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6月14日訊】韋禮安、劉以豪最近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第29屆飢餓三十代言人,於6月2至8日前往烏干達,探訪因為南蘇丹內戰而逃離至此的難民生活。13日,他們在記者會上分享行程感動,傾聽煙硝下南蘇丹難民的心聲和夢想。
南蘇丹於2013年爆發內戰,衝突至今仍未完全止息,大批南蘇丹人逃離家鄉前往鄰近國家,只為求安全生活,其中以烏干達收容的南蘇丹難民人數最多,已超過100萬人。
當韋禮安、劉以豪抵達位於烏干達的歐姆戈難民接待中心,正好遇到一群群卡車自邊境載送到接待中心的難民。
人群中一名46歲的婦女喬伊絲‧雷緹瓦(Joyce Letiwa)告訴兩人,她的丈夫在戰爭中去世,她獨自帶著七名孩子在叢林裡徒步走了27天,終於來到烏干達,可惜途中有三名孩子走失了。喬伊絲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述,反而帶給兩人莫大的震撼。
劉以豪滿懷感觸地說,喬伊絲講的每句話都像電影情節,但她卻是這樣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以堅定的眼神回答提問,「也許她有情緒,卻隱藏起來,可能不想在孩子面前脆弱下去,因為之後還有很多路要走。」
韋禮安則表示,想到喬伊絲的經歷只是全球數千萬難民的其中之一,不禁感嘆同為地球的一份子,為什麼他們和自己的際遇會南轅北轍?
於是在記者會上,韋禮安和劉以豪呼籲大眾關注南蘇丹、敘利亞、緬甸羅興亞難民的需要,捐款響應人道救援行動,報名7月14至15日飢餓勇士大會師,以行動幫助國內外遭遇天災、糧荒、戰火、急難的兒童及家庭,讓他們也有機會重建新生。
韋禮安表示,發現南蘇丹兒童的警戒心較曾走訪的其他國家兒童要高,「本來以為他們只是比較害羞,其實這些孩子經歷戰亂,被迫快速長大,才會有此表現」,但發現他們在世界展望會成立的兒童關懷中心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後慢慢放下戒心。韋禮安很開心孩子們可以做回孩子的樣子。
劉以豪則說,有個孩子的夢想只是要一塊肥皂,「當下很驚訝,原來他們最想要的,竟是我們日常中平凡的物品。」他更深感難民需要的不只是應急物資,「每個南蘇丹人都有自己原本的生活、職業、個性,無法簡單用『難民』兩字定義所有人。除了需要食物和物資,更需要幫助他們重建未來的生活」。
責任編輯:梁夢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