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13日訊】固體地球物理學有一個分支被稱為地熱學,其研究內容是地殼及整個地球的熱狀態,熱歷史,與地球內部的熱源,溫度,熱流的分布規律,以及與以上幾方面有關的現象及物理性質。地球內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每百米垂直深度的溫度增加值稱為地熱梯度。各地的地溫梯度分布是不均勻的,例如火山地區的地溫梯度值較大。如果某一地區的地下溫度與地溫梯度出現比周圍地區顯著增高的異常現象,就意味著那個地區富有大量天然水蒸汽或熱水可供開採利用,指稱這樣的地區之科學術語為「地熱田」。地熱田可分類為主要含有高溫水蒸汽的蒸汽田,和主要含有熱水的熱水田,以及濕蒸汽地熱田。一些國家已開發的主要是熱水田。
人們通過地熱研究得出的不同地區地溫梯度數據,可以用等值線連接而繪成地熱圖,藉以了解火山活動和溫泉分布,便於發現和利用地熱資源。至今為止對地熱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地熱發電,也就是把地下的乾蒸汽直接引入汽輪發電機組來發電;或是用減壓擴充容積的辦法使部分熱水汽化產生蒸汽而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也可利用地下熱水的熱量加熱低沸點的諸如氯乙烷,異丁烷之類的有機化合物液體,使之沸騰汽化,然後將氣體引入汽輪發電機組去發電。
在地熱的利用方面丹麥的成績是卓著的。1721年之前其它國家還擔心在極其寒冷的格陵蘭島生存不易而不敢往哪裡移民和長久居住時,丹麥人有遠見與膽量地佔領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島嶼,並立即展開地質研究而發現地熱加以利用,等於把原先丹麥的疆域擴大了幾十倍。發電帶動了工農業,積累了財富,進而改善了教育事業與社會福利,以至於丹麥在世界上不再是落後的小國,而是被看作先進的大國之一。丹麥的人口不到六百萬,只有上海市人口數量的一個零頭,卻在許多學科培養了傑出人才,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丹麥的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體,以農產品加工,石油開採及煉油,造船,機械,化工,電子工業等部門為主。丹麥工業用的原料大部分仰賴進口,但製成的優質產品可供出口。這與日本的成功類似。丹麥的工業產品佔了該國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其餘為畜產品。有工業科技的配合,丹麥的傳統農牧業大幅度提高而興旺發達,其產品奶酪,肉類(以豬肉牛肉為主),奶油等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經濟基礎為文化與環境改造和城市建設提供了物質條件,所以丹麥的旅遊業也較興旺。創辦於1866年2月的丹麥通訊社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幾個北歐國家之中成立最早與最著名的通訊社。
地熱發電的成本只有火力發電的十分之一以下,大多數國家都可以利用,而且造成污染的機率很小,這比火力發電優越。開發地熱資源技術力量不足的國家不妨與先進國家合作分潤而加速進步逐漸改變落後面貌。地心的大量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把地球烤熱,因此今後很久都無虞匱乏,不像煤與石油已日趨枯竭。這也是地熱利用的光明前景。開展地熱利用的關鍵是政府與民眾得要充分意識到利用地熱的益處,以及樹立愛惜地球這個全人類共同家園的道義覺悟。#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