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委會:「僑民」用語更具包容性

人氣 141

【大紀元2018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將部分行政規定中的用詞「華僑」修正為「僑民」後,南加社區有不同的反應。針對羅省中華會館對該項改變提出的譴責,僑委會4月14日發表「用語與時俱進,更具包容性,僑務服務始終如一」的聲明。

羅省中華會館的譴責聲明中說,僑委會將「華僑」一詞改為「僑民」是挑起族群對立。僑委會14日表示,相關法規仍使用「華僑」並未更動,惟「僑民」一詞更具實務用法上的包容性,也是尊重所有支持中華民國、擁護自由民主臺灣的僑界人士的自我定位用語。

僑委會的聲明表示,為了尊重不論是華僑、臺僑或是自稱為華人、華族的認同並支持中華民國支持臺灣人士的立場,改採包容性說詞,統稱為中性的「僑民」用語,這乃是針對海外大環境變遷與時俱進所做的調整,絕無挑起海外族群對立之意。

聲明還說,全球海外的僑胞都是中華民國臺灣最寶貴的資產,尤其是傳統僑社跟中華民國的緊密連結更是歷史悠久。僑委會的服務超越黨派、族群,一視同仁,所有朋友只要是支持中華民國政府、支持自由民主的臺灣,都是僑委會服務的客戶,僑委會都十分珍惜。

據報導,羅省中華會館此前表示,「華僑」、「僑民」等無非是指移居海外的華人,政客與官員藉文字或作文章、或表忠心,挑起族群對立,以達其私人政治利益,這種無意義的作為,會館特予譴責。

民進黨美西黨部主任委員、僑務委員楊琬柔表示,「僑民」包括傳統僑社和新移民來美的臺灣人,沒有針對性,也比較中立。但是根據報導,傳統僑社「如果就因為『華僑』改成更有包容性的『僑民』,而改升五星旗」,那中華會館多年反共的立場如何交代?

楊婉柔進一步解釋:臺灣是一個非常有包容性的社會,並且有多元的文化。包括在身分的認同上都有不同的意見。族裔的認同和國籍是兩回事,就像美國有愛爾蘭裔、意大利裔、非裔美國人。臺灣是移民的島國,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來選擇中性又包容的字,不但符合現實也尊重多元。

現實上僑社包括了傳統僑社和新移民僑社,僑委會感謝中華會館的朋友們選擇了民主自由的價值支持中華民國臺灣,現在臺灣的社會早已不分本省外省人,只要認同臺灣,大家都是臺灣人。傳統僑社對臺灣的聯繫不是在土地和血緣,而是政治上選擇效忠的對象。

但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僑居地的國家才應該是效忠的對象。對臺灣的移民來說,僑委會有責任在國際上推廣臺灣,尤其是面對中共打壓,僑民有責任在臺灣外交上努力打拼。僑委會希望無論是傳統僑社還是新移民僑社都能夠把岐見放一邊,團結把臺灣推向國際社會,推動臺灣加入國際組織。

楊婉柔說,「華僑」改稱為「僑民」不會影響數百年華裔美國人的傳統和文化,華美人照樣可以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做中華民國臺灣最堅實的盟友,並且在臺灣包容的社會下發揚燦爛的中華文化。◇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經文處新處長黃鈞耀到任 中華會館暨全僑歡迎
「聯成杯」中華文化常識比賽 開始報名
中華公所設立「畢業鼓勵金」
加州司機須知:4項駕車新法2025年上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