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江南化工的大股東盾安集團債務危機還未解決,又傳來凱迪生態債務違約的消息。2018年5月以來不到兩週,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中已經接連有ST中安、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相繼出現債務違約。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已經有19隻信用債出現違約事件,涉及10家上市公司。有分析稱,隨著今年還債高峰的來臨及中美貿易爭端持續,中國企業債務危機或密集來臨。
凱迪生態債務違約 多米諾骨牌效應持續
凱迪生態5月1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去年5月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使用11.31億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為12個月,截至2018年5月9日,上述資金未歸還至募資專戶。另外,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等10個募資專戶於今年初轉出約4億,截至5月9日未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
華夏時報網稱,凱迪生態目前涉及15.31億元的債務到期違約,還不起錢了。最先是凱迪生態發行的中票「11凱迪MTN1」顯示實質性違約,規模接近12億。
據報導,凱迪生態總共面臨230億元債務,占比分別是銀行固貸32%、融資租賃17%、發債14%、信託非標17%、基金(5年以上)13%、ABS6%。其中,今年待償付債券34億元,5月到期6.58億元,9月到期8億元,11月到期11.8億元,12月到期6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一個企業債務違約,彷彿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會引起連鎖反應,往往會將銀行、證券、基金甚至個人投資者等多方拖入泥淖。
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持有凱迪生態債券的基金已經應聲而跌,如中國富新增長5月8日下跌5.22%,國富中國收益下跌1.8%。
2018債務違約潮 已10家上市公司捲入
凱迪生態並不是今年以來第一家出現債務違約的公司。從年初以來爆發的中國大陸企業債違約事件中,已經有19隻信用債出現違約,涉及10家上市公司。而在5月債務違約潮當中,凱迪生態已經是第四家上市公司發生債務問題。此前,ST中安、盛運環保、神霧環保爆發債務違約。
此外,江南化工的大股東盾安集團,也陷入了450億債務危機,據稱目前正在用質押股權、求援財團等各種方法尋找解決方案,但其能否渡過債務危機並不被外界看好。壓垮其最後的一根稻草,恰是其最近的12億元的債券發行失敗導致流動性危機。
盾安集團近年來一直靠發債續命,2013年至2017年,五年時間債券融資從54.5億元一路攀升至102億元,主要用於置換、償還銀行貸款。
違約引起發債環境惡化 發債續命企業危機近
高槓桿率經營,在A股上市公司當中普遍存在。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末,大陸A股3424家上市公司,合計負債31.74萬億元,整體負債率為61%。
2018年正是公司債到期的一個高峰期。
據《證券時報》統計,2018年公司債償還量快速增加,存續公司債到期規模為4233億,還有9886億進入回售期,總償還量或較2017年翻倍。
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期的一份數據透露,2018年私募公司債的到期規模約7585億元,相當於2017年的2.37倍。而且,未來三年這類債券的到期規模還將繼續攀升,至少達到8000億元,2021年將達到峰值。
而很多欠債企業又靠發債續命,上市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債務違約頻發,已經影響到整個債券融資市場。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5月8日,今年以來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共304隻,涉及金額1839億元。
發債環境惡化,又成了企業資金鏈斷掉的致命一擊。盾安集團就是剛剛發生的活事例,正是其最近的12億元的債券發行失敗導致流動性危機。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博士(Dr. Frank Tian Xie)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認為,大陸企業債務危機正是經濟衰退的反映,加上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或引發中國大陸企業經營環境惡化,進而引起更多的企業債務危機。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將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下一季度會有更多這種債務違約情況出現,「中國經濟的冬天來了」。
民營企業更為艱難
目前主要是民營企業爆發債務危機。
謝田認為,民企上市公司從銀行融資比有政府背景的企業更難融資一些,在融資收緊的環境下,融資渠道相對狹窄的民營和低資質企業易發生信用風險。但在中美貿易爭端的情況下,即便有官方背景的企業可能會有政府支撐一段時間,但最終也會面臨困難。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認為,出現債務危機的民營上市公司自身問題在於:絕大多數違約來自經營惡化;投資過於激進;實際控制人風險;擔保互保,風險連帶,觸一發而動全身。#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