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3月23日訊】Honda推出了Clarity Plug-In Hybrid,而且也有Accord Hybrid,再來一輛Insight Hybrid,總是覺得Honda的各款混能車定位好像有點重疊。其實並不是如此。
首先,Clarity只有Plug-In Hybrid、Fuel-Cell及全電動版本;而Honda Accord的尺寸與Insight的尺寸也不一樣,一輛是中型房車,而另一輛是小型房車,Insight是定位於Civic與Accord之間。
還記得Insight初推出時,其蓋著後輪的設計並不討好,在第二代改變了(反而現在Charity卻用上了蓋後輪的設計),變為像Toyota Prius的大尾巴揭背設計,來到了第三代,終於變成了一輛普通四門房車的外形,雖然沒有了特式,但也更為順眼了。
Honda Insight採用了第三代Honda Hybrid系統,全名稱為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 (i-MMD) Two-Motor Hybrid System,以1.5升直四i-VTEC引擎配雙電動馬達,總馬力輸出為151匹及最大扭矩197磅呎。Insight的引擎以串聯方式連接其中一個96kW馬達,可以同時輸出,或者直接轉動馬達充電;至於另一個馬達,只作為發電機及啟動引擎之用。至於行車的電動馬達,輸出為129匹馬力及197磅呎扭矩。
「EV Drive」是純用電力馬達帶動前輪驅動汽車,只適用於起步、輕度加速及剎車時使用,引擎在此模式是處於熄火狀態;「Hybrid Drive」仍是以電動馬達驅動,而引擎只推動第二馬達產生電力,以提供給行車馬達,多餘電力則會儲存於電池內,這個模式稱為串聯(Series Hybrid);最後的「Engine Drive」,就是將充電馬達與行車馬達以離合器連起來,由於充電馬達是由引擎直接推動,所以在此模式等於是引擎間接推動行車馬達,聯合出力驅動汽車,此模式也稱為平行Hybrid(Parallel Hybrid)。
Insight內置的電池組是由60個鋰電池(Lithium-Ion)單元(cell)組成,這套Intelligent Power Unit(IPU)設置於後座位下方,除了可降低重心,也可避免佔用行李艙空間,使Insight跟一般汽車一樣擁有一個完整的行李艙,有15.1立方呎的空間,也可將後座背墊放下,增加載貨量。
Insight的內部空間尚算寬敞,擁有總容量97.6立方呎的乘座空間,備有五個座位(包括駕駛席),測試的Insight是Touring版本,駕駛席是電動8方向調節,而前座乘客則具有電動4方向調節。方向盤是跑車味的三幅式設計,上方擁有大量的功能鍵,可減少對駕駛者分心的機會。方向盤後方的類似Paddle Shift的撥片,功用是用作啟動電力回收的力度,在下坡時減慢車速,又可增加電力回收。
變速按鈕是Honda的獨有設計,由前至後為P、R、N及D,按鍵大小各有不同,在變速按鈕右方,是一個長方形的平面,用作放置手機,但是Insight並沒有Qi無線充電功能,只有前方兩個USB端口,可用USB線為手機充電,或使用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之用。行車模式按鍵也設在變速按鈕右後方,分別有「Econ(經濟)」、「Sport(運動)」及「EV(全電力)」三種。
中控台上方的觸屏,LX版Insight只有5吋,而EX或以上則有8吋。Honda汽車獨有的LaneWatch的盲點監察系統,它會在啟動右側指輝燈時自動開啟,在中控台顯示右側路面情況,減少碰到從後而上的騎車者。
HondaLink與同廠豪華品牌Acura的AcuraLink都是訂閱服務(Subscription),可提供保安和遙控等多種服裝,並可透過手機Apps操控。例如發生意外時,汽車自動傳送意外訊息及地點,讓訊息中心可協助報警;也可以遙控開關車門等。
Honda Insight也備有智能車匙,除了可不用按鍵便可開啟車門,又可用車內的「Power」鍵打火及熄心,智能匙上又有「Remote Engine」功能,可遙控啟動引擎,在冬天時將引擎預熱之餘,也會為車廂預熱,那麼出門時便不用跳進冷冰冰的車廂,坐在冷得刺痛的座椅。◇
Honda Insight Hybrid Touring規格:
長/寬/高:183.6吋 / 82.1吋 / 55.6吋
重量:1,399千克
動力系統:1.5升直四i-VTEC引擎 + 雙電動馬達
馬力(引擎):107匹@6,000
扭力(引擎):99磅呎@5,000
馬力(馬達):129匹@4,000-8,000
扭力(馬達):197磅呎@0-3,000
馬力(綜合):151匹@6,000
傳動系統:E-CVT變速箱
耗油量(市區):4.6升/百公里
耗油量(市區):51英里/加侖
耗油量(公路):5.3升/百公里
耗油量(公路):44英里/加侖
責任編輯:鍾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