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8月20日訊】相隔8年,第58屆亞太影展又將在台灣主辦,亞太籌委會以「越在地越國際」為概念,24日起在台南「郡西十三番地」與熊南人映像工作室共同合辦「復刻影展」,訴說台灣70年來電影的轉變,以三支影片讓觀眾能重溫當年觀影心情。
首先登場的是1984年發行上映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的台灣,遠嫁眷村的原住民女性,除了要調適自己與丈夫年齡上的差距,還必須忍受眷村其他三姑六婆指著鼻子罵「番婆」的文化歧視。
片中呈現出1960年代的台灣人事物,讓大家了解台灣過去的面貌及文化上的衝擊,更讓觀眾能夠去省思,到了現在新住民也有一樣的問題存在,這是存在的事實,由於風俗文化以及語言的差異,我們要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
本片獲得第21屆金馬最佳影片,8月24日將以35釐米膠捲膠來呈現《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片,讓民眾不僅可以看到復古膠捲放映時的歲月痕跡,還有伴隨著放映機「答答答」的機械式音效,讓人重溫70年代感受露天看電影的氛圍。
日治時期的台灣,電影產業剛起步,當時電影仍是默片(無聲電影),有許多觀眾看不懂字幕,因此便有了電影「辯士」一職,負責在影院現場伴奏為觀眾「講解」電影。除此之外,辯士常常還得負責配音,加上各種本領讓電影「更好看」。
8月25日將重映《戀愛與義務》這部經典默片,並邀請台灣碩果僅存高齡83歲的老辯士陳錘鐘先生及阮劇團台語編導盧志杰擔綱演出。
而這部在1931年引起熱議的《戀愛與義務》,十足挑戰了阮玲玉的演技,在無聲電影時期,當時並沒有太多鏡位上的變化,演員也無法透過聲音來詮釋角色,在表演上挑戰性更高,阮玲玉在本片精準的演出清純少女及歷盡滄桑的老婦。
露天電影院多半是配合酬神活動,同時也聚集人氣的熱鬧據點,《花甲大人轉男孩》,原著為臺灣新銳作家楊富閔的《花甲男孩》,故事背景就是作者出身地的台南,也因為地緣關係,所以成為本次亞太復刻影展挑中象徵新世代的代表電影。
8月26日活動當天,瞿友寧導演也將偕劇中的主要女演員、嚴正嵐(阿瑋)、江沂宸(雅婷)一同出席,映後瞿導也將與民眾互動Q&A,至現場看電影的民眾還可以拿到《花甲大人轉男孩》的官方授權海報。
責任編輯:梁夢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