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8月29日訊】上周,圍繞貿易爭端舉行的中美第四輪副部長級談判結束後,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也未發表任何聲明。
白宮發言人表示:「我們與中國對口官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討論,就如何實現公平、平衡和對等的經濟關係交換了意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稱中美磋商「坦誠」和「建設性」,表態略微積極。
美方如此簡潔、中性的描述,連同會前總統川普和若干官員聲稱對此次談判期待不高,引發了輿論的悲觀評價。一般都認為,中美第四次貿易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或者用一個色彩更鮮明的詞語表達就是,它「失敗」了。
然而,真相究竟是什麼?
毋寧說,中美決定降低談判的層級,分別派遣副部長級官員參加會議,其本身就不是為了達成協議或者發表聯合聲明而來,而是基於解決問題的目標,面對面地將雙方各自關切的所有問題都攤到桌面上,並分別就解決貿易爭端提出方法和策略。之前我說到,它釋放了積極信號。
參加會議的代表將會議期間討論的結果分別向上彙報。在不久的將來,作為副部長級磋商的延續,雙方舉行貿易代表級(中方由副總理領銜,美方則由財政部長牽頭)甚至更高層級的談判,以最終決定是否達成協議,或發表聯合聲明。
這極可能是新一輪談判的正確程式,旨在阻止或者推遲實施新的高達2000億美元商品的加征關稅計畫,為雙方談判解決問題留下更多空間和餘地。
長期以來,中美談判的思路存在根本的歧異:中方喜歡在戰略框架下討論中美雙邊關係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並以戰略指導問題解決、管控矛盾發展和激化;而美方更講求實際,希望有問題就談問題、有矛盾就談矛盾,然後扎扎實實地解決。
中美談判思路的不同,集中體現於從小布希政府以來中美政府級對話中。某前國務委員的回憶錄就詳細說明了中方對中美戰略對話的構想和實踐。
這種模式的談判,固然維繫了兩國大局穩定,但也使雙方問題和矛盾無法得到及時解決,不斷累積和強化,以致釀成今日之格局。美方逐漸看清問題所在,漸漸拒絕跟著中方的指揮棒轉。
一個突出的例子是美方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態度,從中方提出之日起,它就對此保持距離,從未正面認同,最後「無疾而終」、不了了之。
美國朝野和國家政府內部對此已形成高度共識。而川普總統是地產商出身,更注重「結果導向」,並信奉「以實力促和平」,在美國優先原則指導下,他的對華貿易策略事實上是與中國在貿易問題上進行一場「世紀豪賭」。
貿易戰策略能夠實施並推進下去的理由是,川普認定美國的實力優於中國,並能夠在貿易對抗中成功壓制中國,從而達到戰而勝之的目標。
中美價值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計畫已分兩批先後實施,通過對抗,雙方將更加清楚地看到貿易對抗對彼此意味著什麼。
儘管缺乏具體的資料支援,但雙方的國民都能切身感受到貿易對抗的效果:看看中美股市、匯市和市場上商品價格,就能簡單予以判斷,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
隨著貿易對抗的深化,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以及更深層次的效果,漸次也都能看到。
如美國在貿易對抗中出現了上述問題,那麼輿論早就沸反盈天,對總統的各種監督制約機制也會啟動起來,但截至目前為止,美方市場表現良好,反而更堅定了川普政府的意志,並擴大了支持基礎。
若川普政府決定將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計畫付諸實施,那麼中方不僅不能以同等規模回擊——中方已公佈的數字是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計畫,而且即使是這600億美元也將是「雙刃劍」——將涉及到大批美國在華直接投資項目。
何況美方仍在克制貿易對抗的規模和手段的使用(將500億美元分批實施即是表現)。其基本策略是一步步扼住中國,並使之感受到疼痛,作出明智的選擇。
回過頭來說,戰略上的對立效果可能不是那麼立竿見影,然而策略上的戰鬥可能會立馬生效。繼續擴大貿易對抗,將直接衝擊社會穩定,將是不可承受之重。這也是中方轉變思路,按照美方談判模式,派出副部長級官員赴華盛頓進行貿易磋商,朝著認認真真解決問題方向邁進的根本動力。
新一輪貿易談判將可能分兩階段,甚至三階段進行。高位目標是根本解決問題,中位元目標是阻止美方實施進一步的加征關稅計畫,低位元目標是推遲將於9、10月之間實施的2000億美元加征關稅計畫的實施,在美國中期選舉前暫時「休戰」,以便為雙方更充分的討論和談判留足時間。
由此而論,處於第一階段的中美副部長級磋商,無所謂進展與否,更無所謂成敗,它的作用是梳理問題,提交報告,為雙方舉行貿易代表級談判做準備。——而川普「不抱期望」論,某種程度上仍是一種施壓策略。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從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中美是否將舉行副總理級或更高層級談判,並達成協議或發表聯合聲明。
一方面要看到,短期內問題解決有其可行性,這是中美通過談判達到暫時休戰或策略性解決問題達成協議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川普從根本上解決中美結構性矛盾的決心和意志,從其最近在白宮專門召開政府和國會聯席會議,討論如何「對付中國」,可窺一斑。
--原載:微信
責任編輯:任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