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華為 你應該知道的六個常識(下)

人氣 22676
標籤: , ,

【大紀元2019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近年來華為因為後門風波、安全風險、多國抵制,頻頻登上國際媒體的頭條,去年底女少東孟晚舟被引渡案令華為更受世界關注,同時也在中國社會引發熱議。本文列舉華為的六個常識,或有助於讀者透視華為的真相。

華為公司(Huawei)自稱名字取自「中華有為」,多年來中國大陸的輿論宣傳給華為套上一層層的閃亮光環。只是,褪去光環的華為公司顯在六個方面顯出原形。

接上文

5、華為產品廉價的代價

十多年來華為在中國大陸的輿論宣傳中,塑造出「物美價廉」的形象。不過,在對其技術和產品質量稍做分析後,「物美」這張畫皮可以說是一戳就破。

但華為在海外擴張,的確依靠的是成本/價格優勢。而這個成本優勢,主要還不是產品價格低於市場價,其對於海外客戶最大的誘惑,是華為可以提供「出口信貸」。

也就是說,華為誘惑外國客戶購買其產品的條件是,不需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華為可以代表中共,為客戶提供「巨額、低息、長期」的貸款,借錢給客戶來購買華為產品。

財新網2014年1月曾報導,華為搶奪非洲電信市場,靠的是低價,但最關鍵的還是龐大的來自中國政策性銀行和准政策性銀行的資金支持。多家非洲運營商管理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銀行能夠提供財務融資支持,是其選擇中國企業的首要原因。

在華為的全球擴張中,中共的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起到了關鍵作用。

華為全球擴張的祕密武器——出口信貸:

國開行提供出口信貸→華為與海外客戶簽訂銷售合同→海外客戶用國開行貸款直接支付華為訂單→國開行承擔全部風險在未來收回/或損失貸款

2004年華為年度銷售收入不過54億美元,淨利潤不到10億美元時,國開行為華為的海外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這一信貸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但華為2009年的收入也不過220億美元。

歐洲、中東和非洲多年來一直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同樣也是國開行海外貸款的大客戶市場。

例如,2011年12月,土耳其最大移動運營商Turkcell獲國開行2.5億美元貸款,支付華為訂單。2012年12月,土耳其電信(Turk Telekom)獲國開行6億美元貸款,其中2億美元用於購買華為產品。2015年7月華為與Turkcell簽署戰略合作夥伴協議後,9月Turkcell獲國開行12.5億歐元(約14億美元)貸款。

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委員、中非基金會董事長趙建平在2009年的一次大會上總結國開行對非業務時,強調要對華為與中興的在非洲項目「重點支持」。2018年9月,國開行表示,累計向43個非洲國家近500個項目提供投融資超過500億美元。南非運營商CELL-C開普敦項目經理Ted Zakrzewski對財新記者直言,金融融資渠道和協議,是中國企業的最大優勢,也是運營商選擇中國企業的第一因素。

中共的資金支持,國開行的出口信貸,就是華為海外擴張的祕密武器,也是華為低價成本優勢的底氣。

然而,華為全球擴張的成本優勢,代價是什麼?誰付出的代價?

儘管華為和國開行並未公布海外交易的具體信息,但兩者的盈虧對比已泄露出,華為低成本的代價有多大。

2013-2017年,國開行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403億元,564億元,727億元,828億元,51億元。

2013-2017年,華為的淨利潤,分別為:291億元,342億元,458億元,475億元,564億元。

國開行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是發放貸款和墊款損失:將已經成為爛帳的貸款,在當期確認為帳面損失。雖然國開行沒披露損失掉的,到底是海外貸款,還是國內貸款。但考慮到國內的基建、棚改等政策性項目,要麼事關官員政績、不能輕易報損,要麼是投資周期雖長、但卻能盈利,因此國開行的資產減值損失,最大可能是在海外貸款上。

而華為全球擴張的目標市場,主要是那些財務狀況不佳的發展中國家或獨裁政權。這些國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無力付款、政局動盪等),華為也不例外。只不過中共或者說國開行,用出口信貸將華為的這些經營風險攬下來。

除了2017年資產減值損失異常驟降,可能是國開行出於某種目的、不願在當期確認損失外,其餘年份中,華為的淨利潤都是在國開行發放貸款損失的60%~70%區間內波動。換言之,華為通過成本優勢賺取的利潤,很大部分是國開行損失了貸款換來的,而這種損失跟中共的「大撒幣」一樣,最終都是老百姓來付帳。

華為低成本擴張的代價,就是中共政策性銀行損失掉巨額貸款,是全體中國民眾在為華為的盈利和中共的野心買單。

6. 華為對中國人做了什麼

真實的華為,不但與其在輿論宣傳中的形象截然相反,也不具備所謂威脅到發達國家技術和市場地位的優勢。

美國等西方國家抵制華為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威脅:華為,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安全,造成了威脅。

美國情報部門多年來一直對華為提出安全指控,歐洲國家如今也開始曝光華為涉嫌間諜行為。日本媒體2018年底披露,華為通信設備內被發現有「多餘零件」。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2018年7月發布報告,披露華為或與非洲聯盟的重大數據泄漏事件有關(見下方推文:美國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納德吉·羅蘭(Nadege Rolland)發推文說「誰是非洲聯盟大樓數據盜竊案的主角?華為。」)。

華為和中共陸媒對於安全指控,最常見的辯解是沒有「證據」證明華為產品不安全。這種說辭,其實是不負責任的狡辯,是對中國民眾的欺騙。

因為華為手機和網絡設備,都曾經多次被曝光,有明顯漏洞或向中國大陸傳輸加密數據。例如2012年7月,美國知名的DefCon駭客大會指出華為路由器有明顯漏洞(見下方推文:網絡安全研究集團Team Cymru發推文介紹DefCon駭客大會曝光華為路由器有漏洞);前五角大樓高級攻策分析師當月也披露華為在世界各國電信設備中製造「後門」。

而包括華為在內的國產手機在後台偷偷傳輸大量加密數據,對於很多懂技術的用戶而言,早就不是祕密。

因此,華為產品存在安全隱患並非外國的抹黑,而是客觀事實。之所以缺乏很具體的證據細節,也不是因為華為的清白,而恰恰是中共封鎖了可以揭開真相的途徑,阻礙任何涉及到中國大陸的深入調查。

那麼,華為除了威脅國際社會的安全外,對中國人又做了什麼?

中共為維持暴政而對社會成員實行全方位的監控。華為,就是中共監控中國人的主要幫凶。

從過去的「金盾工程」,到「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視頻監控系統,甚至互聯網上的「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監控、過濾系統,華為都在其中充當了關鍵角色。

例如令人毛骨悚然的「天網」系統,除了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外,人臉識別是關鍵。而擁有世界最頂尖人臉識別技術的依圖、商湯、曠視等中國科技公司,都通過與華為密切合作,深度參與中共「天網工程」。

「天網」的前身「金盾工程」,是由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主導,華為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其中,獲得大量訂單。例如2000年12月,中共「金盾工程」重點項目、公安部「政府上網」工程,核心設備就採用了華為的A8010 Refiner接入服務器。

而如今的監控民眾的「平安城市」,華為在2014年《中國平安城市發展白皮書》中,便確定了要成為該項目的領先硬件提供商。華為通過全面的監控產品和方案,幫助中國各地的公安局,實現了對中國民眾幾乎無所不在的監控。

2018年5月華為與新疆公安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網絡截圖)

手機,作為華為最主要的消費類產品,也是華為配合中共,對中國民眾實施監控的重要道具。

2015年9月據知名黑客媒體The Hacker News報導說,來自德國的安全公司G-Data發現,包括華為在內的26款中國製造智能手機,都在固件中被預裝間諜軟件。

(網絡截圖)

2018年華為手機銷量2億台,其中在中國大陸銷售了1.19億台。2015-2018四年間,華為在大陸賣出了3.6億台手機。


這意味著每4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正在使用華為手機,並且已經將自己的短信、微信、銀行等所有的隱私信息都暴露給中共的監控系統;甚至在中共需要的時候,手機攝像頭或麥克風會悄無聲息的被開啟,將你的一言一行暴露在中共面前。

華為公司,從其創辦之初,就一直在參與中共對中國民眾的監控。華為並未給中國民衆帶來任何益處,而是一邊從中國民衆手中掙錢,一邊還監控中國民衆、幫助中共壓迫中國人。

「華為」,不代表中華有為,而是意味著中華有「危」:華為興,則中華危。

不過,如今反之:華為已危,中華將有為。#

責任編輯:張憲義

相關新聞
非洲聯盟機密數據每晚發送上海 華為疑涉案
華為與中國人的「天網」噩夢
產品「後門」風波不斷 華為到底是做什麽的
美高官:讓華為進入5G就是助中共擴大監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