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魏晉南北朝修佛女子的神異之事

文/劉曉

出家的比丘尼(左三)。(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10
【字號】    
   標籤: tags: , ,

佛法在東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廣泛傳播,信佛、修佛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中既有帝王將相、後宮佳人,也有普通百姓。這一時期修佛之人亦出現了不少神異之事,本篇就說說這一時期發生在一些修佛女子身上的神奇事。

淨檢受戒飛升時有異香

出生在江蘇彭城的淨檢,俗名是仲令儀,父親曾任太守,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長大結婚後不長時間,丈夫去世,孑然一身的淨檢為了生計,不得不去教授官宦子女琴藝、書法。她曾聽人演說佛法,並虔心信奉,在晉愍帝建興年間受戒出家,成為中土第一個比丘尼。

史書載,在她受戒時,有異香芬馥徐徐襲來,在場的人都聞到了,人們欣喜萬狀,驚歎不已。因為有這樣的異事,淨檢就更受人們的景仰。

晉簡文帝咸安末年,人們忽又聞到以前那種芬馥的奇香,並看到紅光冉冉升起。只見一名女子,手執五色花束,從空中翩然而下。淨檢見狀,十分欣喜,就對眾尼說道:「你們好好處理未來的事,我現在先行一步了。」於是和她們握手辭別,然後騰空而上。她所行之路,宛若一道彩虹,直接天邊,良久始散。飛升時,她是七十歲。

只見一名女子,手執五色花束,從空中翩然而下。示意圖。圖為吳俊賢作《仙女圖》局部。(吳俊賢提供)

智賢住處常有眾鳥依歸棲息

智賢,俗姓趙,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人。父親做過縣令。智賢年幼時便有雅潔的操行,出家後,她潛心修行,遵行戒律,志向高遠,心靈潔淨。

當時有個叫杜霸的太守,不喜歡佛門信徒。他曾下過一道命令,令所管轄的各個寺廟,在限定期內簡選裁汰僧尼。由於他制定的標準相當苛刻,一般人很難達到,因此年輕的尼眾都很害怕,都紛紛離開寺廟。唯有智賢不驚不懼,起居從容,不改常態。

甄別考核那天,尼眾中坦然以對不失儀容的,只有智賢一個人。杜霸用嚴苛的標準考核智賢,智賢從容就試,應對自如。她儀表清雅脫俗,談吐清麗,富於辯才,杜霸拿她沒有任何辦法,遂暗藏邪惡之心,逼迫智賢獨自留下。智賢知道他居心不軌,發誓不毀戒律、不違法規,絕不會為了保全性命而做出苟且之事。

於是她直言抗爭,力拒杜霸。杜霸盛怒之下,竟揮刀將她砍傷二十餘處。她暈厥倒地,直到杜霸離開才慢慢甦醒過來。所幸傷勢很快就恢復了。

此後,智賢在修行上更加精進,素食苦行,節操自守。其門徒有一百多人。及至前秦苻堅當政,聽到智賢的經歷與操守,對她大為敬重。

後來,智賢又居住在司州(今河南洛陽東北)西寺,致力於弘揚正法,篤實修行。晉廢帝太和(公元366~376)年間,智賢已七十多歲,但誦習佛經,仍是日夜一遍。她所居住的地方,據說常有眾鳥依歸棲息,而在經行之時,百鳥又鳴叫隨逐,一時傳為盛事。

智賢居住的地方,據說常有眾鳥依歸棲息,而在經行之時,百鳥又鳴叫隨逐,一時傳為盛事。圖為清 沈銓《百鳥朝鳳圖》局部。(公有領域)

令宗夢見須彌山後坐化

令宗出家前姓滿,山東人。她自幼就虔信佛法,頗為鄉人稱道。後來家中遇到喪亂,她被胡人追逐圍困。被困中,她誦讀佛法並假託得了難以治癒的疾病,才得以逃脫。

在回家的路上,她又遇到了另一夥胡寇,便爬上樹,請求神佛保佑。那夥人只顧向前走,並沒有發現她。令宗再次得脫險境。因為害怕,她不敢向人乞討食物,但神奇的是,幾天不吃不喝的她一點也不覺得餓。

在過河時,因河面無船,令宗憂慮中又向神佛乞求。不一會兒,不知從哪裡來了一隻白鹿,逕自下水過河,但見泥沙揚起,卻不見波瀾起伏。令宗隨它過河,身上竟沒有沾上水,可謂是奇蹟。

在她安然渡河後,很快順利地回了家。經過這番經歷後,令宗更加篤信佛法,並正式剃度出家,出家後,每日精進修行。相信佛法的晉孝武帝聽說後,還寫信給她詢問佛理。

七十五歲那年,令宗忽然在一天清晨召集弟子,述說了她在夜裡所做的一個夢:「昨夜我夢見一座大山,據說正是須彌山,只見它峰峻聳絕,高與天接。山上寶飾莊嚴,靈光朗照,使麗日增輝;又見法鼓鏗鏘,香煙繚繞,清芬縷縷不絕。忽然山中傳語,令我前去參拜。夢至此告終,我愕然驚覺。醒後就感到體內充溢著一種不同尋常的感覺,它無痛無惱,昏昏沉沉,猶如昏醉一般。」

她的同修道津說:「這也許就是預兆將往生(圓寂)吧。」她倆還未談完話,令宗就猝然坐化。

古印度宇宙觀中,須彌山位居世界中央。(公有領域)

道瑗造佛像顯金光

晉孝武帝太元(公元376~396年)年間,有一位叫道瑗的女尼,習道精勤,清苦自勵。當時的褚皇后對她高尚的節操深為嘉許,王公大臣家的女子也都願意與她交往。

元嘉八年(公元431年),道瑗大造佛像,在京都各寺院予以安奉。其中彭城寺有金像二尊,坐於床帳,神情宛然;瓦官寺有彌勒像一尊,寶蓋輝煌,瓔珞楚楚;南建興寺有金像二軀,幡蓋相屬,氣度不凡。凡所塑之像,無不妙相殊麗,造工精美。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道瑗又造了一金尊佛像。一天,金像眉宇間忽放瑞光,輝耀寺內,使滿寺之中猶如鍍上了一片燦爛的金光。當時佛門內外的信眾聽說此事之後,都前來禮拜,莫不驚歎。

金色佛像 (fotolia)

法緣法彩親見佛陀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的一天,江蘇有一對分別是10歲和9歲的姐妹突然不見了蹤影,三天後又返回了原處。回來後,她們說她們到兜率淨土觀見了佛陀,佛親自啟悟了她倆。

又過了幾個月,兩姐妹又一起消失,十多天後返回。回來後,就能書寫外國的文字,會說外國話,並能講解佛經。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正月十五日,姐妹倆又失去蹤影。田中耕作的人,曾看見她倆隨風飄揚,冉冉騰空。大約個把月的時間,她倆才悄然返回。

回來時,兩人已是出家之人,她們身穿法衣、手持頭髮,並自述見到了佛陀和比丘尼大愛道。他們告訴她倆說:「你們前世因緣,應當成為我佛門弟子。」說著,又舉手摸摸她倆的頭,她們的頭髮便自動落下。佛和大愛道還給她倆取了法名,大的叫法緣,小的叫法彩。到了送她倆回來時,又告訴她們說:「你們回去後,可建一精舍,我們將賜給你們經書。」

姐妹倆回家以後,修建起一座精舍。她倆置身其中,講誦經書,晝夜不倦。人們發現,在她倆講經誦佛的夜裡,常會有五色光明,在峰嶺之上流輝溢彩,宛如燈燭熒熒透亮。

刺史韋朗、孔默都親往致意,供奉不絕。聽她倆講經說法之後,又無不大加敬崇,驚異歎賞。因此之故,當時士人也莫不奉持佛門正法。

摩訶波闍波提(又被稱為大愛道,為佛教僧團中的第一位比丘尼)和幼年的釋迦牟尼。(公有領域)

淨秀修行得護持

女尼淨秀,自幼聰慧,富有慈悲之心,常行善事。7歲時齋戒,開始拜佛念經。12歲時要求出家,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但她始終不放棄自己的信仰。直到29歲,父母看無法改變她的心意,就同意她出家。

出家後,淨秀修行精進,不懼跋山涉水,不畏困苦艱難。而神佛似乎也格外看重她,常在她左右護持。

當時有位馬先生,世人都稱他為「神人」。他見到淨秀後,曾有這樣的預言:「此尼僧當生於兜率(註:兜率天)。」

一次,淨秀和兩個女尼同在佛殿內打坐,忽然聽到空中有聲,狀如牛吼,二個女尼都驚怖不已,唯有淨秀澹然無懼。她回房去取燈燭,轉回時剛登上台階,聽見空中有人說道:「諸尼僧請讓路,淨秀禪師回來了。」

又有一天,她與幾個女尼坐在禪房中,其中一個尼姑酣然入睡,睡夢中見有一人頭撐著房屋,告訴她說:「請不要打擾淨秀尼。」此後,淨秀與眾尼同坐,其中一尼猝然起身,想回房中,見一人擊掌阻止她說:「請勿打擾淨秀尼。」

淨秀想請暉法師講法,但錢數不夠,只湊足一千。擔心事情辦不成。一天夜裡,她夢見鴉鵲、鸜鵒、雀子等一群禽鳥,它們各自乘坐大小與鳥的形狀差不多的軒車,同聲鳴叫道:「我們當幫助淨秀尼,使她能請暉法師來講法。」到了著手準備時,有70個施主競相贊助。

明 邊文進《三友百禽圖》。(公有領域)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八月,南昌公主和黃修儀共同布施一塊公認的好地給淨秀建一佛寺。淨秀穿麻衣、吃粗食,親自塗泥蓋瓦,興建寺廟。又日夜勤勞,做佛龕、造佛像,凡所應有,無不具備。在這新寺廟中同住者有十多個人,大家都以禪定為修持課業。新寺名為禪林寺。

淨秀還親手抄錄眾經,並在寺內另立一經台,以盛裝這些經書。當時曾有一異事出現,寺廟牆壁上顯現出八龍王中的兩位龍王——娑伽羅龍王兄弟二人的形象,接連幾天都沒有消去,以顯示淨秀奉佛的精誠,得到龍天護法的護持。很多人都目睹到了這一奇異的事。

另外,淨秀每次在聖僧像前供奉菓食時,菓食之上也有奇異感應之跡出現。還有一次,她做七日齋事,禮佛懺悔,在凝神注想中,忽見兩個梵僧抬手共語,一說自己是彌佉羅,一稱自己是毘呿羅。他們所穿的袈裟,顏色宛如成熟的桑椹一般。淨秀就取來泥土,搗碎後化為泥漿,再用泥漿把她的法衣染成幻覺中所見神僧袈裟的顏色。

又有一次,寺裡舉行浴佛大慶時,寺院僧徒默然禮拜,寺院內外悄然無聲,但奇怪的是寺內竟傳來了杯杓碰撞的聲音。諸如此類,都是淨秀所在的禪林寺的瑞相異事。

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對淨秀都待以厚禮,供施也從未停止。後來,她年老力衰,已不能徒步行走。梁天監三年(公元504年),武帝傳旨,如需召見或聽經說法,可用車將她接入宮內。

天監五年(公元506年)六月的一天,淨秀心悶煩亂,不再能吃東西了。過了兩天,彭城寺惠全法師夢見一佛殿,嚴整莊麗,有人告訴他說,這就是兜率天宮。惠全見淨秀也在其中。於是,他上前囑咐道:「若得天國妙處,請不要忘記濟度我。」淨秀答道:「法師是偉岸丈夫,廣通經教,自然就應居住在天界勝地。」當他聽說淨秀得了病,就前去探望她,並將夢中所見細細道來。

到了這年的七月十三日,淨秀的病況稍有好轉。次日,她夢見幡蓋相接,歌樂沸天,就在佛殿的西面。二十七日,她告訴眾弟子說:「我將上生到兜率天宮去了。」話音剛落,就瞑然辭世,享年89歲。

歷史上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她們的神異經歷是否可以帶給今人以啟發呢?@*#◇

參考資料:
《比丘尼傳》,梁 釋寶唱撰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劉政認為世間的榮華富貴都不能長久,還不如修道,得長生之法。圖為明 文伯仁《丹臺春曉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當今很多受現代觀念影響的人,不僅不相信神佛的存在,而且對修煉更是嗤之以鼻。其實,翻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信神、信佛、信道和修佛、修道從來就沒有缺席過,無論是史籍還是民間傳說,都記載了大量遠超現代人想像的故事。
  • 春秋時魯國的大臣叔孫豹在一次出使晉國時,與晉國大臣范宣子談及何為「死而不朽」,他認為延續幾代的功名利祿,算不上不朽,而真正獲得永恆的是人在有生之年要「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擁有讓人敬仰的德行最為重要。無疑,西周至春秋初期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是這樣一位讓時人和後人敬仰的君子。
  • 先秦時期,尤其是傳國近八百年的周朝,是一個君子輩出的時代,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邵穆公、仲山甫、鄭武公、衛武公、曹劌、叔孫穆子、管仲、鮑叔牙、晉文公、晏子、狐偃、趙衰、趙宣子、範文子、魏絳、祁溪、叔向、趙襄子、子產、伍子胥、范蠡、師曠、老子、孔子、孟子……他們不僅具有內在的美德和智慧,而且舉止優雅得體。他們就是孔子所說的「文質彬彬」的君子。
  • 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本意是一個人得道成仙,家裡的雞和狗也都沾了仙氣隨之升天,至於後世負面的引申義完全曲解了原意。關於這個成語的來源說法很多,其中之一是與漢武帝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有關。
  •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鼻祖,其「仁義禮智信」和「中庸」思想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的王朝。孔子在世時,曾幾次向老子問道,並在老子的啟發下,對「道」有了逐漸深入的理解。據傳書上記載,孔子問道於老子之後,回去便常常打坐靜思,他的弟子顏淵亦潛心靜坐。古籍中亦有孔子不同於凡人的功能的記載。
  • 清朝康熙大帝曾教育兒子們要以寬容仁恕忍讓之心對待他人,看到他人有得意的事,要替他高興。看見他人有失意的事,要心生憐憫。如果一個人總是妒忌他人的成功,對他人的失敗幸災樂禍,又怎麼能與人共處呢?這樣做只會讓自己的心術變壞而已。古人說過:「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存有這樣心思的人,上天一定會保佑他的。
  • 遼將白天祖為大殺宋軍士氣,將楊業之遺骨、金刀分藏兩地,打算開壇作法血祭。為阻止其計劃,楊延昭讓孟良與焦贊二將至西域盜取遺骨,楊八妹與王蘭英則準備潛入遼國皇宮奪取金刀。
  • 許允與妻子結婚當天,二人敬拜天地,禮拜父母後,結婚儀式在熱鬧的氣氛中,漸漸進入尾聲。圖為清朝乾隆年間徐揚所畫《姑蘇繁華圖》局部,描繪中式婚禮中新郎、新娘拜堂的過程。(公有領域)
    無意間,他進入了仙界,做了河神的女婿,但短短三天後,河神就要他離開,回到人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 清朝梁恭辰在《北東園筆錄三編》卷二有篇「神廟香火資」,記錄民間傳說三國時期的猛將關羽在死後成了神仙,因此很多地方蓋起了關帝廟,加以祭拜。清朝山西解州(今屬運城市)州城西門外,有座關帝廟,一向非常靈驗。
  • 葉景初仔仔細細地將陸知縣盜用的庫銀,彙整紀錄成冊,而且將每一筆款項都增了一倍,共計兩萬多兩。接著將這本帳冊,裝入知縣上呈巡按御史的公文袋裡。當陸知縣一進入按察史衙門,向巡按行禮時,葉景初就與童僕逃之夭夭了。陸知縣照常遞呈公文,絲毫不知自己,災禍將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