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綜合報導)加拿大官員22日證實,美國已知會渥太華政府,將提出引渡華為「太子女」孟晚舟的申請。此舉引發中共強烈反彈,指加方「濫用引渡」,而華為作出「冷靜」回應:「相信美加司法公正」。兩者反應大相徑庭引發關注。
1月22日。美國司法部發聲明表示,華府會根據美加雙邊引渡條約的規定,在限期前向加拿大尋求引渡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到美國受審。
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會尋求讓孟案迅速解決,並稱公司完全遵守每個國家的法律,歡迎外國派員參觀華為的產品開發業務及其它部門。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答問時,作出強硬回應,稱孟晚舟案並非普通司法案件,加方「任意濫用加美之間的雙邊引渡條約,對中國公民構成嚴重侵犯」。
中共高調 華為低調
兩者不同調已非首次,在此回顧一下中共官方和華為總部近一兩個月的回應。
1月8日,波蘭政府以涉間諜罪拘捕了華為波蘭銷售總監王偉晶及一名波蘭前官員。華為總部迅即與事件切割,指涉案的王偉晶是「因個人原因涉嫌違反波蘭法律」,並將其解僱。
而中共駐波蘭大使館發聲明,直指波蘭是「錯的」,反對「在缺乏依據的情況下刻意抹黑、捏造」。
此外,孟晚舟在被扣押初期,華為一直保持低調,但中共外交部則一直擺出「鷹姿」。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北京一個外交主題研討會時稱,「對於任何肆意侵害中國公民正當權益的霸凌行徑,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
近期,美國、澳洲和新西蘭已先後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德國及英國也擔心使用華為5G設備可能衍生國家安全問題;日本則計劃在建置情報系統網絡時,從招標案中排除中國5G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加拿大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考慮正在對華為進行安全審查……
對此,華為創始人近日接受外媒集體採訪時低調表示,「如果他們不想讓華為待在某些市場,那我們可以縮減規模。」華為董事長梁華則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稱,如果繼續面臨限制,華為可能不得不從西方國家撤出。
但中共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隨即威脅,若加方禁止華為向當地供應5G網絡設備,將會面臨「後果」。再次引起加國朝野嘩然。
華為為何軟?
《香港經濟日報》認為,華為與中共官方這些反差,絕不是偶然。從華為這方面說,是希望以「柔性手段」化解危機、或至少把衝擊減低。
報導說,華為目前被「圍堵」,核心原因是中共與西方制度、意識形態產生碰撞。如華為此時仍以強硬姿態示人,不僅無助解決問題,反會加深對立,令窘局更難解。
再者華為太子女孟晚舟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美加等西方國家的體制下,司法是獨立的。因此無論中共如何施壓美加行政當局,根本無助改變司法系統的決定;而向更壞方向聯想,中方越想「施壓」美加司法,反會令美加更寸步不讓。而華為在全球東征西討開拓市場,了解西方制度與文化。
中共為何硬?
從中共這方面說,有專家認為,西方封殺華為,打到了中共的痛處。《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向大紀元表示,「因為華為關係到中共整個今後經濟、高科技發展的規劃,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必然採取特別強硬的態度。」
胡平說,華為是中共在高科技方面,尤其在5G方面的領軍者,扮演最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華為並不是它所標榜的民營企業,完全是中共在後面支撐,嚴格說它是一個黨產更為恰當。」「這件事情也關係到整個所謂黨國的利益。」
國際筆會和平委員會副主席、作家盛雪向大紀元表示,華為是中共專制政權經過幾十年精心設計的「科技核潛艇」,已經在水下隱藏到了世界所有角落。而孟晚舟一案,使中共這艘「核潛艇」露出了水面。
「華為所肩負的使命,就是要把世界上最強大、最邪惡、最虛偽的專制國家的邪惡,帶進民主國家的生活、社區中。」「一旦中共認為可以控制全局的時候,或者意識到危機來臨時,它將會引爆整個大網。」
把加國人判死刑保華為 世界嘩然
自孟晚舟12月1日被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按加美引渡條例逮捕後,中共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以面對「嚴重後果」做威脅,要求加拿大立即放人。
所謂「嚴重後果」,中共至少拘押了逾10名加拿大人。1月14日,中共的威脅升級到把因走私毒品被判15年徒刑的加拿大人謝倫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改判死刑,再引輿論嘩然。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和外交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多次表示,強烈反對將案件政治化,並與盟國政府首腦、部長和外交官舉行了19次高級電話會談,尋求協助。
至今,美國、歐盟、法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和西班牙等國發表了11份公開聲明,支持加拿大。
1月21日,140名國際學者、前外交官聯名致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敦促北京釋放康明凱及斯巴沃,以免損害中國在世界各地的關係。
加拿大前情報機構主管理查德·法登(Richard Farden)撰文表示,中共用處死加拿大人來保護華為,一旦它(中共政權)可以毫無阻攔地進入加拿大至關重要的通訊網絡,「還會做什麼呢?」#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