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1月21日訊】最近,臺灣環保署長張子敬在投書給媒體的專文中,呼籲國際社會接納臺灣成為全球氣候變遷體系的一員。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數據顯示,2019年6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打破從印度新德里到北極圈的高溫紀錄,這一切就如同臺灣的友邦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妮女士對國際的呼籲:「氣候變遷不是一個讓我們去辯論、去思考會不會發生的問題,它已經確確實實發生了。」
張子敬在專文中表示 ,臺灣身為地球村一員,在防止氣候氣候變遷及守護地球方面,絕不會缺席,因為這是攸關子孫永續環境最重要的工作。
專文指出,由於國際政治的現實,臺灣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遭受重重限制,但仍持續尋找方法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臺灣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定長期減量目標,完成「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和「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同時也核定地方政府所提「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由中央到地方共同合作因應氣候變遷。
此外,臺灣政府積極推動減煤、增氣、展綠的政策;也從融資、投資、籌資管道及人才培育等面向,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在科技研究發展部分,綠能科技政策以創能、 儲能、節能及系統整合為四大主軸,聚焦「前瞻材料」、「永續科技」、「先進節能」及「智慧系統」等技術領域,促進學界研發成果與產業銜接。
臺灣2006年發射的福衛三號衛星,已蒐集超過1000萬筆氣象資料,免費提供給各國專家學者進行相關科學研究。今年福衛七號發射後提供的氣象資料,將更有效提高劇烈天氣預測的準確度,對全球氣象預報與氣候變遷作出積極貢獻。
另外,臺灣整合中央相關部會工作,制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建構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體制;在醫療領域上特別著重強化醫療衛生及防疫系統之預防、減災、應變及復原能力,維護全民健康並優先保障弱勢住民;在生態保育領域上,將維護農業生產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加強監測與預警機制、強化天然災害救助及保險體系等,並完善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建構長期生態監測體系、強化物種及基因之多樣性保存與合理利用,以確保糧食安全並建構適應氣候風險的永續農業。
專文中再次強調說,世界持續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臺灣是負責任的,樂於分享在環境治理制度、防災預警系統、能源效率提升技術、科技創新運用等相關領域的經驗。然而臺灣因政治成見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是相當不公平的,更違背聯合國憲章之宗旨,也弱化了國際架構而對世界造成的傷害。◇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