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傾城名伶張喬。她的一生極具傳奇性。在短暫的十九年中,留下了上百首詩作。她才藝卓越,心志高潔,不屈於權勢,與南園十二子吟詩唱和,名震一時。
「二喬」雅事
張喬(1615年─1633年),字喬婧,號稱二喬,人稱張麗人,是明末廣東著名歌姬。張喬天資聰慧,擅長歌舞,工畫蘭竹。因稟賦聰穎,幼即能記歌曲,也非常喜好吟詩作詞。
每當她吟唱唐人所作的「銅雀春深」詩句時,輒自稱二喬。曾有客人建議她,不如稱為「小喬」吧?張喬應聲答道:「兼金雙璧,名有相當。」繼而指著鏡子笑著說:「這裡也有一喬。」於是以「二喬」名號,稱豔一時。
張喬淒美人生
張喬到了出嫁的年齡,她的母親吳氏為她挑選佳婿,從伶人中為她挑選貌美者,入贅吳氏家。當時,不少富豪權貴子弟,願出三斛珍珠為她贖身。張喬不為所動,只是長嘆一聲,說道:「我的母親愛我,我也不能離開她,並且我已委身他人。蝶粉可污,燕巢終在,聊勝於落入他人之手,吼獅換馬的,又隨風漂泊!」
她及笄那年,有一村莊舉行祭祀酬神活動。張喬就隨著諸伶人前去表演。晚上,夜宿於水二王廟。張喬夢到大王已訂下日期要聘她為妃子。次日,醒來後,張喬將此夢告訴母親,說著說著,潸然淚下。她一面拍板,一面唱起羅郎的《比紅兒詩》詩,歌聲宛轉悲愴。(唐朝時期,羅虬從史傳中挑選了三十多個美人,從德、容、才、學等方面與機智聰慧、貌美的官妓杜紅兒相比,故而稱為「比紅」。)
崇禎六年(1633年)秋,時年十九歲的張喬,如期而逝。而據《蓮香集》卷五記載,張喬病逝,她病危之際,彭孟陽出資數百兩將她贖出,張喬終是撒手人寰。她去世後,數百人為她送葬。
張喬詩詞
在她短暫的十九年人生中,留下了上百首詩詞。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順德梁釪重刻本詩集《蓮香集》,署為「東吳張喬喬婧著」「南越彭日貞孟陽輯」,收錄了許多她的詩作。其中一首《長春庵與黃逢永、彭仲垣、黃虞六諸君子宴集分得酣字》(二首)曰:
「相見不和南,招攜慣兩三。天衣鋪坐對,人影入池涵。
野望餘樓閣,林聲靜笑談。晚虹低更渴,應羨飲方酣。」
「客裡無佳句,非關不寄君。草寒春未綠,江闊夢中分。
斷酒愁如醉,攜香坐嬾熏。正懷燈夕月,歌薄楚天雲。」
再有《盧給諫、梁侍御招同胡太史、王比部夜飲陳學士山院,聽蕊芝小姬歌》:
「探幽喜得可人同,晚過清溪小院東。衫影梅花行帶月,畫樓簫管聽因風。
席迎游舄侵香冷,歌隔圍屏露板紅。爽籟平分娛夜耳,不妨拼醉伴山公。」
這首《東洲病劇寄一牋與孟陽兼附以詩》,據說是張喬絕筆:
「久薄青樓浪子名,斷腸芳信寄卿卿。悲歡共歷真如夢,新舊為恩好認情。
皎日只愁光別照,煙花那恨豔飄英。高天下地君同我,屏燭書燈各自明。」
「百花冢」百花盛開
崇禎十七年(1644年)夏,曾被張喬笑稱為「花國無雙士」的彭孟陽,幸得姓蘇的義士捐贈一塊地,將張喬安葬在白雲山東麓的梅花坳。由此還形成特別的「百花冢」。
據《廣東新語》所說:「名姬張喬死,人各種花一本於其冢,凡得數百本,五色爛然,與花田相望,亦曰『花冢』。」張喬去世後,文人墨客憑弔芳魂,就在她的墳冢上各栽一種花。《蓮香集‧山中捐植記》記載,有二十六位文人墨客,栽種了山茶、木棉、桃樹、海棠、胭脂球、長春花、夜合花、碧桃花、扶桑花、含笑、梨樹、紅梅等花卉樹木,將近六十種,約七百株,故而稱佳麗墳塋為「百花冢」。
順德人陳子吼作《張喬墓》詩:
「種花人去已多時,空剩閒花三兩枝。
可是同心能不死,冢頭春雨放山梔。」
香山人陳子洪《讀<蓮香集>擬訪百花冢》詩曰:
「十載情鍾生死關,忍教殘蠹沒紅顏。
芳心已結燈邊影,春恨難消夢裡山。
漢殿客尋香草去,花田人載素馨還。
孟陽已矣卿卿老,情短情長宜盡刪。」
順德人陳端修(諱統作)題詩曰:
「蓮香猶未瘞埃塵,仿佛梅坳送美人。
詞客共吟斷腸句,青山高葬月明身。
遙知石徑迷芳草,正想東風嫁好春。
聞道繁華歸冢土,一天紅霧見精神。」
張喬生前曾畫過一幅墨蘭,陳子壯(明末禮部侍郎兼侍讀學士)為其畫題寫一首詩:「谷風吹我襟,起坐彈鳴琴。難將公子意,寫入美人心。」
春花易謝,豔色成空。麗人長眠之處,每到百花盛開,鳥兒鳴唱宛轉悠揚,蝴蝶飛舞翩躚悠然。這番美景,是否也能「寫入美人心」中?@*#
事據《觚剩‧張麗人》《蓮香集》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