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漢、林岑心採訪報導)大陸通脹持續升溫,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天(10月15日)公布,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即通脹率較去年同期上漲3%,創近6年高,其中豬肉價格大升,是造成通脹的主因。此外,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跌1.2%,跌幅較8月擴大,創2016年7月以來最低。
數據顯示,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增3%,升幅較8月高0.2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食品價格年漲11.2%,因為畜肉類價格急升46.9%,影響CPI上升約2.03個百分點,當中豬肉價格大升69.3%,影響CPI上升約1.65個百分點。
在CPI數據公布之前,19家機構預測,受到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9月份CPI平均值為2.8%,其中預測最高值為3%,最低值為2.5%。
豬肉價格高
大陸媒體報導,今年3月份以來,CPI同比漲幅一直維持在2%上方。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本輪CPI同比增速上行,並非典型的通貨膨脹,而是由豬肉等特殊因素帶來的結構性通脹。
大陸經濟學者何軍樵對大紀元表示,最新CPI指數確實和豬肉價格有很大關係,他從現實生活中觀察,豬價不斷上漲,他詢問肉店老闆也說還會再漲,「豬肉價格高,消費者都克制少買,肉店也經營不下去,顯見豬肉確實是個問題。」「今年過年時,能否保持不要漲太多,已經算不錯了。」
最新美中貿易談判,傳出中方承諾要多買豬肉與大豆,何軍樵認為,「豬肉帶來的物價上漲問題非常大,要向美國多買,最好趕快買,不然中國過年會有問題,對當局來說應該會有不小的壓力。」
因應持續上漲的豬肉價格,中共商務部稍早說,將分三階段投放中央儲備豬肉3萬噸。何軍樵認為,3萬噸沒有太大作用。」
貿易戰導致PPI下降 消費者購買力弱
「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主要是和收入面有關。目前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報表出來,因為經濟不景氣因素,導致的企業利潤下降,連帶老百姓購買力下降了。」何軍樵說。
特別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大幅下降,也將推升企業實際利率水平,增加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債務風險。
何軍樵認為,這主要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美方提高關稅,中方企業只能降低價格,企業利潤就降低了,「美中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糾紛,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透過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報表就會看出,目前看到的報表,多數是下跌、利潤大幅縮減。有利潤而不虧損,就算是不錯了。」
降息降準難拉經濟 改革又未見成果
近幾個月市場環繞著CPI和PPI的議題是:政府究竟該不該降息降準了,或者進行結構性改革。何軍樵認為,「所謂降息降準,即投放更多的資金,這些資金未必能拉動經濟,又會造成通貨膨脹,現在房地產又缺乏吸金能力,終究還是要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
他認為,中國經濟肯定有問題,無法再像以前靠出口、靠大規模投資、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只能儘早進行結構性改革,這應該是共識,甚至無關於美中貿易談判的結果,「談判完、簽訂協議,(中國)將面臨結構性改革,即使簽不成協議,還是要進行結構性改革。」
他補充,因為各行業、許多產品,都將面臨如何提升內需、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尋找新的出口地等等。但即使改革的共識高,「從去年就聽說國企改革、混合制體制改革,但雷聲大雨點小,一直到現在,沒看到什麼成果。」#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