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大陸消費枯竭 中下層確實沒錢

人氣 52526

【大紀元2018年07月14日訊】今年5月份的大陸消費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的15年最低。有文章分析認為大陸房地產的超級泡沫已經造成了嚴重的資源錯配,掏空了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發展的根基。大陸的財富越來越向1%的人手裡聚集。

以下是《中下層確實沒錢了,消費枯竭!》一文。

2018年已到7月,內地消費已經拉響警報。

5月,全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的15年最低。

社消增速創下15年新低,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正在嚴重萎縮。

換句話說,房價還在不斷上漲,而中下層已經沒錢也不敢大肆消費了。

高房價正在透支社會購買力,先做兩點:

其一,消費體現的是社會購買力。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既包括衣食文娛,也包括汽車家電,但不包括住房。購房一般被認為是投資性支出。

其二,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

雖然社消總額與GDP中的消費概念並不等同,但兩者大部分重合。

社消增速變化趨勢,足以代表消費的變化趨勢。

社消增速一路向下,這其中既有結構性因素,也有購買力因素。

所謂結構性因素,指的是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居民收入增幅不及以往,加上城鎮化已經完成過半,城鎮化帶來的額外消費增量越來越少,社消總額自然難以保持原有的高增長趨勢。

在結構性因素之外,整個社會購買力不足,才是更加關鍵的問題。

2015年以來的這一輪房價上漲,究其本質,就是以貨幣寬鬆和政策優惠,通過去庫存疊加棚改貨幣化,鼓勵居民舉債購房。

其目的就是,以居民加槓桿,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

結果顯而易見,房價一路高漲,居民槓桿率(居民部門債務餘額/GDP)隨之一路上揚。

居民槓桿率從2008年時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翻了兩倍。

這幾年,新增住房貸款不斷創出新高,幾乎撐起銀行貸款的半壁江山:

2015年居民新增貸款3.87萬億,占當年全部貸款的33%。

2016年新增居民貸款6.33萬億,占總貸款的50.04%。

2017年的增幅雖然有所下滑,但也創下了7.13萬億的新高,占比高達52.7%。

要知道,在居民貸款裡,高達70%以上都是中長期的房貸。

而在短期貸款裡,資金也多數通過消費貸、現金貸等方式違規流入樓市。

與此同時,房價不斷上漲,房貸負擔不斷加重,居民加槓桿有增無減,但可支配收入卻如老牛耕田般挪步。

一快一慢,收入遠遠被債務拋下。

2006年,負債收入比還只有18.5%,2018年已經高達77.1%。

一邊是房價高漲、居民大幅加槓桿,一邊是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力,結果是什麼?

必然是消費的緊縮!

財富效應VS擠出效應

房價上漲,會產生三種效應:

一是拉動效應,二是財富效應,三是擠出效應。

拉動效應好理解,房價上漲,能夠拉動一系列上下游產業鏈,這也是房地產能成為支柱性產業的關鍵所在。

所謂財富效應,當房價上漲,有房一族的房價市值隨之水漲船高,以貨幣計價的財富也隨之上升。

即使不賣房,在這種財富效應之下,也有人會增加消費支出。

然而,財富效應,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貨幣幻覺。

因為不賣房就無法兌現,它只是市值上的財富,類似股市裡的浮盈。

尤其是隨著限售政策的普及化,新房一般都要被冰凍兩到五年。

這期間即便房價大幅上漲,房子的市值也無法及時轉化為直接的貨幣財富。

擠出效應剛好相反。

當房價遠遠超出收入水平,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普遍高於20時,即便居民能夠擠上房價上漲的順風車,也會因為首付和還貸壓力,而被迫削減消費。

尤其是對於那些六個錢包湊首付的購房群體,消費擠壓效應更加明顯。

掏空祖孫三代的積蓄,才勉強擠上房價上漲的列車。

且不說父母祖輩的養老、醫療負擔重壓在身,即便是歸還房貸,都會壓得喘不過氣來,哪還有富餘的資金進行消費?

財富效應,會讓人們增加消費;

擠出效應,則會削減消費。

一增一減,到底誰的力量更強大?

消費數據已經提供了再清晰不過的證明。

危險的不只是內需!

這一次拉響的不只是消費警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時創出2017年以來新低。

這其中,製造業投資仍舊保持在低位,而基建投資則大幅回落,只有房地產投資依舊保持在高位:

消費增速創下新低,固定資產投資創下新低,貿易爭端之下的出口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均已呈現疲態,這一年的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靠房地產托底,又能托多久?

國家公布的三大數據,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

1、消費斷崖式暴跌

消費數據這麼大幅下滑,歷史還是非常少見的。

我拉了一下數據,2018年5月的消費增速,上一次這麼低的時候,是2003年非典的時候。過去15年,沒有這麼低的增速了。

2、投資斷崖式暴跌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6.1%,預期7%,前值7%。(若非房地產投資持續高位,數據更慘澹)

貿易戰爆發後。在外貿、投資、內需這三駕馬車中,只剩下內需這一條路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新聞上天天高喊內需升級的原因。

3、社會融資斷崖下跌

前天,中國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7,608億人民幣,預期 13,000億人民幣,前值由 15,600億人民幣修正為 15,605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000億。

暴跌3,000億!預期近腰斬。可見,實體經濟的資金面之緊張,到了何種程度。

融資壓力之下,一場違約潮正大面積襲來,一場關乎千萬人命運的大震盪開始了。

不論是輕資產行業、重資產行業、文化類企業,還是製造業企業,通通都無法承受這輪資本大退潮。唯一還在堅挺的,似乎只有房價了。

該醒醒了,這幾年不幹別的,只是使勁炒房的惡果慢慢出來了。

上述數據可以反映居民槓桿和儲蓄情況,中下層確實沒錢了,消費枯竭。

房地產作為最大的內需,卻擠占了幾乎全部其他的內需消費空間,這時提升內需幾乎成為了提升房地產的代名詞。

有個朋友做電商的。今年感覺特別吃力,無論天貓還是京東,流量都已經到了瓶頸,站外還受到了拼多多的巨大衝擊,期待中的消費升級並沒有出現,反而客單價有向下的趨勢。

網上越是越是便宜貨賣得越火,比如出現「拼多多」這樣令馬雲都感到害怕的怪物。

問了一圈周圍,許多收入20W+的人,普遍房貸壓力大,拚命壓縮消費,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

在深圳,千萬資產(負債)多的是,你要是讓他打個車可能都捨不得,省吃儉用供房。

嚴重的焦慮感讓許多奮鬥青年都戒掉了夢想。

房地產還是龐大的聯合韭菜收割機,整個中國貧富越來越懸殊。

目前中國的財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1%人群集中,同時負債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間夾心層集中,最終形成「頂層強,中間弱,底層大」的結構,用大前研一的總結就是:M型社會。

你會發現,在內地,消費升級和消費降低同時並存的怪異現象。

消費升級代表茅台:茅台雖是奢侈品,大家都知道供不應求。

其股價也是越漲越猛。是因為消費茅台的主要是財富向前1%的人群。他們越來越有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消費降級代表:榨菜。

榨菜肉絲麵,股民關燈特別好吃。被房貸重壓的中產同樣也不得不淪落到吃榨菜度日。

榨菜的股價是股民和房奴集體推高的。

如果老乾媽上市,估計會比茅台還牛。

內地很多高端消費品的供不應求,實際上是貧富差距擴大的結果,而非中產消費升級的結果。

這同時也提醒,做前1%人富人的生意和後80%的窮人的生意,要麼往奢侈靠,要麼往廉價靠。

中間很難賺到錢。因為房地產,中國只有龐大貧窮的底層、財富躍遷的頂層。

中產階級?呵呵~很快滅絕。

令所有人都擔驚受怕的房地產可能還沒來得及崩盤,實體經濟就已經率先崩盤了。

工行董事長在最近演講時表示,2010~2017年的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降幅達到了一倍;

而與此同時,居民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已升至49%,幾乎占了GDP的一半。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空心化。

這次中美貿易戰,最後輸的一定是內地?

因為房地產的超級泡沫已經造成了嚴重的資源錯配,掏空了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發展的根基。

80後、90後甚至00後本來是內地2025規劃中的主力軍、本應該是我們在貿易談判中最重要的底氣。

如果連他們都變成了韭菜,那麼誰還能有資格談論什麼未來呢?

現在不但人口空心化,就連城市也一個個淪陷其中。

今年一季度,深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虧損率為39.8%,四成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這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

這個數據必須對比一下。

全國今年一季度末的虧損率為22%(82058家虧損企業/372197家),這個數據當然本身也不好看,然而身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工業企業虧損率居然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此外,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9.9%,而總虧損額同比去年同期爆漲54.3%。

這種情況,與我們之前提到的上海和杭州等城市的企業經營情況一模一樣。

現在深圳的土鱉製造企業基本上處於整體撲街的邊緣。

今時今日,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中興莫名躺槍,其本身和上下游的幾十萬工人面臨失業,這些事情,都是深圳今年要面對的麻煩事。

2016年,任正非炮轟高房價,警告之聲言猶在耳。

高土地價格,高房價,已經導致了生產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這是發自靈魂的吶喊,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對中國當前企業生存現狀的擔憂,是對中國企業經濟力下降的擔憂。

內地過去十年,是房價高速上漲的十年,也是內地經濟競爭力迅速下降的十年。

在各個行業,除了壟斷國企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企業競爭力卻越來越弱,所有的企業都不堪重負。

內地過去十年中國企業家精神喪失的十年,所有人都開始了投機。

高房價逼迫所有人都想做房地產,高房價逼迫所有人都想去炒房,很少企業靜下心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大陸炒房客一年資產縮水40% 炒房炒成房東
千萬元炒房報稅97元 中國富豪鑽加國移民空子
陸國企高官受賄得7房 「借款」炒房賺數千萬
大陸銀行開辦存房業務 民眾:為炒房者解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