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群老師,想教20人還是30人的班級?大部分的老師會選小班級。若兩班所有條件都相等,教小班級會比較容易。
然而,每個班級的條件,從來不會完全相等。除了班級規模以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不過,班級規模似乎總受到過多的關注,消耗了過多的資源。
例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工會已向省政府宣戰,這在很大程度上起因於班級規模爭議。此前,前教育廳長麗莎·湯普森(Lisa Thompson)宣布,高中(9至12年級)的平均班級學生人數,將從目前的22名增加到28名。10月24日,現任教育聽長史蒂芬·萊切(Stephen Lecce)作出讓步,又將這一目標下修到25名學生。
這兩個公告都遭到了教師工會的強烈反對。
教師工會擁護小班級,並不令人意外。小班級意味著學校董事會必須僱用更多老師,工會也會收到更多會費。顯然,沒有哪個工會會公開支持減少會員數量的政策。
除此之外,班級人數限制很受一般教師歡迎。小班教學意味著更少評分工作,更常與學生一對一互動,還有更重要的,需要撰寫評語的成績報告單(report card)也沒那麼多。儘管這些對提升學生學習成果,並不直接相關,但確實能提高教師的整體福祉,也相當值得重視。
(譯註:加拿大學生的成績報告單,年中、年終各一次,再加上秋天發放的進展報告卡,一年共三次。內容包含學習技能與習慣、各科成績、教師評語,重要性如同職場上的年終考核卡,是教師們工作裡的一大重點。)
然而,問題不在於小班制是否受教師與教師工會的歡迎。相反的,需要討論的問題是,減少平均班級人數的好處,是否超過了隨之而來的成本。對此,研究結果是明確的。
墨爾本教育研究所所長約翰·哈蒂(John Hattie)是全球頂尖的教育研究人員之一。他分析了數千項研究,以確定影響學生成績的最大因素。他發現,限制班級人數需付出巨大的成本,但與工會通常聲稱的相反,這樣做的好處很小。
在2013年的《學習成就國際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 to Student Achievement)中,哈蒂斷定:「有大量文獻不支持,減少班級規模會顯著提高學習成果的說法。」他說,經由許多不同方法設計出的研究都一致贊同,減少班級人數的效果很小。
一項班級規模研究中,李偉(Wei Li,音譯)與康斯坦普洛斯(Spyros Konstantopoulos)收集了歐洲14個國家的四年級學生數據,評估班級規模對學習成果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成果,在2017年刊載於同行審查雜誌《學校的有效性與改進》(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上。他們發現,「班級規模的影響通常不顯著」。
可以確定的是,縮減班級規模是安大略政府可以進行的、最昂貴的教育改革。安大略省目前約有115,000名全職教師。每班平均學生人數只要減少10%,納稅人每年就要多花115億加元。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增建教室的成本,以及增加教師所帶來管理成本。
在對學生學習成果,充其量只是略有影響的事上,投入大量金錢實在沒什麼意義。僱用更多教師,事實上排擠了其他教育支出。如:購置新教科書、升級學校設施、為教師們提供專業進修、在教室中增加教學助理,或其他增進學生技術的機會。明智的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在低成本的新措施上。如此一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可能將有更大的影響。
例如,安大略省政府宣布將「探索式數學」(discovery math),改成回到基本面的數學基礎教育。這應該不難做到。用JUMP Math代替無用的Math Makes Sense系列教科書,這個計畫可以正確地強調數學事實,並熟練標準算法,大大改善學生的數學表現。(譯註:在標準化測驗中,幾年來安省學生的數學能力持續下降,在上個學年的測試中,6年級學生符合安省標準者只有48%,許多人將此歸因於探索式數學的教學風格。)
事實上,即使是30人的大班級,若使用JUMP Math為教材,很可能會比繼續採取「探索式數學」的15人小班級表現更好。
修改其他學科的課程,更加重視內容知識也將使學生受益。 建立學生在各領域的知識能力,對發展閱讀理解能力,增進批判性思考至關重要,也是縮小貧、富地區之間學生知識落差的重要途徑。
課堂規模的討論,在教育辯論中消耗了太多資源。 現在是時候解決其他更重要的問題了。
作者簡介: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麥克·茲瓦格斯特拉(Michael Zwaagstra)是一名公立中學的老師,也是新發行的《舞台上的賢者:教與學的常識性反思》一書的作者。
原文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 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