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發現,從10年前墜落地球的一顆隕石上所採集的鑽石顯示,這顆隕石來自數十億年前的一顆失落的行星,它早已在太陽系早期的動盪歷史中被撞成無數碎石。
據EPFL網站報導,2008年10月,一顆直徑超過4公尺、被稱為2008 TC3的小行星在蘇丹的奴比亞沙漠(Nubian Desert)上空37公里處爆炸,碎片掉落沙漠四處。其中有50片寬度為1到10公分的碎片被收集起來作為研究之用,並被命名為Almahata Sitta(在阿拉伯語中指「第六站」)。
這些隕石中大多數都是橄輝無球粒隕石(Ureilite),這是一種罕見的隕石形式,通常含有納米等級的微小鑽石。這些微小的鑽石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形成,其中包括星體在高能量的撞擊下產生高壓衝擊波所致,例如隕石撞擊地球。
為了了解這些鑽石是如何形成的,EPFL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隕石的樣本。他們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來確定它們的組成和形態。結果發現,這些鑽石含有鉻鐵礦、磷酸鹽和鐵鎳硫化物。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在太空隕石中發現這些成分。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鑽石應該是在行星內部形成的,而且只能在超過20吉帕斯卡(gigapascal)的壓力下形成,而這種環境只能在水星或火星大小的行星體內發現。
研究人員推論,這些鑽石應該來自45億年前的一顆行星,其大小應該和火星或水星差不多,已在太陽系發展的初期中殞落。
研究人員表示,據行星形成的模型推測,在太陽系形成後的100萬年內有行星胚胎存在,而這項研究則提供了確切的證據。很多行星胚胎都有火星的大小,有些會形成更大的行星,有些會與太陽相撞,還有一些則被逐出太陽系之外。
這項研究的報告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橄輝無球粒隕石的母體曾經是個大型的失落行星,已經在大約45億年前被摧毀。」#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