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中、美貿易首次會談已顯示雙方立場相差甚遠,而原訂中方代表下週訪美恐再被推遲。外界擔憂,在臨近擬徵收關稅截止日前後,雙方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凸增。
決定中、美貿易戰下一步走勢的關鍵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世界貿易組織會如何裁斷「中國製造2025」計劃是否違反補貼規定;第二,川普(特朗普)政府是否堅持在對華貿易政策上作出根本性的改變;第三,中共自身能否改變多年來的掠奪性貿易行為。如能妥善處理這三條「紅線」,中美貿易戰或許可解。
「貿易戰」並沒有一個特別準確的界定,但學界普遍認為,貿易戰是從追求個別優勢的自由貿易競爭中衍生而來。
大多數學者認為,每個國家都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貿易扭曲,因為所有國家都有明確的利益,希望通過補貼等國內支持的做法增強關鍵產業或部門應對外國競爭的能力。不過即便如此,國家主導的貿易操縱程度也並非沒有限制。
比如: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協定(前身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區域貿易協定,都有對「補貼」的明確規定,大致遵循「各國同意讓市場決定價格以及投資行為」的原則。
換句話說,也許每個國家都有「補貼」的做法,但區別在於補貼程度以及補貼範圍。不過,像中共這樣的國家資本主義做法,卻找不到第二家。
1986年,中共開始參加關貿總協定談判,直到15年後在美國的支持下、中共才得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其2001年簽署的入世協定書中,它承諾會讓自身的貿易行為和經濟政策符合WTO規範。
「但他們根本沒有履行這些承諾,在某些領域更是連絲毫想改的意願都沒有。」中國政治經濟專家布拉克(Douglas Bulloch)週四(5月10)在福布斯(Forbes)網站撰文說。他表示,中美雙方已處於貿易衝突當中,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共「2025計劃」是否符合WTO補貼規定?
外界認為,中、美之間存較大分歧的領域就是中共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下一步美方很可能將中方補貼行為訴諸WTO上訴機構,所以WTO的裁決會非常關鍵。
不僅是案件本身誰贏誰輸,更關鍵是案件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美國副貿易代表兼駐WTO大使謝伊(Dennis Shea)日前在出席WTO總理事會大會時作出強硬表態。他說,WTO絕不能保護中共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如果WTO希望維持原有的功能,就必須立即「對抗中共國家資本主義造成的破壞」。
「中國製造2025計劃」是中共希望投入巨資引導指定性產業發展,以減少對國外關鍵技術的依賴的計劃。從2015年中共提出以來,因國家資本主義的特點引起美國政商界人士的普遍擔憂。
在5月北京的首次中、美正式貿易談判中,鑒於中共補貼產業發展是「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組成部分,美方已正式要求中方停止補貼關鍵高科技產業,但中方認為不能接受此條件。
布拉克表示,中共被要求停止補貼並不是因為美國的新政治形勢,放棄補貼根本上可以說是中共能被允許參與世貿組織運作的先決條件。他說,中共的做法其實是給世貿組織的成立宗旨帶來新的質疑。
根據中共2001年入世時的協議,取消補貼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根據中共加入世貿組織簽署的入世協定書,第10條補貼中的第3條,「中國應自加入時起取消屬《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第3條範圍內的所有補貼」。
《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第3.1(b)條規定,「除《農業協定》的規定外,下列屬第1條範圍內的補貼應予禁止:(b) 視使用國產貨物而非進口貨物的情況為唯一條件或多種其它條件之一而給予的補貼。」
布拉克認為,美方要求中共停止補貼的做法,說到底是中共根本上有沒有遵守WTO規定的問題。「儘管它有條約承諾,但長期以來它都在忽視規則,現在它又宣布一個戰略願望,想要推動教練和馬匹去實現,」他說。
中共不遵守WTO規定是眾所周知。早在2015年,美國科技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曾公開發表報告(題為「虛假承諾:中國(共)的入世承諾與實踐之間的巨大差距」),裡面詳細羅列了11項中共入世15年來、仍未履行的承諾。
「跟2001年中國入世議定書逐條對比下,我們發現在WTO對限制市場准入或限制技術或知識產權轉讓領域,或者在對國有企業(SOE)和出口行業持續的補貼等規定上,中共完全沒有遵守其入世承諾和成員資格要求,」報告說。
外界認為,如果WTO不能對中、美貿易爭端做到不偏不倚、完全遵循法規來裁決,那麼其裁決結果除難以服眾外,甚至還可能導致自身「身敗名裂」。
布拉克表示,目前中共在應對貿易摩擦上仍然是以牙還牙,不過除非它這種對貿易和經濟政策格格不入的態度能夠鍥入WTO的規則,否則「戰爭對戰爭」模式只能進一步惡化。
川普是否會調整對華貿易的強硬立場?
貿易戰可能爆發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川普(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帶來的政治環境改變。外界認為,川普成功當選的關鍵是贏得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選舉,這兩個州是傳統的深藍地區。
深層次上看,川普勝利的關鍵更反映了美國就業模式的變化,有經濟學家稱之為「中國供應衝擊」,指受中國產廉價商品衝擊市場、美製造業或倒閉或外流,造成部分工業州工人失業、社區經濟不振。
也有經濟學家不贊同這種分析,指美國經濟現狀是因為美國經歷自動化革命所致,藍領選民只能是努力適應這種變化。
布拉克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實例已證明,川普對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批評實際上是大致正確的。「既如此,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就不可避免。」
川普政府不會輕易放棄糾正中共不公平貿易做法的立場。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埃爾姆斯(Deborah Elms)告訴「美國之音」,即使川普在任期初因聯合中國優先處理朝鮮問題、而暫緩貿易議程,但那也不意味著川普會減少對北京在貿易方面的施壓。
「中共這事對川普來說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也是他長期反對的目標。」埃爾姆斯說,「也因如此,如果他取消對中共的關稅戰,他將會有損他自己長期以來對中共的指責立場。」
目前,已有國會議員公開呼籲川普繼續對中共保持強硬貿易立場。「希望川普總統保持強硬,不要因為一些象徵性和微不足道的讓步而跟中共達成貿易協議,」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週四(5月10日)發推文說。
如果川普繼續保持對華貿易的強勢態度,不急於短期內快速達成協議,那麼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中共能否真的改變掠奪性貿易做法?
外界認為,美國要求中共減少貿易逆差除增加美國出口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中共在經濟政策上作出巨大轉變。
布拉克表示,中共這種「自認為贏了」的態度也可能是導致中、美貿易戰的原因之一。
他說,中共現在的做法——要求繼續多年前它簽署同意中止的做法,再通過掠奪性的重商主義回應掠奪性重商主義的指責——都在表明它看待貿易的觀點,「它認為這是一筆徹頭徹尾的交易」。
「實際上,在美國跟它談規則時,中共從不考慮其行為一直在違反規則,」布拉克說。「中共貌似相信它十足的市場規模可以讓規則變得不重要,但真正的問題是這場拉鋸戰是它跟美國之間的,或者說是中共自身把貿易視為戰爭或其它可用的政治手段帶來的。」
換句話說,如果中共不改變一貫的掠奪性做法,可能很難贏得川普政府的「預期」回應。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週五(5月11日)表示,將在5月15日至17日之間舉行公開聽證會,聽取擬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公眾證詞和意見。
根據程序,5月22日是公眾評論期的截止日,關稅可能從6月開始生效。如果雙方再無實質進展,美貿易代表將考慮對價值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5月初啟程訪華前表示,今年5月將是關鍵期。
「中共不應該被允許(在貿易政策上)陽奉陰違」,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報告說。「它越來越多地公然使用創新的重商主義戰略,此舉既威脅到全球貿易體系,也威脅到WTO作為機構本身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這三條紅線如能順利規避,中、美貿易戰或有解;而最重要的是,中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掠奪性的貿易做法,釋放真正的善意才可避開中、美之間「戰爭對戰爭」的結局。#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