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上週美中貿易衝突升級,中共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此舉雖然是要報復美國實施的鋼鋁稅,但是最終可能傷及自家業者。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貿易爭端擴大,中國的WH集團及中糧集團(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and Foodstuffs Corporation,簡稱COFCO)意外成為箭靶,運營受到影響。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國營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增加,將使中共在採取報復美國的措施時有所顧忌。
上週,中共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包括水果及豬肉)加徵關稅,報復美國對中國鋼鋁材增加的關稅。此外,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公布擬加徵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商品清單,並宣布考慮再對1,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增稅,以反制中共竊取美國侵犯知識產權,中共威脅採取對等措施,對美國的大豆、高粱、波音飛機等商品增稅。
中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WH(雙匯)集團在2013年以47億美元收購美國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在美國已經有相當規模的業務,並且將優質的美國豬肉賣給中國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根據該公司的統計,去年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的豬肉,超過四分之三來自WH集團擁有的史密斯菲爾德公司。
對WH集團來說,中共除了對美國豬肉加徵25%關稅,如果未來真的對美國的大豆和高粱增稅,無異是雪上加霜,因為這將增加WH集團及許多中國業者購買美國飼料的成本。
生產穀物及食用油等食品的中糧集團,亦面臨和WH集團同樣的問題。中糧集團擁有旗下Cofco國際公司(Cofco International Ltd.)48%的股份,該公司從美國出口農產品,包括大豆、牛肉、高粱和棉花等到中糧集團及中國的其它買家。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的經濟學家沃爾夫(Alexander Wolf)告訴《華爾街日報》,現在的情況有點像是15年前美中貿易爭端的翻版,只不過當時是在中國投資的美國製造業者,受到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影響。
過去十年,北京鼓勵國營企業包括中糧集團和WH集團「走出去」,將運營擴展到國外市場。中糧集團收購了澳大利亞的蔗田和法國葡萄園,目前其運營收入有五成以上來自海外業務,WH集團在2013年以47億美元收購美國的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商,擁有Nathan’s Famous等品牌的經營權。
「如果(中共)對特定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稅,實際上是傷害了這些跨國公司,這些公司在美國生產並將產品出口到中國。」沃爾夫說。
由於投資人擔心美中貿易分歧加大,造成WH集團上週開始在香港股市表現不佳,截至10日為止,股價已下跌約9%。#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