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1月15日訊】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美中高層貿易磋商在即,就在外界關注雙方是否能達成協議、終止貿易戰之際,中國問題專家羅迪(Nicholas Lardy)用「中共官方」的數據,佐證了外界盛傳的「國進民退」。 他說,「有很強烈的跡象表明」,過去的六七年中,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被摒棄的速度有明顯加速,甚至「開起了倒車」。
前天(1月12日)他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提到了他的新書《國家的反擊——中國經濟改革結束》(The State Strikes Back – The End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中對中國現有發展模式的批評。他說,「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結束了」,北京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落實改革的承諾」。
這位相信數據統計的美國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從三個方面做了論述。他用中共官方的數字證明,他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
向私企放貸基本崩潰
羅迪提到的第一個方面,就是私營企業的「借貸」問題,「銀行向私人領域的借貸規模大幅度減少」了。
最新的數據顯示,與2013年相比,銀行向私人企業的放貸金額,在總體放貸金額中的占比降低了80%。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是在銀行總體放貸規模增加的情況下發生的。羅迪指出,這說明「向私人企業放貸已經基本崩潰了」。
工商銀行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他們只有2%的貸款給了小微企業。眾所周知,小微企業絕大多數是私人企業。
也就是說,(工商銀行)中共這個最大的國有銀行,只有2%的貸款給了私人企業,其它都給了大型國有企業。這並不是個別現象,只是其中的一例。從中不難看出,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的力度有多麼的小。
沒有國家的貸款支持,私營企業想發展,只能自己想辦法,這就催生了「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就是指那些提供與傳統商業銀行類似金融服務的非銀行中介機構。為了籌募資金,私人企業只能從「影子銀行」借貸,這種方式一度很盛行。
但是過去兩三年,北京加大了打擊「影子銀行」的力度,對「影子銀行」嚴格管制。把私營企業僅剩的一個籌募資金的渠道也給堵死了。
私企投資大幅下降 國企增加
這才是私企的真正危機,借不到錢,貸不到款,投資跟著下降。這就造成私營企業要麼被「餓死」,要麼「被擠出局」。
這就是羅迪說的第二個方面,私人企業投資在2012年以後出現大幅下降。 在2011年、2012年左右,私人領域的投資占比增速是國家投資占比的2.6倍,從36%一路飆升到51%。
但是2012年以後,這個倍數降低到1.3的水平。特別是過去3年,私企與國企的投資占比出現了此消彼長,私企在減少,國企在增加。
第三個方面就是國企與私企在工業產值總量中占比的明顯變化,也佐證著「國進民退」。羅迪指出,從90年代中期一直到2016年,私人領域的工業產值增量是國有企業的2倍。但是從2017年開始,國有企業開始有了迅猛發展。
無論是借貸、投資還是工業產值增量,都在說明一個問題:「私有經濟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弱」。
這種情況,羅迪認為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十分可怕」的。從2007年以來,國有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已經降低了大約2/3,從當初的6~7%降到了2.5%左右。而遇到許多困難的私營經濟資產回報率仍然是2007年的水平。
也就是說,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有著很大的區別,國有企業遠遠比不上私營企業。羅迪說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問題,即使有許多政府的直接補貼,但中共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仍然顯示,「大約40%的國有企業都是虧損的」。
國企40%虧損 政府賠錢也支持
正如羅迪所說,財政部最應該知道哪些企業是營利的,哪些企業不是。但是即使這樣,這些運行效率很低的國有企業卻有越來越多的投資。儘管收益大幅下降,卻能享受到銀行越來越多的貸款。
做生意都想賺錢,但是中共明知道賠錢也繼續支持虧損的國企,北京繼續高喊「做大做強」國有企業。這種「怪現象」,可能正是中共「特色」,也證實了外界分析的「國進民退」。
在北京發展國企的主導思想下,中共國資委完成了多次重組併購,從當初監管的大約200家國企到現在不足100家。別看數量少了一半,資產規模卻增加了4倍,從最初的10萬億增加到55萬億。可是增加的45萬億,只有1/5來自企業營收,其它都是依賴借貸和發行企業債。
羅迪分析,中國經濟有巨大潛力,目前關鍵是北京如何表態。也就是說,北京是不是真的願意做「結構性調整」,走真正市場化道路。
如果北京繼續信奉國家主導,把越來越多的資源分配給低效能企業,向虧損的國有企業注入資金,那麼這個潛力就無法利用或釋放。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它的經濟增長還會減速,這是令人擔憂的。
羅迪建議,北京應該開始5年多前就規劃好的改革方案。
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大紀元《新聞看點》製作組 #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