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6月29日訊】中華民國是亞洲地區最早的民主共和國,從1912年1月1日建立,至1928年6月3日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取代,經歷了十六年的風風雨雨,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篇章。
中華民國失政,至今整整九十年的歷史了,中華民族經過這九十年的摸索與實踐,特別是經過了中共邪教暴政的黑暗歲月,終於又重新找回了中華民國歷史,今天中華民國是歸來的時候了。
回顧這段歷史,不得不讓人感歎,造物主的慈悲與偉大,感歎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
著眼現在,展望未來,就不得不回顧歷史,找回中華民國回歸之路。
晚清時期
一、早期中外戰爭
十八世紀中葉,近代工業革命在歐洲興起後,逐步向世界擴展。當到了十九世紀初,工業革命浪潮向中國襲來的時候,在中國受到了阻力。中國社會與現代西方的工業文明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文明體系,互相很難適應。
在中英貿易活動過程當中,中國的商品,例如茶葉、絲綢、瓷器等在英國、在歐洲賣得很好;而歐洲來的商品,中國卻沒有多少人需要,這樣中英貿易反而成了逆差。在利益的驅動下,十九世紀初、中葉,英國商人就開始向中國販賣鴉片。
儘管中國社會當時還是普遍遵循中華傳統文化與道德,但是到了清朝晚期,已經開始走向墮落,社會風氣開始下滑。鴉片一進入中國,就受到了那些沒有志氣、生活墮落的一些人的歡迎。
於是一些昧著良心的英國商人 ,為了利益,就大量的向中國傾銷鴉片,以毒害中國人。
鑒於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極大的損傷,1838年清朝道光皇帝頒佈《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清朝廷下令開始禁煙。因為清朝廷的禁煙行為,1840年引發了中國與英國之間的第一次戰爭,也稱鴉片戰爭。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1844年7月3日中英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中國賠銀2,100萬倆。
第一次中英戰爭結束不久,1851年—1864年洪秀全以崇拜西方的上帝為名,成立了拜上帝會組織,並發動了武裝暴動,史稱太平天國運動,致使大半個中國完全陷入內亂之中。幾千萬中國人被太平天國禍害致死,財物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就在太平天國禍亂的同時,1856年至1860年還暴發了第二次中外戰爭,就是中英、中法戰爭,清朝廷這個時候是內憂外患沒有間斷。
第二次中外戰爭也是中國戰敗,並於1860年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這中途,中英、中法、中俄、中美還簽訂了《天津條約》及中俄《璦琿條約》。這些條約,僅戰爭賠款就800萬倆,中俄《璦琿條約》中國被俄國占去土地150萬平方公里。
太平的日子沒過多久,1894年又暴發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並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中國賠償軍費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4,500萬倆左右。
接著1897年至1900年又發生了義和團運動,因義和團專殺洋人。從而引起1900年8月4日至1901年9月7日中國與西方八國聯軍的戰爭。戰爭結果也同樣是中國戰敗,並於1901年9月7日簽訂《辛丑合約》,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
從1840年至1901年六十年的時間裡,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與西方國家打過這麼長時間的仗,戰爭如此頻繁,而且每次都是以中國的失敗並且賠款而告終。
這些戰爭的失敗也引起中國社會朝野的思考與反思。
效法西方
經過多次中外戰爭的失敗與割地賠款,嚴重衝擊了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社會,在事實面前,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就開始思考一些問題,如何使中國不再被欺負,如何使中國強大起來,於是各種思潮、各種法子就開始不斷的衝撞、不斷的發生著。
1、洋務運動
以奕訢、文祥、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為代表的清朝高層的一些人發起了「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 。就是學習西方的東西來制衡西方,在保住中國根本的傳統不變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技術。因此提倡興「西學」、提倡「洋務」、辦軍工廠,生產新式武器、建立新式軍隊。
洋務運動開始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他們主要認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抵禦外侮。意思是要保持中國傳統道德與禮義,來抑制西方傳來的一些技術與學說。
出於現實形勢的需要,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慈禧為了保持清朝的不倒,所以她基本上是站在洋務派這邊。
2、維新變法
伴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在中國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要求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各項制度進行改良。這就是發生在晚清的維新變法運動,也稱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發生了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宣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帝囚至中南海瀛台,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殺,歷時103天的維新變法運動以失敗的結果而告終。
這就突顯了現代西方思潮與中國傳統接軌的難度之大。
3、創建新軍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廷開始重視軍隊建設。在各地開始組建新式軍隊。習洋槍,學西法,完全使用西式的軍制、訓練以及裝備,一切依照德、日制度,由德國人為主的洋人教習,成為清朝後期最有戰鬥力的軍隊。
至1907年,全國已練成的新軍有十六鎮和十六個混成協,其中裝備與訓練以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為最強,遍佈直隸、山東與東北。
除北洋新軍外,各地新軍中只有湖北新軍較具規模,主力是第八鎮(師)、第二十一混成協(旅),黎元洪任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
4、立憲運動
到了清朝末期,由於世界形勢的發展,傳統專制的君主國家越來越走下坡路,而新型的西方民主憲政的國家卻越來越強大。
因形勢所迫,所以清朝末期決定走類似日本的君主立憲的道路,就是保持清廷的帝位不變,在中國實現憲政。
在清末光緒年間清政府根據出國考察的諸位大臣的建議頒佈詔書預備立憲,這場運動被稱為立憲運動。立憲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同時準備成立國會、頒佈憲法。
這同時清政府開始創辦新式的學堂,派學生們去往其他國家留學深造。除此之外,清政府還主張獎勵實業、勸阻婦女纏足、廢除科舉……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俄國戰敗,中國國內輿論一致認為,「此戰誠為創舉,不知日立憲國也,俄專制國也,專制國與立憲國戰,立憲國無不勝,專制國無不敗。」在這種形勢面前,國內輿論要求清政府推行憲政成為主流的聲音 。
1905年7月,清廷派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頒佈「預備仿行憲政」諭旨。1907年,下詔籌設資政院和諮議局。類似現在西方的國會。
1908年8月,清政府頒佈《欽定憲法大綱》,規定大清帝國萬世一系,同時宣佈預備立憲以9年為期 。
可是1908年冬天,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改元宣統。光緒之弟、溥儀之父醇親王載灃監國,為攝政王。預備立憲進入第二階段。載灃監國攝政後,兩次重申繼續進行預備立憲與立憲作為國策的不可動搖 。並且取得了國際方面的認同。
1909年10月4日,除新疆外,各省先後宣告成立諮議局,看上去晚清有走上立憲的可能,可是朝代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舊的朝代不去,新的朝代不來。
緊接著1911年就發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清末新政的君主立憲之路也就隨之告終。
三、辛亥革命
歷史的車輪就這樣不可思議的向前滾動著。1911年10月10日,出人意料的,在武昌發生了武昌新軍自發性的起義,第二天就佔領了武昌,緊接著全國各地響應,第二年初清廷就宣佈退位。瞬間歷史就進入到了民國時期。
1905年7月,孫中山、黃興、 陳天華等人在東京集會,成立中國同盟會。
會議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1905年11月,孫中山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內容的三民主義。
1907年6月,宋教仁、譚人鳳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總部,領導革命党人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革命重心,加強與各革命團體的聯繫與聯合,並制訂了1913年在兩湖及江淅同時起事的戰略部署。
1911年3月,武漢新軍各標營均成立文學社和共進會組織。武昌起義時已經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學社和共進會,約占新兵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1911年9月14日,湖北共進會、文學社兩個團體領導人孫武、劉復基、劉公、蔣翊武、王憲章、居正等人在雄楚樓十號劉公寓所集會,認為湖北新軍主力被調走去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武昌空虛,是民主革命起義的時機。
於是革命黨人決定1911年10月10日開始發動兵變。10日晚上開始起義,不到一天的時間起義的隊伍就佔領武昌城。
1911年10月11日黎明,起義軍聚集在湖北諮議局大樓會議廳,新軍八鎮十五協二十九標二營司務長蔡濟民召集會議,商討組建湖北軍政府和推舉都督人選。會議請湖北諮議局湯化龍主持。吳兆麟提議由第21混成協統領黎元洪擔任都督,立憲派一致擁戴,部分革命黨人也表示同意,因此會議通過了以黎元洪為都督,湯化龍為民政總長。
1911年10月14日,武昌起義後第四天,清廷下詔起複袁世凱。袁世凱出山后,多次公開表白自己對解決辛亥危機的方案是實行「君主立憲」。許給革命黨方面的條件也是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由他本人出任內閣總理 。未南下之前,袁世凱就招劉承恩到彰德,籌謀「招撫」革命黨,並派親信蔡廷幹隨劉承恩到武昌進行議和試探,條件就是君主立憲。奉了袁世凱之命的蔡廷幹極力陳說「共和政體」的政府不適合中國國情。
1911年10月18日起,革命軍與袁世凱的軍隊在漢口展開了10餘天的「漢口爭奪戰。11月1日漢口被袁軍攻佔。緊接著11月27日,漢陽也被袁軍攻佔。
如果袁世凱要真的想消滅武昌起義軍,那武昌也保不住。但是袁世凱的目的並不是要消滅起義的部隊,只是給起義軍一個下馬威,好坐下來談判。
1911年12月2日,起義軍一舉攻佔南京城。至此,長江以南全部為革命軍據有,各省代表從武漢移駐南京。同日,通過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的斡旋,武漢革命軍與清軍達成停戰協定。12月6日,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
12月12日,14省代表共39人,由武漢、上海齊集南京,決議於12月16日選舉臨時大總統。
12月16日,袁世凱調馮國璋來接替禁衛軍統領,解除良弼禁衛軍第一協統職,調禁衛軍炮隊支援圍剿山西革命軍,分散禁衛軍力量,又用準備出征的名義把禁衛軍調出城外,派段芝貴另編拱衛軍,駐紮城裡。至此,北京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1911年12月20日,孫中山經香港歸國。1911年12月28日,南北議和談判開始,其中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共十三省宣佈獨立,只有直隸、河南、甘肅、山西、山東五省在袁世凱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東、甘肅境內寧夏地區都曾宣佈獨立,後被袁軍控制。
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選舉結果為孫山中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上海的孫中山得知消息,立即複電南京,表示接受,他說:「光復中華,皆我軍民之力,文孑身歸國,毫髮無功,竟承選舉,何以克當?惟念北方未靖,民國初基,宏濟艱難,凡我國民,具有責任。諸公不計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務,文敢不黽勉從國民之後,當克日赴寧就職,先此敬複。」
意思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孫中山自己並沒有什麼功勞,只是大家要他臨時代做大總統,他就只好義不容辭。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2日,清將領姜桂題、馮國璋、張勳、張懷芝、曹錕、王占元、陳光遠、李純、王懷慶、張作霖等十五人通電內閣,誓死反對共和,主張君主立憲制度。
可見當時中國社會在政見的問題上差別有多大,有的主張保留清朝廷、有的主張廢除清廷;有的主張君主立憲、有的主張民主共和;後來有的主張總統制、有的主張內閣制。
一個國家政體的穩定,是一個國家政權穩定的前提,如果實行什麼樣的政體都爭論不下,決定不下來 ,那可見政權穩定就更無從說起了。
這就是當時中國社會所處的客觀政治環境。
1912年1月20日,南京臨時政府正式向袁世凱提交了清帝退位優待條件。1月22日,隆裕召開御前會議,載澤、溥偉等宗社黨成員仍竭力反對共和,他們建議隆裕用宮中金銀作犒賞向亂黨開戰。隆裕並未同意。同日,英國公使朱爾典會同法、俄、日公使聲明贊成清室退位。
1912年2月2日,清廷舉行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臨時政府的優待條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2月10日,南京參議院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和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攜六歲皇帝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朝廷就此終結。
於是中國就進入民國時期。
第二章 民國初創
一、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誌著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並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日作為中華民國誕生的紀念日。
當時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議定,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政體。
武昌起義勝利後,在當時的中國,最有實權的人是袁世凱。袁世凱及其軍事集團的主張可以左右當時的中國政治制度的走向。當時各種矛盾錯綜複雜,社會動盪加劇,為了平息社會動盪,能夠達成新舊政體平穩過渡的目的,袁世凱當時採取了平衡戰略。一方面用武力壓制革命軍,一方面用革命軍壓制清廷。
這樣袁世凱就以和平的方式勸清廷退位,以保證了政權的和平過渡,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社會的君主體制。
一開始,袁世凱是想以君主立憲制度來解決國內的政治與軍事矛盾,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原來中國上層的一些立憲派的人士,出於民主革命勝利形勢的考慮,也轉而從君主立憲的立場支持民主共和的立場。再加上中國各地紛紛宣佈獨立,在中國社會的民意和各地代表都是主張共和政體的情況下,袁世凱轉而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國的民主共和政體才得以確立。
二、民國初期
1912年2月12日,清廷頒發遜位詔書正式退位。按照事先議定的程式,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4月2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參議院也遷往北京。
1912年3月8日,在民國正式憲法還沒有出來的時候,臨時參議院通過了一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目的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
這就為以後中華民國的內亂埋下了伏筆。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至此世界各國也開始陸續承認中華民國。
1913年3月18日,袁世凱發佈召開國會的命令。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108門禮炮聲中正式召開。
當時的中國社會民主的氣氛較為濃厚。幾百個社團、幾十個黨派群起,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中國大地。革命派組織同盟會於1912年3月宣佈為公開政黨,8月改組為國民黨。立憲派控制的組織有統一黨、共和黨、民主黨。社會黨和工黨亦被允許註冊和開展活動。甚至象陳翼龍那些主張社會主義、攻擊袁世凱政府的社會黨人,也可公開表達自己的主張。
中華民國政府呈現出一派寬容、博大的氣象。
據統計,至二次革命前,中華民國全國報紙總數達5000種,銷售數量達4200萬份,其中新創辦的報紙,北京約有50余種,居最多,上海次之,有40多種,天津、廣州分別為35、30種。不僅擁袁的報刊,而且制袁、反袁的報刊也都可以公開出版發行,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以及馬克思的學說,亦允許見諸報端或公開演講宣傳。
興辦企業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另一個熱潮。隨著民主共和局面的開創,中華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法令、政策。大力提倡發展實業。人們建設祖國的熱情被大大激發出來。這一切都推動了中國工業的發展,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成立,如中華民國實業協會、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中華實業團、中華民國鐵道協會等,數量達七十餘個,幾乎遍及各省區。新的民辦廠礦企業猛增。1912至1914年間全國共設3937家,平均每年設廠1312家,將近達到1904—1911年間每年設廠數的兩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氣氛的濃厚,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大中小學數量明顯增長,民國元年的學生總數超過宣統元年(1909年)的一倍,。政治上的民主氣氛,經濟上的發展勢頭,文化教育事業的興盛,呈現出一派發展的景象。
三、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牽頭組成了當時中國人數最眾、規模最大的政黨,中國國民黨。
1913年2月,中華民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可是,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殺身亡,一些人就盲目的推測袁世凱是幕後黑手。其實,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來證明刺殺宋教仁的幕後黑手就一定是袁世凱。
可是,孫中山事發後隨即從日本返回中國,在上海開會,武斷的主張討伐袁世凱。
但這時國民黨內部的意見其實也不一致,例如黃興就主張使用和平手段,在不破壞臨時約法的情況下,以法律方法來妥善處理宋教仁被殺的事件。
另外,這同時又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在1913年4月26日,袁世凱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簽訂借款合約,意圖擴充軍隊。
可是國民黨籍的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為了限制袁世凱的軍權,就通電反對貸款。
這樣袁世凱就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職務,之後又派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這樣使矛盾更加擴大。
這些事只能說明中國一時之間很難適應民主的體制,不太知道在民主的框架下,通過法律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其實這只是前進中的問題。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孫中山的指示下,從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佈江西獨立,併發電討袁。國民黨在南京組織討袁宣佈江蘇獨立。推舉江蘇都督程德全為南軍司令,但程棄職。隨後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湖南譚延闓、福建許崇智和孫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佈獨立。浙江朱瑞、雲南蔡鍔中立。
1913年9月1日,張勳武衛前軍攻克南京,各地宣佈取消獨立。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被通緝,相繼逃亡日本。孫中山等人武斷的發動的二次革命宣告失敗,給初造的中華民國造成了極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四、袁世凱稱帝
孫中山主導的二次革命失敗後,中華民國的政治局勢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北洋軍、立憲派和共和派形成的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了。立憲派本來就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袁世凱最初的主張也是君主立憲制度。二次革命後,國民黨被中華民國政府下令解散,國民黨籍議員被驅逐出國會。在中國主張民主共和派的實力被大大削弱。而主張君主立憲的勢力就完全站了上峰。
1913年10月6日,國會選出袁世凱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定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
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舉行解決「國體」問題總開票。各省國民代表共1993人,贊成君主立憲票正好1993張,沒有一票反對,也沒有一張廢票。各省的推戴書上一致寫著:「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並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極,傳之萬世。」當場楊度和孫毓筠提議說:「本院前由各省委託為總代表,尤應以總代表名義恭上推戴書。」秘書長拿出推戴書當眾朗讀,要求袁世凱「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六合」。參政全體起立,一致通過。
可見當時的中國政壇的主流主張是: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也許中國政體問題就解決了,也許中國政權穩定的問題就會解決。
緊接著,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的推戴下成立中華帝國,打算1916年為洪憲元年,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並擬定《新皇室規範》,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治官員;永廢太監制度;永廢宮女采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
袁世凱稱帝,推行君主立憲制,帝號「洪憲」。後來很多學界人士也認為,袁世凱改元「洪憲」,即弘揚憲法之意。從頒佈的「新皇室規範」中可以看出一些「新」內容,比如某些對於皇權的監督機制和法律:自親王以下至宗室,犯法治罪與庶民一律;親王、郡王可以為海陸軍官,但不得組織政黨,並擔任重要政府官員;永廢太監制度;凡皇室親屬不得經營商業,與庶民爭利,等等。
後來有些學者認為:「袁世凱很清楚,過去的君主專制制度已經持續不下去了。他本人也曾是晚清立憲派的領袖人物,並在天津試點推行普選,產生議會。」也有學者表示:「袁世凱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建設構想,歷史給他的時間太短了。民國初年紛爭不已,讓他忙於應付,根本來不及著力於此」。
然而,1915年12月25日,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回應。
因形勢所迫,1916年3月袁世凱又宣佈取消帝制,中華民國又改回原來的政體,仍然實行民主共和政體。
可見當時的中國社會對民主制度是多麼難以適應。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市。
袁世凱這一去世,中國政體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後來矛盾越來越大。
第三章 民國初期矛盾
一、府院之爭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後。黎元洪出任總統,段祺瑞出任總理,同時恢復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也恢復了原來的國會,中華民國又重新暫時回到原來的軌道上來了。
可是時過不久,先是在國務院秘書長人選問題上,黎元洪和段祺瑞發生了爭執,最後由徐世昌出面了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宣戰這個問題上,雙方鬥爭更趨激烈。
為了達到主戰的目的,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幾個督軍叫到北京,組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但未獲成功。
恰在這時,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這時下令撤銷了他的總理職務,段祺瑞離京去津,但是根據臨時約法,總統無權撤銷總理職務,所以段祺瑞不承認黎的免職令。
在段祺瑞拒絕承認黎的免職令後。黎元洪就請督軍團團長張勳於1917年6月14日入京調解。張勳入京後,卻擁立宣統復辟帝制,根本不去搞什麼民主共和,也不去管黎元洪與段祺瑞之間的事件。
張勳入京後,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並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並於1917年7月1日,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佈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
這時,段祺瑞便在天津發表討張的通電和檄文,組織討逆軍,自任討逆軍總司令,1917年7月4日在馬廠誓師出發,1917年7月5日正式開戰,1917年7月12日拂曉攻進北京城,溥儀宣佈退位。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返回北京,重新擔任國務總理,掌握了政府實權。同時迎接黎元洪重新擔任總統,但是黎元洪回到家裡卻通電全國引咎辭職。
於是段祺瑞就請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來北京代行大總統職務。至此張勳復辟帝制僅12天就宣告結束。這樣第一次府院之爭就告一段落。
可是馮國璋任總統後,與國務總理段祺瑞,在西南軍閥及廣東護法軍政府的政策上又產生了矛盾。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於是又發生了第二次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從表面上看,是為了些政策上的不和,發生總統與總理之爭,而實際上是民國初創,無論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遍百姓,究竟如何使中國走向真正的民主和共制度,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個極大的難題。當時只能借鑒西方的政治和行政制度,但是究竟如何借鑒也是爭執不下。西方的共和體制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總統制,另一種是內閣制。就是在有關總統制還是內閣制的爭論方面也是無有定論,因此中華民國成立六年了,也沒有一部完整的中華民國的憲法頒佈出來。
二、 憲法之爭
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武昌首義帶來的中國民主革命在南方取得勝利後,為了儘快組織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各省派出代表于1911年11月15日召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討論並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該組織大綱於1911年12月3日經會議決議通過,到會全體代表簽名公佈,會議並決議「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並議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一直實施到中華民國正式憲法頒佈實行之日為止。
這個意思也是說,如果中華民國「正式憲法」沒有出台,那麼《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就不能被中止。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中華民國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檔,1911年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預備會。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議。
由於當時清廷還沒有退位,袁世凱正處於勸清廷退位的這麼一個期間,所以臨時大總統只能在反清的陣營選舉產生。
武昌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的背景是當時的世界正處於民主共和的潮流之中,主要依靠的力量,一個是晚清政府裡主張君主立憲制的勢力(包括袁世凱),再一個就是晚清新軍裡主張民主革命的新軍士兵的勢力,再加上各種革命黨人的民間勢力。
由於辛亥革命是以武裝革命的形式在中國南方取得了勝利,而孫中山又有主張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並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名聲。這樣當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在民主共和的陣營裡,自然就成了當時最有影響的人。
其實武昌首義的成功,與孫中山的關係並不大,武昌首義並不是孫中山的同盟會領導的起義 ,武昌首義的革命組織,一個是新軍裡的文學社,再一個是新軍裡的共濟會組織,但是由於當時主張革命反清最有名的人是孫中山,所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最初,臨時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由「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按照總統制的基本精神制定的。相比內閣制來說,總統制中總統的權力就要大得多。如果在中華民國正式憲法沒有出來前,一直使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那麼以後中華民國內部的很多內亂都是可以避免的。
可是,1912年3月8日臨時參議院又在當時革命黨人的主導下,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革命黨人為了爭奪權力的需要,又重新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並且中止了以總統制為原則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這才一開始,這些革命黨人就幹出了這種出爾反爾的事情來了。這一做派,給未來的民國政府帶來了極大的毀壞。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已經有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那為什麼1912年3月8日臨時參議院又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而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呢?
這一行為就是中華民國內亂的開始。
當時的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中,以宋教仁為首的革命黨人佔有絕對的優勢,1912年2月15袁世凱被任命為臨時大總統後。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就將原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的總統制,改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閣制。袁世凱這個大總統就成了虛位總統,而真正的政府權力卻到了內閣的手上,內閣制中規定,由國會多數黨組織內閣。而當時的革命黨人在國會中佔有絕對的多數,所以幾乎可以肯定,實行內閣制後,中華民國的政府的權力就落到了革命黨人的手中,也就是落到宋教仁、孫中山等人的手中,這樣孫中山退讓臨時大總統就成了一個幌子,他只是把一個虛位的大總統讓給了袁世凱,而自己及革命黨人卻掌握了中華民國的實權。
對於當時手握重兵的袁世凱來說,袁世凱當然不幹了。
1912年8月,宋教仁牽頭組成了當時中國人數最眾、規模最大的政黨,中國國民黨,由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長,尊孫中山為理事長,但是實際運作全是宋教仁。
後來1919年孫中山將當時支持他的革命黨與原來的國民黨一起組建成新的國民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1913年2月,中華民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可是,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殺身亡。
3、《中華民國約法》
《中華民國約法》又名袁記約法,是指民國三年1914年5月1日由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公佈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此約法在民國五年袁世凱創立中華帝國時被廢棄,後一直未再恢復。
宋教仁在上海遇殺身亡後,袁世凱被一些人盲目的認為是幕後黑手,但是真正的兇手到現在也沒有定論 。但是孫中山就以此事為由,輕率的發動了二次革命。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就將國會的國民黨人趕走,並且解散了國會。
袁世凱就重新組建了新的國會,並於1914年5月1日頒佈實施《中華民國約法》,《中華民國約法》極大的加大了總統的權力,又將中華民國從《臨時約法》的內閣制度,改回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總統制。
從法統的角度上來說,袁世凱的《中華民國約法》才是合法的。
原因是中華民國第一部帶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被原來的臨時參議院給違約廢除了,從而頒佈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以從常識上來說,應該廢除的應該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而不是袁世凱的《中華民國約法》。
4、雙十《中華民國憲法》
雙十憲法,即1923年中華民國十二年10月10日由中華民國憲法會議公佈的第一部正式中華民國憲法。
這裡之所以稱為雙十憲法,是因為後來在1946年12月25日,國民黨政府的國民大會也頒佈了一個《中華民國憲法》。因為名稱相同,這樣為了區分這兩部憲法所以前面加了個雙十。
雙十憲法才是中華民國真正的正式憲法,有人以曹錕賄選為名,不承認雙十憲法的合法性。其實這是站不住腳的,就算曹錕向國會賄選總統,但是雙十憲法卻與賄選無關,所以說雙十憲法是合法的。
5、《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中華民國剛成立時,只有一個臨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當時約定,等到中華民國憲法完成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才正式中止。所以起草中華民國憲法成了中華民國的主要工作之一。這中間有過多次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又稱天壇草案),這個草案實行的是內閣制,限制了總統的權力。所以這個憲法草案沒有得到袁世凱的同意。也就是只是作為一紙空文放在那裡。
1919年段祺瑞執政期間提出過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又稱八年草案)。
1925年段祺瑞再次執政時又提出過一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又稱十四年草案)。
這之後又由國民黨政府提出過些憲法草案,因為整個國民政府,其實也不能算作是中華民國政府了,但國民黨還是打著民國的名義,也叫中華民國。
1928年《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1928年中國國民黨統一中國後於10月3日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了《訓政綱領》,在1931年5月5日召開的國民大會中通過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在這部約法中,三民主義作為國家基本思想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的國家組織方法被確定。這部約法於同年6月1日開始施行。
193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又稱五五憲草),這是1946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的雛形。
1938年秋,國民政府在武漢成立政治協商機關國民參政會,參政會依照左舜生,張君勱等人意見,成立包括國民黨、共產黨、民盟人士在內的憲政會議以修改五五憲草。其修正後憲草名為期成憲草。期成憲草的主要變動是增加國民大會議政會,作為國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政權機關,憲草逐漸偏向三權分立模式。
1943年,因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決定戰爭勝利後立即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故國防最高委員會決定成立容納國共兩黨和民主黨派的憲政實施協進會再度修改五五憲草。
政協憲草,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依據《國民政府建國大綱》著手推進憲政的實施。同年10月10日,執政的中國國民黨與最大的反對黨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協商並簽立「雙十協定」,確定以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黨派平等、地方自治之途徑達到和平民主建國,盡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制憲事宜。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國民黨8人、共產黨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黨5人、無黨派人士9人等38位代表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政府改組案、和平建國綱領案、軍事問題案、國民大會案、協定五五憲草的修改原則12項,並決定組織憲草審議委員會。政協決議案之憲法草案部分依據中共建議和要求,較大幅度修改了五五憲草。依照政協決議,國民大會成為無形機構,立法院直接民選產生,監察院職權擴大,且地方制度稱為聯邦體制,省得制定省憲。因政協憲草遠離孫中山五權憲法理論,因而觸犯了國民黨黨章並引起國民黨內部較大反彈,隨後的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則提議恢復五五憲草。
政協會議閉幕後,依決議成立憲草審議委員會,經中共代表周恩來和國民黨王世傑推薦,民社黨的張君勱主持起草了這份《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保留了三民主義的基本思想並貫徹政協憲草決議案內容,落實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以及內閣制之民主憲政等精神。憲草期間中共代表與張君勱多次私下協商憲草問題,並在達成一致後再提交審議會審議。但中共因解放區問題要求地方法官民選等問題而對憲草審議委員會四月底的憲法草案仍持保留意見。又加上此時國共軍事衝突擴大,憲草審議工作從此未能繼續。故四月底政協憲草版本為制憲國民大會實際開始審議時之藍本。
其實國民政府的這些憲法草案對於中華民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是為了尊重歷史上發生的事情,畢竟國民黨政府,也用了中華民國這個名稱,這樣為了讓人們瞭解一下這個過程,知道一下中共是怎麼在利用國民黨,一邊談起草憲法,一邊拉攏其它民主黨派離間蔣介石的。讓人們看到國民黨把中華民國取代後,同時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6、二五《中華民國憲法》
為了區分1923年的雙十《中華民國憲法》,就稱1947年12月25日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為二五憲法。
1946年12月25日經「制憲國民大會」議決通過,於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佈,同年12月25日施行。1949年10月1日後,其法律效力僅及於臺灣、澎湖、金門、馬祖。
儘管國民黨的二五憲法與中華民國並沒有實際的關係,但是畢竟盜用了中華民國的名義,所以這裡也對二五憲法作一下說明。
二五憲法的根據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二五憲法把三民主義擺在憲法的第一條。
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理論體系。只是一套不中、不洋的說教
西方的憲法民主制度與西方文化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更是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而三民主義,表面上看是西方民主的東西,可是在三民主義裡面,並沒有西方民主文化中的契約精神,就是說沒有西方的文化內涵。這樣三民主義只是一個口號,根本談不上什麼主義更談不上是個什麼思想。
三民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更是什麼關聯也沒有。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君與民是一種對應的關係,彼此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於天之間,即都共同存在於神或天的意志之下,共同享有上天的保護和恩澤。好人得到好報,壞人得到惡報,好的君王得以興盛,壞的君王被懲罰。所以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體系。三民主義裡面也沒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民國分裂
一、護法運動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鎮壓後。段祺瑞稱此事件為「再造共和」,指舊國會已被張勳解散,原有法統亦已不再存在,於是與梁啟超等組織臨時參議院,成立新政府,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
這件事又激起了孫中山等人的強烈反抗,於是孫中山便將鬥爭矛頭直指段祺瑞。稱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是假共和 。並決定在南方另行召集國會,組織臨時政府起兵反抗。
以此事為開端,開始了中華民國的大分裂大動盪的時期。
因段祺瑞準備另行召集「臨時參議院」,重新制定國會組織法和選舉法,選舉新國會,組建新政府,從而引起原來有些國會議員的不滿,他們其中有些人,響應孫中山擇地另開國會的號召,紛紛南下赴粵。
1917年8月25日,孫中山等人的非常國會開幕,1917年8月31日通過《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13條,規定中華民國為戡定叛亂、恢復《臨時約法》,特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軍政府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三人,由國會非常會議分別選舉。《臨時約法》的效力完全恢復以前,中華民國之行政權由大元帥行使,大元帥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元帥協助大元帥籌商政務。軍政府設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交通六部。為了適應護法戡亂的戰爭需要,軍政府沒有採納《臨時約法》規定的內閣制,而採取中華革命黨《革命方略》中提出的黨、政、軍權合一的大元帥制方案,實行軍事、內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
至此就看到了,1912年3月臨時國會的革命黨人,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出爾反爾廢除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總統,而搞的《臨時約法》的內閣制,從而給中華民國帶來的動盪所留下的伏筆。
1917年9月1日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陸榮廷和唐繼堯為元帥。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宣誓就職。同日,非常國會通過了軍政府各部總長名單,外交:伍廷芳,財政:唐紹儀,陸軍:張開儒,海軍:程璧光,內政:孫洪伊,交通:胡漢民,軍政府參謀總長:李烈鈞,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太炎。
可是當時中國南方軍政府內部,陸榮廷與唐繼堯等追求的是合議制政府,這與孫中山的軍政府又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南方軍政府內部在政體問題上,大家的心思也不相同。
軍政府的成立,標誌著護法運動高潮的到來,標誌著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也標誌著中華民國分裂的開始。
其實在護法運動過程中,各個軍事集團內部,各自有各自的打算,1918年1月,由護法軍中的桂系軍閥發起,成立護法各省聯合會議,試圖成為與軍政府抗衡的另一政權機關。1918年2月,又由國民黨內部主張合議制的人士出面,正式提出改組軍政府的主張,並擬定《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七條,其中心用意在於改大元帥單獨首領制為若干總裁合議制,這樣就引起孫中山的強烈不滿。
1918年4月10日,滇系軍閥唐繼堯率先通電西南各省支持這一主張,提出護法各省現宜擁戴黎元洪或馮國璋為大總統,推岑春煊為國務總理,至於孫中山,「則宜遊歷各國,辦理外交」。
1918年5月4日,南方軍政府非常國會通過了《修正軍政府組織法案》。當日孫中山即向非常國會提出辭呈。次日離開廣州,前往上海。護法運動宣告失敗。
中華民國經孫中山等國民黨人的護法運動之後,實際上已經分裂了。
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去方南方軍政府大元帥職務。1919年2月至5月,南方的軍政府與北京民國政府各派代表在上海舉行南北和平會議,因屢成僵局而破裂。
中華民國這時進入了分裂時期,這時的中華民國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處於分裂的狀態,各地的軍事集團形成軍閥勢力,此時的中國,由於護法運動的原因,使各地軍閥勢力做大,北方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無力控制整個中國了。
1919年11月,直系與滇、黔、桂、粵、湘、川等西南實力派簽署「救國同盟草約」,達成聯合對抗皖系的協定。孫中山等國民黨人為了爭奪南方的政治與軍事領導權,就確定聯皖討桂策略。這樣就形成各個大小軍閥之間互相獨立又互相聯合的形式。
1920年2月桂系與滇系因爭奪駐粵滇軍指揮權而公開發生內訌。1920年3月底4月初伍廷芳與大部分國會議員因不滿桂系專制,離粵出走。1920年6月3日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聯名通電,揭露桂系假護法的行徑,否認其把持的廣州軍政府和國會非常會議。10月底援閩粵軍攻佔廣州。11月29日孫中山、伍廷芳、唐紹儀聯名通電,宣佈恢復軍政府,重開政務會議,這時孫中山等人又重新掌握了南方軍政府的權力。
1921年4月7日,國會再次召開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1921年5月5日孫正式就職,隨即成立「正式政府」。
這樣中華民國就形成了南北兩個政府。
在中華民國處於南北對峙的情況下,孫中山為了加強南方政府的實力,1922年8月14日,孫中山返抵上海,加強了與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等方面的聯繫。
1924年1月4日,孫中山在政務特別大會上宣佈:「現在護法可算終了,護法名義已不宜援用」。「今日應以革命精神創造國家,為中華民國開一新紀元。」
以維護《臨時約法》的名義所搞的護法運動,把中華民國搞得南北分裂、一遍混亂,這時又不了了之了,可見《臨時約法》所帶來的遺害。
這時孫中山等人,明確了以武力推翻北方的中華民國政府,聯合蘇聯、容納中共,壯大國民黨的實力,實現南北統一的主張。
難怪後來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把孫中山當成國父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以此來說,當時的「聯合蘇聯、容納中共」,孫中山本人就有多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共產主義只是個新思潮,蘇聯共產主義政權也只是個新的政權形式,人類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當時,孫中山本人也搞不清楚共產黨是這麼邪惡的一個東西。
就是以後國民黨與共產黨爭鬥了幾十年,也沒有搞清楚中共是怎麼回事。直到2004年大紀元時報發表的《九評共產黨》和2017年發表的《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才把中共是怎麼回事說清楚。
二、國內戰爭
經過護法戰爭後,中國形成了軍閥割據與軍閥混戰的局面。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被直,奉聯軍擊敗。
直、奉聯合打敗了皖系軍隊後,一起控制北京政府。可是,直、奉之間因在地盤和權力分配上又出現了矛盾。
1922年4月爆發首次直、奉戰爭,結果奉軍戰敗,退出關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權後,又驅逐了北京民國總統徐世昌,扶出黎元洪複任總統。
可是,1923年6月曹錕又進京趕走黎元洪,10月經國會選舉曹錕成為民國總統。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曹錕。
接著1926年6月南北戰爭爆發,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向北進攻,先在湖南,湖北消滅吳佩孚的主力,接著在江西,福建擊潰孫傳芳軍隊。不久,直系餘下的軍隊也分別被消滅。
至1928年6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取代,同時南北戰爭宣告結束。
南北戰爭結束後,各路國民黨軍又因為軍隊編制問題引發的爭執,又演化成蔣、桂、馮、閻四派的戰爭。
1929年3月27日,蔣桂戰爭暴發。1929年6月24日,戰爭以桂系失敗結束。
1930年2月11日,蔣閻馮戰爭(又稱中原戰爭)爆發。 1930年11月4日,以閻、馮失敗結束。
至此蔣介石基本上統一了國民革命軍,並實現了南北一統。
中共篡政
由於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民主共和這樣的國家體制,要從原來中國傳統的君主制度一下子轉變成現代的民主制度,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間的矛盾與衝突肯定是異常的複雜與激烈。
但無論是如何的艱難,總有適應的時候。縱觀世界其它各國,特別是歐洲幾個國家實現民主共和的過程,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都經過了艱難曲折的過程。但是,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國度,是共產主義邪靈陰謀毀滅人類的所在地。
所以,共產主義邪靈就利用了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這個時機,利用了這種錯綜複雜的矛盾,從中來實現共產主義的陰謀,達到中共篡政的目的。
一、留學運動
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從19世紀70年代起﹐清政府開始成批派遣學生出國留學,到20世紀初﹐清政府因推行「新政」的需要,派遣的留學生就更多﹔而且當時中國知識青年,都有一股子救國救民的激情,想去西方發達的國家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都紛紛爭取到國外學習﹐從而形成留學熱潮。
清政府推行「新政」後。比較傾向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度,向日本廣派留學生被視為培養「新政」人材的快捷方式。從1901年起,清政府大力提倡青年學生出國留學,並許諾留學歸來分別賞予功名﹑授以官職。1905年清廷又宣佈廢除科舉制度,出國留學遂成為知識份子的一條出路。而日本政府當時也希望和中國友好,加強文化交流,也主張吸引中國留學生赴日。在兩國朝野的推動下,一時留日學生勢如潮湧。
留學生的一些人中,對於中國社會的走向,有的是主張維持清政府的君主立憲制度;有的主張民主共和制度;也有的就直接組織反清同盟。在反清同盟中,最典型的就是孫中山等人組織的同盟會。這樣清政府對留學日本的學生進行了一些控制。
赴日留學轉入低潮後留學歐美就越來越多了。就在這個時候,在中國的一些留學生中,在西方接觸到了當時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潮,這個時候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幽靈。二、新文化運動
隨著洋務運動和留學運動的開展,在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就是主張新文化運動。而在新文化運動中,又有一些激進的文人,特別是一些激進的左派文人,卻是極力推崇西方的現代文化、甚至極力推廣西方的社會主義思潮、極力反感中國傳統文化。
這些激進的左派文人中,主要代表人物有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
他們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就要批判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倫理道德思想,認為要實現民主制度,就必須消滅中國傳統的宗法制度和道德規範。
李大釗明確主張反對復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號召青年不要留戀「將死的社會」,要努力創造青春的中國。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以科學與民主的名義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宣傳包括共產主義在內的西方社會主義思想。
早期中國的共產主義者的《新青年》雜誌,從政治觀點、學術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來攻擊中國傳統文化。他們主要打擊的目標就是中國的儒家思想。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們還主張男女平等,個性解放。1917年起他們又舉起「文學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
在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過程中,魯迅是其中最主要的積極分子。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把中國傳統的仁義道德說成就是「吃人」二個字,說中國那些尊崇傳統道德的人「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把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說成就是吃人的歷史,魯迅等人徹底的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
在《新青年》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影響下,中國其它很多刊物也跟著學,紛紛使用白話文。
由於中國社會、特別是青年學生受到這種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於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青年學生上街遊行運動,就是常說的五四青年運動。
五四運動後,《新青年》也完全變成了宣傳共產主義的刊物。
至此共產邪靈開始引入中國。
三、共產邪靈進入中國
紅魔為了進入中國,做了周密計畫與安排。早在兩千年前,它就在古希臘編造神話傳說,說土星是第一個造反者,土星殺死自己父親,推翻原有的制度,要重建「黃金時代」,後來世界革命運動的火種就是來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造反精神。
到了近代,共產邪靈就開始正式實施它的邪惡計畫。
如法輪大法《明慧網》有一篇文章寫道的共產邪靈:「它先是在法國組建地下秘密組織「共濟會」,信奉無神論,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土星被認為是第一個造反者,後來木星又造反,推翻了其父土星的統治,所以要想重建「黃金時代」,必須還得造反,推翻現存的人類文明和社會制度,重新確立土星的統治,實現所謂的共產主義的黃金時代。神話傳說中的造反精神就成了後來共產黨的「革命精神」,這就是世界共產主義革命運動思想(World Communism Revolutionary Movement)的起源,簡稱為「世界革命運動」(World Revolutionary Movement)。毛澤東說過,馬克思主義千頭萬緒,其實就一句話:造反有理。所以「造反有理,革命無罪」成為文革中造反派的主要口號之一。
美國現任國會圖書館館長、著名的歷史學家詹姆斯•畢靈頓(James H. Billington, Librarian of Congress)通過系統的研究,在他關於世界共產主義革命的專著中也指出,世界革命運動的火種來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造反精神。
世界革命運動的目的就是通過摧毀人類文明來實現全球邪惡共產主義(新黃金時代),而要搞世界革命運動,就需要一個革命黨,搞暴力革命「砸爛舊世界」,摧毀人類文明。這個革命黨就是共產黨,這是共產黨的思想來源。
共產主義的理論和意識形態經過了長時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到十八世紀的時候,不僅其欺騙世人的理論上成熟了,在組織形式上也趨於成熟,隨之也從長期的秘密活動中走向公開。從十八世紀起,世界共產主義革命運動開始公開地走向世界舞臺。
所以在十八世紀的歐洲出現了所謂的「啟蒙運動」,其主要目的是搞「無神論」,摧毀人們對神的信仰。差不多同時,在歐洲(尤其是法國)突然出現了大量的色情文學作品,其目的是破壞人的道德和家庭。這些都不是偶然出現的,是一些秘密社團和教派在背後操縱的。例如,法國大東方共濟會信奉無神論,是推動無神論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力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史達林都是這個無神論共濟會的高級會員。共濟會也是推廣達爾文進化論的最重要推手之一,達爾文進化論本身漏洞百出,卻被這些人捧成了「真理」(達爾文的爺爺是英國一個共濟會會所的會長,是一位知名的共濟會會員)。
這些秘密社團、教派在暗中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和準備,在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初,委託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因格爾施塔特大學教會法教授亞當•魏薩普(Adam Weishaupt)系統地整理共產主義理論,給他提供充足的資金,組織成立一個秘密組織來推動世界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經過了幾年的秘密準備,一七七六年五月一日,魏薩普在德國秘密地成立了光照幫(Order of the Illuminati,也叫光明會)。(細節參見《挖出共產黨的根》)
光照幫的基點是: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是個錯誤,人類文明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發展……人類的文明是人不能獲得幸福的束縛,所以要廢除所有這些所謂的「束縛」,摧毀人類文明。即挑戰人類所有的正常社會秩序,摧毀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倫理觀念,其目的就是廢除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建立一個獨裁的、無神的、沒有道德的世界性政府,把這麼一個沒有人權和道德的獨裁專制社會稱之為「人類幸福和繁榮的大家庭」——共產主義幸福大家庭,即新「黃金時代」。
光照幫的政治綱領歸納為以下幾點:
廢除所有王朝和各國政府 (Abolition of all ordered governments)
廢除所有的宗教信仰 (Abolition of religion)。用一個所謂的「新宗教」來代替,這個新宗教就是基於唯物主義的無神論(本質上是魔鬼撒旦)。
廢除私有財產 (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即「共產」)
廢除繼承 (Abolition of inheritance)(注:廢除私有財產,廢除財產繼承,這樣就把所有私人和國有財產轉移到光照幫手裡。最初的打算是通過稅收的方式,後來共產黨就直接通過暴力、武裝搶劫等的方式「共產」。)
廢除愛國主義(Abolition of patriotism),提倡國際主義。
廢除家庭(Abolition of the family)。通過廢除婚姻,以及和家庭相關的價值觀和道德、倫理(即「共妻」)。
光照幫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摧毀一切社會秩序的世界革命運動而建立一個由光照幫控制的、完全獨裁的、沒有人權和道德的世界性政府 (Creation of a world government) ,並且建立一個無所不在的特務系統。
光照幫的政治綱領就是共產主義的政治綱領。
世界革命運動首先發起法國大革命,給法國帶來了恐怖統治。一八四八年,光照幫創立的所謂「正義者同盟」雇傭了馬克思,「正義者同盟」不久改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在光照幫的共產主義政治綱領的基礎上,編輯整理了《共產黨宣言》。一八七一年,世界革命運動成立法國巴黎公社;後來又發動「十月革命」推翻俄羅斯沙皇而建立蘇聯共產主義。然後世界革命運動利用俄羅斯,把俄羅斯作為跳板,向中國輸出邪惡共產主義,一批中國人被撒旦的謊言迷惑,成了魔鬼的工具,幹了害人害己的事,幫助撒旦奪取了中國政權,於是中國共產黨(共產邪靈)控制了中國……」。
在西方,共產邪靈基本站住腳跟後,它就開始有計劃、有步驟的進入中國。
晚清的中國,隨著西學的興起,中國人從接觸歐洲的各派社會主義學說中,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邪說。1899年由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國進化論者頡德所著《社會進化論》前三章的中文譯文,其中提到了馬克思及其《資本論》,這是中國最早涉及馬克思主義和出現「馬克思」譯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提到「麥喀士(馬克思),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其後,《近世社會主義》一書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的片斷。1906年朱執信在《民報》上發表《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部分地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的一些要點。1912年孫中山在《社會主義派別及其批評》中,稱讚馬克思「發闡真理,不遺餘力」。1918年下半年,李大釗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和歌頌俄國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性質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偉大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他滿懷信心地指出:「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發表自己撰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指出這三個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階級競爭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他還幫助《晨報》副刊,發表馬克思的《雇傭勞動與資本》的全譯本等,並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欄。他曾在北京大學和北京高等女子師範,開設唯物史觀、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社會主義的將來等課程。1920年3月北京大學秘密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翻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二十世紀俄羅斯革命》、《評政治》、《社會主義批評》等,認為「改造中國必須採取馬克思主義學說」。同時孫中山和國民黨指導、支援下創辦的《建設》和《星期評論》雜誌,也刊登介紹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文章。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新思潮,提出了很多響亮、動聽的口號,一些熱心國家強大的人,一時被這種口號迷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些人中的有些人與後來共產主義的死黨,一些殺人的劊子手是要分別看待的。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開始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到中國,在上海率先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接著上海、北京、武漢、濟南、長沙、廣州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使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開始有組織地進行。《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中譯本也相繼出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把《新青年》作為機關刊物,還創辦了《共產黨》月刊,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
毛澤東在長沙曾通過《湘江評論》和《新民學會》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繼而創辦文化書社和俄羅斯研究會。周恩來先在天津後在法國留學生中努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至此共產邪靈思潮完全進入中國。
四、共產邪靈在中國找到代理人
1920年初。在蘇聯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的共產主義分子,建立了中共的早期組織。在法國和日本留學的青年學生,也成立了中共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將1921年7月1日作為共產黨在中國的成立日。
至此紅魔在中國找到了它的代理人中國共產黨。所需經費由蘇聯提供。
五、中共依附國民黨
1921年中共成立後,由於開始只有幾十名黨員,除了有蘇聯的支援外,在中國國內既無實力也無影響,所以蘇聯為了儘快扶持中共壯大起來,就指使中共的黨員以個人的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以借助孫中山國民黨的影響來發展壯大自己。這時孫中山為了搶得中華民國的實際領導地位,就需要蘇聯的説明,加上孫山中本人當時也對共產主義表示贊成。
1921年12月,蘇聯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並且提出國共合作的建議。並指使中共的委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孫中山採納了蘇聯人馬林的建議,決定容納中共組建革命軍並吸引共產黨人參加國民黨。
1924年1月20~30日,國民黨在廣州國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代表以地方黨部推選和孫中山指派相結合的方法產生,海內外代表共兩百人,由汪精衛、林森、謝持、李大釗組成大會主席團,蘇聯顧問鮑羅廷也出席了大會。孫中山在大會的報告中,闡明大會主旨是改組國民黨成為有力量的政黨,以此去改造國家,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為黨為國,爭取革命成功。他總結了國民黨的歷史經驗,提出改組的組織原則是淘汰不純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會聽取了譚平山代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和柏文蔚所作的軍事報告;通過了《組織國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出版及宣傳問題案》等議案;選出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在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四十一人中,有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毛澤東、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
大會通過了國民黨的施政綱領,提出了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和實行三民主義的具體方針。並制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緊接著,孫中山於1924年~1930年,在蘇聯的幫助下,聯合共產黨在廣州黃埔區,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
國民黨一大是共產黨依附國民黨的政治形式,黃埔軍校是共產黨依附國民黨的軍事形式。
中共依附國民黨後,一心一意發展擴大自己,在國民黨內部拉攏離間國民黨人,發展中共黨員,在國民黨內部安插共產黨的間諜,在國民革命軍中組建共產黨的軍隊。
中共在1921年成立的時候才有50名黨員。到1923年中共二大時,中共黨員是420名。在與國民黨合作時的第二年1925年中共召開三大時的黨員人數也才994名。可是中共與國民黨合作並站穩腳跟後,於1927年召開的中共五大,中共的黨員人數一下子從幾百人暴增至57967名。可見中共依附國民黨發展壯大它自己的速度之快。
這就是共產邪靈開始侵佔中國的方式,明的不行就來暗的,直線不行就來曲線。從歐洲繞個彎來到中國,附體到國民黨身上,發展壯大它自己。
六、中共篡政
1927年,中華民國南北戰爭暴發後,原本依附國民黨的中共黨人,並不是誠心與國民黨合作,並不是要在中國建立個什麼民主共和國。而是想在中國實現所謂的共產邪靈主義。他們在依附國民黨的過程中,一心一意發展擴大自己,發展中共黨員,拉攏國民黨軍人,實際就是在國民黨的內部搞分裂、搞破壞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不得不在國民黨內部開始清剿中共黨員。
在蔣介石動手之前,中共邪靈早已做好了準備,這也是它事先的計畫之一,1927年8月1日,中共突然在江西省南昌市發起了向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中共所指揮進攻國民黨的軍隊就是原來國民黨自己的軍隊,在國共合作期間,中共私下裡,把這些軍隊拉到中共這邊來了,以作日後攻打打國民黨所用,中共在加入國民黨之前就已經做好了背叛國民黨的準備。
當時被中共拉攏過來參加反叛國民黨的軍隊主要有,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在周恩來等人的指揮下,于1927年8月2日佔領了南昌。但是,接著又被國民黨軍隊打散跑到了井岡山。
可是從1928年起,蔣介石完成軍事統一後,很快又發生多起規模龐大的國民黨軍隊之間的內爭,一直打到1930年才基本結束。
乘著這個機會,中共開始在中國各地組建中共自己武裝,在中華民國各地搞武裝暴動,並且中共按照蘇聯的指示,在中國各地建立聽命於蘇聯的蘇維埃政權,在蘇聯的支援下,公開分裂中國。
可見中共能夠在中國發展起來,確實是乘著在當時中國社會的亂局,從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1930年,國民黨內部的軍事戰爭基本結束後,蔣介石就開始著手圍剿共匪,當時中共的紅軍被中國人稱著為共匪,因為紅軍所到之處,燒殺奸搶無惡不做,所以都稱它們為共匪。
蔣介石在結束中原大戰後,就開始著手圍剿共匪。從1930年一直圍剿到1933年10月間,才將共匪驅散。
可是在國軍艱難圍剿共匪的同時,日本人又突然插進來一杠子。可見當時的國民黨軍隊是多麼的艱難。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軍隊突然炮轟國軍瀋陽北大營,史稱「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當時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面臨的是南有共匪為患,北有日本外敵入侵。
共匪在逃散的過程中,邊逃、邊造謠,說國軍只打中國自己人,不打日本侵略者,說中共紅軍不是逃散,是要北上去抗擊日本侵略者,其實當時日本軍隊在東北,中共卻是往西南、西北方向逃散,與抗日是什麼關係也沒有,可是就這樣,當時還是有很多中國人被中共欺騙了,很多青年學生,後來還真的跑到當時中共落草地延安去抗日了,後來這些學生被中共在延安整風運動中都整得要死。這同時蘇聯的共產國際也是不斷的給蔣介石施壓,要蔣介石不要打共軍了,而要聯合共軍打日本,同時中共在中國各地的地下黨員,到處煽風點火,說蔣介石放著日本侵略者不打,卻專打中國人,然後到處發動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以激起人們對蔣介石圍剿共匪的不滿。最有名的是一二·九運動。
到1936年等到各地的共匪逃到延安時,從原來的三十來萬人,被國軍消滅到只剩下不到3萬人了。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怪事,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國民黨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把來督戰的國軍總司令蔣介石給抓了起來。在被迫無賴之下,蔣介石只好同意停止圍剿共匪。這樣中共就得到了存活的機會。
可是,1937年抗日戰爭暴發後,國民黨軍隊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被日本侵略軍給耗得精疲力盡,這樣好不容易,把日本人趕走,抗日戰爭勝利了,正想歇口氣,可是形勢已經完全變了,這時不是國民黨要消滅共匪了,而是共匪要消滅國軍了。
這一點蔣介石事先是連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國民黨軍隊在前線抗日,是真槍實彈的跟日本軍隊打仗,大戰小戰不下百場,光死去的國軍將軍就有二百多人。投入幾百萬軍隊,死傷無數。
可是共匪呢,卻躲在各個抗日戰場的後方,一邊給抗日的國軍使壞,一邊偷偷摸摸的發展壯大自己,共軍根本不去抗日,等到國民黨把日本人打跑了,共軍已經從抗戰前不到3萬人的軍隊發展成到抗戰後200萬的軍隊,加上各種地方武裝,軍隊已經超過國民黨軍隊了,再加上蘇聯的支持,國軍已經不是共軍的對手了。
但是這時候蔣介石仍然被蒙在鼓裡,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還邀請中共土匪頭子毛澤東去重慶共商建國大計,準備在中國成立民主共和的政府,並且將軍隊國家化,黨不能擁有軍隊,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不能有軍隊,只能象中國所有的民主黨派一樣參加議會選舉。還準備制定憲法,準備選舉事宜。
在會上,共匪頭子毛澤東表面上是滿口答應配合國家民主共和國的建設,將共軍也國家化,可是實際上呢,毛澤東卻在私下裡拉攏其它民主黨派的關係,挑撥其它民主派對蔣介石的不滿,說蔣介石是假民主真獨裁,只有打倒蔣介石才能在中國實現真民主。
這時共產邪靈把中共裝扮成了中國社會民主與正義的化身。
可是私下裡中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等毛澤東一回到延安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動叛亂。
中共經過四年的叛亂,於1949年就顛覆了國民黨政權,顛覆了中華民國,中共從此篡奪了中國的政權。把國民黨打到臺灣去了。
七、中共禍害
共產邪靈佔領中國大陸後,就開始具體實施它的禍害計畫。
中國傳統社會是「皇權、教權、族權」三權並存的社會結構。三權互相獨立,又互相依存、互相監督。這是神給中國安排的一種穩定的社會架構。
有機聯繫著這三權結構的紐帶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中國傳統文化就有了社會各個階層共同認准的評價標準。
幾千年來,中國無論怎麼樣改朝換代,但是這三權結構卻從來沒有變過。作為三權結構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的主線也基本上沒有變過,傳統文化信神的基石也一直沒有變過。
皇權行使的是國家層面的政治權力,族權行使的是地方自治的權力。皇權只到縣一級,縣以下的鄉鎮、村莊都是宗族、民俗自治,只有牽連到法律與國家公共事務時,皇權才能伸延到鄉鎮及村莊。因為人們都遵循傳統文化,整個社會的教化、是非曲直與道德評判,就可以由掌握了文化的教權來完成。
教權掌握在中國社會的士大夫與知識階層。教權通過傳統文化、特別是對天、對神的信仰,維持中國社會平衡與和諧。
對神的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在中國,如果把神否定了,那麼中國傳統文化就被否定了。沒有對神信仰的這個根本,其它所有表面上好像是傳統文化的東西,其實都與傳統文化沒有關係。有了這樣完整的建立在信神基礎上的傳統文化體系,中國社會就有了共同遵循的價值與評判標準。
當一個朝代施仁政、清明的時候,通過教權的評價,然後傳導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個體,這時這個朝代就得到民心,就得到百姓的維護。當一個朝代施暴政、腐朽的時候,這時通過教權的評價,也傳導到各個階層,這時百姓就會起來反抗,有時會發動改朝換代的戰爭。
神給中國社會安排的這種三權平衡的結構體系與傳統文化體系,就使中國社會,當社會清明的時候,能夠繁榮發展,當社會腐敗了的時候能夠得到更替,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使中國社會能夠一直處於正常的、人性的、符合天道的發展進程中。
所以紅魔要想毀滅中國,它首先就是要破壞中國傳統社會的這種穩定的三權社會結構體系。
中共從1949年篡政開始,第一步就是殺人,而且是按比例殺人。如《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一書中說:「中共在1950年3月發出了《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史稱「鎮反」運動。1951年2月,中共指示,「在農村,殺反革命,一般應超過人口比例千分之一。」當時中國6億人口,至少有60萬人頭落地。中共公佈,到1952年底消滅的「反革命分子」是240余萬人,實則遇害的最少在500萬人以上,占當時人口的近百分之一」。
緊接著中共在農村搞土地改革,在城鎮搞工商改造,將本來屬於別人土地與財產全面搶過來,並且在搶奪的過程中大量的殺人。
這樣沒有幾年的時間,中國社會這些中產階層,基本上就被中共給消滅了,原來中國傳統社會中三權結構中的「族權」就沒有了,代之的是中共的黨支部進村,進工廠、黨總支進鄉鎮,中國傳統社會中地方民俗自治的權力就被中共給霸佔去了。
緊接著中共就開始發動反右運動,至1968年,中國大批的知識份子和社會精英,都被中共在反右運動中給殺害。剩下的知識份子,要麼聽中共的,為中共唱讚歌,要麼就是沒有知識的分子。
這樣中國傳統社會三權結構中的「教權」也被中共給毀滅了。
剩下的就只剩下皇權,中國傳統社會裡,皇帝是天子,是代天行命。可是中共不信神,不信天,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這樣中國傳統社會三權結構中的「皇權」也沒有了。
所有的這三權結構中的三個權力體系全被共產黨給消滅了。
整個中華大地的一切權力只剩下中共。一切都由中共說了算,好的壞的全由中共說了算,中共說好就是好,說壞就是壞,想打倒誰就打倒誰,想整誰就整誰,想幹多大的壞事就幹多大的壞事。
所以中共才能搞公社化運動,吃大食堂,虛報浮誇,畝產幾萬斤糧食,結果全交了公糧,最後連種子糧都交了,田裡沒人幹活,市面不讓人做生意,餓了不讓人逃荒,就這樣活活的餓死了幾千萬中國人。
所以中共才能發動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又被中共整死了幾百萬中國人。
到後來,中國人被中共整到誰都窮得活不下去了,這樣中共不得不搞改革開放,這時一些青年學生還以為中共要變好了,於是上街遊行反官倒,主張政府清廉。可是就是這樣的「愛國青年」,也在1989年6月4日被中共大批的殺害。
後來中共為了生存,需要外資的輸入,中共表面上變得不殺人了,可是私底下照樣殺人,只是殺了謊稱沒有殺。
1999年7月20日,中共突然宣佈鎮壓法輪功。法輪功本來只是一群修煉的人,通過自身的修煉,做個好人,做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好的人。
但只是因為法輪功學員,通過煉功健身效果非常好,想當好人的人也多,這樣從1992年5月13日法輪功在中國傳出後,至1999年7月,修煉法輪功的人就有一億來人。這是對社會有百利而一無害的事情。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群善良的民眾,中共仍然不能容忍。以江澤民為首的中共流氓集團,居然舉全國之力,瘋狂迫害這群善良的法輪功修煉者。
一時之間大地陰沉,狼煙四起,鬼獸橫行,大批的法輪功學員被抓,被關,被打,被酷刑折磨。甚至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的器官用來掙錢、謀利,甚至將五百名活生生的法輪功學員,推到煉鋼爐裡活活用鋼水燒死。
可是中共邊殺法輪功學員,邊對外宣傳說它一個人也沒有殺。中共把原來明著殺人變成現在私下的殺人。
中共從篡政一開始,就在全社會宣傳」無神論」、「進化論「,取諦各地的宗教組織,強迫和尚、道士、尼姑還俗。留下有個別中共用得著的宗教場所,它們就派駐中共官員去管理,成立專門中共的宗教局,嚴格控制人們的信教活動。
到後來中共搞了改革開放後,又大興宗教場所,但是這些宗教場所已經與原來中國傳統的宗教活動沒有任何關係了。這些寺院只是中共打著宗教的名義,用來旅遊掙錢的工具。這些出家的和尚也得擁護社會主義,很多是党和尚,還得堅持中共的絕對領導。
沒人信神了,中共搖身一變成了「神」,各家各戶不供奉神明了,而是供奉中共的一些魔頭了。到處懸掛著「馬、恩、列、斯、毛」的掛象。文革時人人奉著一本「紅寶書」,早請示晚彙報。個個爭當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接班人。為了追隨中共魔頭,一些人父母可以出賣,良心可以出賣,親人可以不要,打、砸、搶、燒、無惡不做。將中國社會還有留存下來的文物、古籍、建築、寺院、佛像、書法、藝術、字畫全部被砸掉、燒掉、毀掉。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藝術、音樂、文學、歌舞全部被中共毀滅,代之的是中共的樣板戲、紅歌、忠字舞。
中共改革開放後,更是不僅從表面層次毀滅中共傳統文化,甚至從人的精神、人的靈魂中毀滅中共傳統文化。中共將全世界所有的文化垃圾全都引進中國來,把中國變成一個垃圾存放地,一個垃圾放大器,將全世界所有邪的、醜的、惡的東西放大擴散,欺騙全中國人說全世界都這麼髒、這麼壞。
中共將中國的歷史全部改頭換面,通過中共的學校教育、政治學習、文藝作品、演出,特別是電視劇的胡編亂造,把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說成是陰謀、權鬥、淫亂、密謀、不擇手段的亂世。欺騙中國人說人類有史以來就是這麼壞。
一些被中共愚弄的中國人,有的還真的以為中共說的是對的。如果有人說中共不好,他們就說人都是壞的;說中共貪污,他們就說古今中外誰不貪;說中共迫害好人,他們說那是你倒楣,誰叫你不長眼睛、不會來事,雞蛋往石頭上碰;說中共無法無天,他們就說法律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法就是中共定的,中共還要遵守什麼法,說哪來的天,根本沒有神,好死不懶活著,人死如燈滅,活一天算一天。
這些人真的是被中共給毀了。因為人沒有道德、沒有是非、沒有良心後,他就失去了與神聯繫的紐帶,他就聽不懂神的使者講的真相。
這就是共產邪靈要達到目的,中共不光是想毀掉中國人,而且還想通過這些沒有道德的人,開動中共的洗腦機器,去影響全世界,把全人類的道德都拉下去,以達到共產主義毀滅全人類的目的。
不死的靈魂
經過中共邪魔如此的禍害,幸運的是中華大地良心尚存,一波波反抗中共邪教的浪潮此起彼伏,生生不息,視死如歸,驅除馬列、恢復中華的聲音不絕於耳。
八九六四學生運動打響了集體反抗中共的第一槍,儘管無數中華兒女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是集體反抗中共暴政之聲從此響起。
九九年七月二十日,廣大的法輪功修煉者,慘遭中共邪教血腥鎮壓,但是,這些善良的民眾,沒有屈服,沒有退縮,而是直立前行,英勇地直面邪惡暴政,講清真相,揭露邪惡,走在了中華民族集體反抗中共暴政的最前沿。
恐嚇沒有嚇倒善良的民眾,打壓沒有打倒民眾的良知,犧牲反而喚醒了民眾的覺醒。從此開創了中華民眾的覺醒之路。
在中國大陸,無數的民眾不再沉默,選擇站在正義良知的一邊,揭露中共,反擊中共,向中共說不,打倒共產黨的聲音經常響起。
在海外各種反共的聲音更此起彼伏,聲勢浩大,中共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中共敗局已定,絕無回生之術,等待中共邪教的就是被驅逐,被解散,被消滅的下場。
中華民族永存,中華民族的靈魂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
民國歸來
中共解體後,中華民國將正式歸來,經過九十年的腥風血雨。常言道,吃一虧,長一智,我們吃了這麼多的虧,經過了這麼多的事,該是回歸到中華民國正統的時候了。
沒有走過的路,總是有個探索的過程,總是會有失敗的時候,總是會有受挫的時候。但是,不能總在失敗,總在受挫,該有的經驗也都有了,該有教訓也都有了,現在該到了重建中華民國的時候了。
中華民國失敗後的這九十年的經驗、教訓,這裡不再做總結了,前面的章節已經都說過了,該說的也都說了,現在到了迎接中華民國歸來的時候了。
中華民國憲法
前面已經說過,中華民國憲法,目前只能承認1923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憲法會議頒佈的雙十憲法為唯一合法的憲法。以後中華民國正式歸來後,只能在雙十憲法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形勢做些修改,光復後的中華民國的正式憲法,只能做雙十憲法的修改稿。
中華民國國會
中華民國國會由中華民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在中華民國還沒有正式歸來之前,中華民國國會可由海外先行發起,組織中華民國國會臨時籌備會議,等待中華民國正式歸來後,再組建過渡時期中華民國國會,臨時國會籌備會議也同時終止。過渡時期國會以一年為宜,正式國會由各地依照憲法選舉產生。
五、中華民國總統
在結束中共暴政的過程中,第一個掌控中國政權並且宣誓回歸中華民國的人,為中華民國過渡政府大總統。
結束中共暴政之日,同時也是成立中華民國過渡政府之時。過渡期以一年為宜。一年後根據憲法,選舉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誕生後,中華民國組成了臨時參議院,制定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自此開始了中華民國歷屆的政府總統如下:
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孫文臨時大總統第1任。
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臨時大總統第2任。
1913年10月10日-1916年1月1日袁世凱正式大總統第1任。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皇帝 中華帝國)。
1916年3月22日-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大總統再任。
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黎元洪大總統繼任。
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馮國璋大總統代理。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徐世昌大總統第2任。
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周自齊國務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
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大總統複任。
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高淩霨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
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0月30日曹錕大總統第3任。
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4日黃郛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
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段祺瑞臨時執政第1任。
1926年4月20日-1926年5月13日胡惟德代總理署任臨時執政署任北洋政府。1926年5月13日-1926年6月22日顏惠慶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
1926年6月22日-1926年10月1日杜鍚圭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顧維鈞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
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張作霖陸海軍大元帥第1任。
中華民國歸來後,第一任大總統,待定。
在這個列表中,有人說曹錕是賄選總統,因而不承認曹錕是中華民國總統,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無論曹錕是賄選當上的總統、還是沒有賄選當上的總統,可是他都是由國會正式選舉出來的總統。
承不承認曹錕是中華民國第三任正式的總統,不能由哪一個人說算了,得由當時的國會按照憲法的規定,按照憲法的程式去裁定。
我們絕不能像中共的頭子毛澤東說的曹錕是賄選總統,既不承認曹錕這個總統,也不承認雙十《中華民國憲法》,要是這樣,不是上了中共的當了嗎?
我們得尊重歷史,尊重中華民國憲法,承認正式的中華民國的歷任總統,這才是對中華民國歷史的尊重。
六、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歸來後,沿用中華民國紅、黃、藍、白、黑五色旗。
七、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國歌的歌詞建議選用《歸來頌》並找能人譜曲。
歸來頌
五色旗在空中飄揚,仁義禮智信的光輝照耀中華大地 。醒來吧!中華兒女;起來吧!神州子民;歸來吧!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