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 吳仁華以小人物還原六四

人氣 1968

【大紀元2018年06月05日訊】吳仁華是六四事件的親歷者,過去29年來,他一直惦記著在這場屠殺中被遺忘的工人、市民以及暴行的執行者,並一一建立名錄,期盼轉型正義到來時,該平反的平反,該擔責的擔責。

今年是六四事件29周年,許多人談及六四,第一印象多是參加的學生。不同於學生身分,吳仁華當時是中國政法大學的青年教師,從6月3日下午3時直到6月4日清晨5時30分被趕出廣場,他目睹了整個屠殺過程。

吳仁華在2007年完成的第一本著作《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中提到,「實際上,在1989年民主運動中,最具有道德勇氣,犧牲最慘重的不是學生,更不是知識界人士,而是北京市的工人弟兄和市民。」

尋找這些容易被外界遺忘的小人物,成了吳仁華過去29年來最重要的事。他現在手中握有的名單共有3類,包括六四事件的死難者、受傷者以及遭判刑、懲處的受害者。

以小人物還原六四事件的全貌,對吳仁華來說,就是進一步下探歷史的細節的方法,因為這些小人物出現在他的名錄中,在理想的狀態下,不會只是一個名字,還有工作單位、受害具體經過以及最終的下落。

溫杰是吳仁華在推特(Twitter)上公開的其中一名死難者,除了照片外,還有以下的敘述:

「六四受難者名錄溫杰:64年1月7日出生。北京人。八九民運參與者,六四後被捕,在秦城監獄罹患大腸癌,因不屈服而遲遲不讓保外就醫,91年12月20日病逝於北京人民醫院,年僅26歲。英俊聰穎,81年保送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88年畢業,任教北京服裝學院。」

吳仁華說:「歷史之所以真實,就在於細節,沒細節就不真實,死難者與受害者就只是個數字。」

吳仁華順利破解了參與六四屠殺的19個共軍部隊番號,令許多人誤以為他握有中共軍方機密資料。但這些「成果」與名錄卻是他透過搜尋引擎鍵入各種關鍵字一步步「土法煉鋼」而得。

正因網路是吳仁華揭露真相的重要工具,近年隨著中共加強言論管控,敢站出來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出現在中國網路上的「口述歷史與證言」也少了,加深了吳仁華建立名錄的難度。

吳仁華觀察,2017年一整年,中國共出現了兩起紀念六四的行動,包括南京市民史庭福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公開悼念六四,以及湖南株州有10名民眾以人體藝術的方式紀念六四,並放到網路上。

而在今年,中國只出現一起紀念六四的事件,參與者則是去年湖南株州10名民眾的其中3名。

在挖掘真相的過程中,吳仁華也發現,六四的屠殺,是中共有計劃、有預謀的一場武力鎮壓,因為進入廣場執行命令的19個部隊分別來自4個不同軍區,這樣的調度,很可能就是讓軍隊互相制衡、防止橫向串聯。

然而,在中共當局的記錄中,六四卻被反控為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動亂。

儘管滿心期待有一天這些六四罹難者、受害者可以洗清冤屈,但吳仁華卻不認為中共會主動平反六四。

他表示,天安門母親呼籲六四平反20多年了,在漫長的等待過程,已有51名連署呼籲的家屬去世,但中共卻連「悄悄的撫卹」都做不到。

吳仁華說,中共在六四以後已經堵死了中國政治和平轉型的路徑,屠殺過後它們從負面總結這件事情,得出「社會不穩定因素必須消滅在萌芽狀態,穩定壓倒一切」的結論,而非正面地反思、消除社會矛盾。

經歷過10多年反覆在搜尋引擎上鍵入「六四、死亡、搶救、負傷、中槍、遺體、坦克、送醫、戒嚴部隊」等關鍵字後,因過度的心理與精神壓力,吳仁華自2014年起就沒有再寫過一篇關於六四的文章。

兩個多月前,他到台灣繼續尋找六四的相關紙本文獻,終於在6月4日前幾天突破心理障礙,完成了一篇關於六四事件的1500字邀稿。

當年進到北京「平暴」的19支部隊、約25萬名軍人,至今也被他找到了3000多名,名單都放在「吳仁華六四文集」網頁上;至於受害者的名錄也已有700多人,包括姓名以及受害經過與遭受到的判刑、懲罰。

吳仁華表示,當年那些市民與工人,很多人被判了10年以上的重刑,他們知識水準不高,與社會隔離後,要再找工作很難,且出獄年紀大了,婚嫁對象的社經地位也都不是很好,這些人仍活在艱苦的環境中。

當年另一名親歷六四事件的北京警察孫立勇,因抗議屠殺,轉而創辦地下刊物,最終遭到中共判刑7年,服完刑後出逃到澳洲。吳仁華現在與孫立勇正透過管道幫助這些小人物及其子女。

「很多人收到資助後就痛哭,20多年來沒有人關心過他們。」對吳仁華來說,這些六四事件小人物的故事還在繼續,傷痕還未撫平,正如他在受訪時一再重覆強調:「六四不是歷史,而是現實。」#

責任編輯:李金本

(轉自中央社)

相關新聞
組圖:六四事件 中共坦克橫衝天安門廣場
八九民運 港媒:習近平傳曾與學生對話
仲維光:六四——繞不過去的反叛、對抗和反省
馬英九關注六四 不平反 統一不能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