撒冷郵報》說,中共的間諜活動主要是以網絡戰的形式展開。目的是為中共政府從西方國政府、公司和研究機構盜竊信息、技術訣竅和科技。
「中共情報機構的手段在西方被稱為『吸塵器』,吸入所有的東西,然後將其整理出來。」霍隆技術學院(Hol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網絡系主任、以色列安全局Shin Bet的前官員哈雷爾·曼施瑞(Harel Menashri)說,以色列也是中共瞄準的對象,因為以色列擁有先進的高科技以及與美國密切關係。
中共黑客曾侵入與美國國防承包商有合作關係的以色列三家頂尖國防承包商的公司網絡,竊取以國最先進武器系統的機密。這三家遭攻擊的公司分別是以色列政府擁有的以色列航天工業公司和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埃爾比特系統的子公司埃利斯拉(Elisra)。
根據電腦系統保密防護公司CyberESI的一份報告,攻擊發生在2011年至2012年之間。黑客竊取了以色列「箭3」導彈、無人飛機以及彈道火箭等方面的數據。黑客的另一個目標是盜竊「鐵穹導彈防禦系統」(Iron Dome Missile Shield)的數據。這是一套全天候、機動型防空系統,可實現對來襲火箭彈的自動探測,並發射導彈在空中攔截目標。
中共在以色列的行動已經引發美國的注意。川普政府要求以色列減少與中共的聯繫,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直接提出了這個要求。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週也在訪問以色列期間發出嚴厲的警告,表示除非以色列重新評估與中共日益增長的合作,否則美國可能會減少美以之間密切的情報共享及其它合作。#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