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9月27日訊】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以關稅為武器,開啟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第一場「戰役」。經過一年多來的「戰鬥」,他過關斬將,連克重地,並逐漸收緊了對其所視為最大挑戰的中國的包圍網,目的是迫使中國接受其條件,回歸談判桌,達成其所希望的協議。
在北美,在歐洲,在東亞,或者在印度,我們都看到川普戰果輝煌,與墨西哥、歐盟、韓國業已達成的妥協,勢必加速其與其他盟友達成共識,簽署雙方都可接受的協議。解決了與盟友的貿易爭端,就等於築牢了自己的戰略後方,可以騰出手來以全部精力對付中國。
為了相同的目標,他甚至不顧國內強烈的反對聲浪,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協力廠商實現正式會面,取得了對方的戰略諒解。雖然由於美俄矛盾根深蒂固,戰略諒解能否轉換為戰略支援,存在變數,但是至少可以令俄羅斯政府在作出決定前投鼠忌器。
在此基礎上,最新的高達2,000億美元的對華關稅加徵計畫付諸實施。川普在貿易問題上展現出果決和堅定的姿態,步步緊逼,環環相扣,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對川普政府意圖,中方可能作出了兩個致命誤判,一是將貿易爭端當作中美兩國的國運之戰,二是將川普政府的貿易戰威脅當作「訛詐」,從而認為川普政府是以貿易戰為策略,以訛詐為手段,「嚇唬」中國作出讓步,打垮中國。基於此,決定將硬碰硬、堅持到底作為對抗策略,表現出對川普政府的核心訴求絕不讓步的姿態。
中美在貿易問題上的執著對抗,使得雙邊談判「屢戰屢敗」,一再擱淺,川普政府最終祭出了新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計畫,並高調威脅,如若中國仍予以反制,並拒絕妥協,那麼他可能對來自中國的全部商品加徵關稅。
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正面對抗,會直接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物價穩定,最後的承擔者是普通民眾。正因如此,中國開始進行輿論鋪墊,呼籲民眾「共克時艱」,準備好「過苦日子」。
在此情況下,美國宣佈對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的一系列禁令,開創了對中國國家政府所屬高級機構、軍方以及高級官員個人進行制裁的三個先例。
對裝備發展部的制裁,從戰略意義上說,是對中俄結盟傾向和聯合與美軍事對抗、打破世界力量平衡的警告;從戰術意義上說,則是川普政府對華極限施壓以解決美中貿易結構性失衡並遏制中國形成挑戰美國首要大國地位能力的最新一環。
如若全面予以實施,通過禁止中國動用在美金融系統資產,或通過美國金融系統進行相關交易,將會嚴重影響中國裝備技術和軍事能力提升,削弱中國與美國進行全球和地緣戰略對抗的能力,在可能的戰爭中陷入敗局。而凍結中國官員在美資產,亦可謂痛招,其所產生的心理壓力不言而喻。
在對中國內部施壓的同時,川普針對中國全力推進的「一帶一路」計畫進行了強力反制,不僅在各個關鍵節點上對個別國家重點突破,而且展開了一場輿論戰,旨在揭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給沿線國家的危害。
更具戰略意義的舉措是,川普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廣「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並提出了美國版一帶一路計畫,以對抗中國所謂的「對外擴張」。
不僅如此,美國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成為兩國締結「心照不宣」的盟友的一個關鍵標誌,就在不久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印期間簽署了雙邊軍事合作協定,使兩國在印度-太平洋戰略框架下的戰略合作關係更加鞏固。在廣闊的太平洋、在南海、在東北亞,甚至在台灣,在每個敏感點上,都有美國活躍的身影。
美國撒開一張巨網,一步步收緊對華戰略包圍圈。貿易領域的殊死對抗,正演變成根本動搖中美自1970年代以來所形成的建設性合作關係的阿喀琉斯之踵,演變成美國各界對華新共識——即認為中國是美國主要的長期挑戰的鑒定器,演變成美國下定對華開展全面新型冷戰戰略決心的臨門一腳。
對川普本人來說,可能也是印證他的對華判斷和對華政策英明的注腳。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在近期中國主辦的一場論壇上首次披露,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川普就在與他的私人談話中,將中國稱為美國的長期的主要挑戰。
在貿易問題上,川普的最初意圖,是以地產商的方式,通過施壓和談判方式,解決美中之間在貿易領域長久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化解中國對美國高科技的可能「侵蝕」。
然而一些無知學者的「國運之戰」說以及川普「訛詐」說,最終成為中國應對中美貿易對抗的判斷依據。
隨著中國發展,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在兩國之間確實存在「國運」之爭的潛在危機,但絕不是一定會發生,而且絕不是在貿易領域的對抗。
對中國來說,川普政府對華發起的關稅戰威脅,事實上可以成為中國凝聚國內共識、深化內部改革,從而使中國發展模式結構性轉型升級,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水準的動力與機會。
對川普政府對華「訛詐」的判斷,更是可能令局面不可收拾的直接因素。
所謂訛詐論的實質是,認為川普是利用加徵關稅威脅中國屈服,但由於可能導致「兩敗俱傷」,因此,絕不會真的實施;隨後,又認為,在加徵500億美元關稅後,川普絕不敢將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計畫付諸行動。
一而再再而三的誤判,使得中美貿易對抗不斷升級。然而川普的路線十分清晰,在每個施壓步驟裡,都為雙方達成妥協和共識,留下了時間和空間。
比如500億美元關稅加徵計畫從最初的全部實施,到實際中分為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兩部分;又比如,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計畫,一方面從一開始的25%變為先落實10%加徵計畫,再升級為25%,一方面加徵數量也從2,000億美元整數,拆解為1,200億美元和800億美元。
這就表明,川普的貿易戰威脅是十分講究策略的,而且目的不是打垮中國,而是為了達成一項對美國有利的協定。
所謂國運之戰論和訛詐論都是站不住腳的,貿易對抗不是中美兩國對決的決定性戰場,甚至可能成為兩國恢復信任、重建關係的契機。
川普不是以訛詐手段來欺騙中國,他解決問題的決心是真實的,而且如果中國不讓步,那麼他一定會將「威脅」全部落實,屆時中國經濟或許將面臨生死困局——正如川普政府的要員們眼下就在聳人聽聞聲稱的「崩潰」那樣。
從24日起2,000億美元10%加徵關稅計畫實施,到明年初正式採取新的25%稅率,川普再次為中國留下了打破僵局、啟動談判的餘地。他的政府放出了新的風聲說,川普有意在對華開徵2,000億美元商品25%關稅之前,與中國最高領導人進行正式會晤以解決問題。
中國正面臨最後的機會,不僅僅是貿易問題,而且事關中美關係大局。那麼,會怎麼接招呢?人們都為這個國家能不能持續發展、為這個國家的民眾會不會終結從改革開放四十年得到的好運擔憂。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國運」真的面臨一場嚴峻考驗。
——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任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