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2月10日訊】最近重讀俄國偉大的思想家赫爾岑的《往事與追思》,我發現,這部寫於一百六十多年前的巨著到今天仍然有著難得的現實意義,別的不說,單是貫穿全書的「速死論」,便令我再次拜倒在這位大師面前,驚為神人。
何為速死論?東方的孔子兩千多年前便曾一言以蔽之:「老而不死是為賊」。赫爾岑這位十九世紀的智者只不過將這一觀點發揚光大。在《往事與追思》中處處流露,貫徹始終。赫爾岑不僅慨嘆拿破侖這些一世之雄沒有在其成就了民主偉業的盛年死掉、乃至老來倒行逆施稱帝成賊,而且毫不掩飾自己對其朋友之死的慶幸,他那些朋友可都是一代偉人吶!但是贊嘆過其人功業之後,他卻坦言:
「別林斯基(俄國天才文學批評家)幸好及時死了。」
「科蘇特(匈牙利民主革命先驅)其實早在他五十歲已經死了」
「巴枯寧(無政府主義革命家)⋯⋯要是這時候死去就好了。」
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當他所創辨的雜誌完成了歷史使命停掉、自己又已寫不出好作品時,便覺得自己可以死了。他也果然在五十八歲歲的盛年死去。
偉大的人物尚且如此,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更不用說了。看看我周圍的老者,老實說,我覺得其中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符合赫爾岑這「速死可也」的標準。該作的事已經作完,活著只是數著鐘點打發時間,是對世界說再見的時候了。
孔子當年其實也已把他的論點闡釋得很明白:「幼而不孫弟,長而不述矣,老而不死是為賊。」簡直是對眼下某一「變老的壞人」群體生存狀態之寫照:年輕時不懂得敬老尊賢,盡是喊著「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搞打砸搶抄;老了又抱殘守缺無所建樹,還老是朝著新生事物揮拳跺腳吐口水,不死胡為?為了不致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不妨將之表述為「老朽不死是為賊」。
我覺得,在建制派所發出的所有荒誕反動言論中,沒有比那名老朽伍淑清之「放棄兩代年輕人」論更荒誕更反動的了。聽說過夕陽放棄朝霞嗎?聽說過枯木放棄新芽嗎?年輕人欣欣向榮活力四射,古今中外,哪一項推動歷史前進的偉業不是年輕人幹出來的,從《獨立宣言》到《拿破崙法典》,從印刷術的發明到電腦,從推特到臉書,哪一項不是年輕人的創舉?今日之香港青少年幾乎全體一致地在極權主義和民主自由之中選擇了後者,並且甘願為之付出血淚和生命,身為他們的父母祖父母,應當為之慶幸為之驕傲,為之發揮自己餘熱推波助瀾才是。
所以在我看來,本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成果最值得謳歌之處,不在於民主派拿到了大多數議席,而在於民主派當選者中一半是年輕人。
這是青春對老朽的勝利,這是新生力量對腐敗勢力的勝利,這是新時代對舊時代的勝利,這是生命的勝利,這是新陳代謝生生不已的自然規律的勝利。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