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懿勝台北報導)台灣最北的城市——基隆巷弄多,交織於城市之內,它們很古老;基隆老屋多,隱藏於街道之間,它們很陳舊。穿梭在基隆這座山海城市中,有許多小小老老的空間,一間間閒置的老屋就佇立在土地之上,若能夠房子內的燈光再被點亮,人們再次經過進出,基隆或許會再次不一樣。
對於基隆老屋的再生,基隆市文化局長馬嫻育表示,要讓老屋可以活化,並不是取很炫的名字,更不是打造一條老街,只是把屋子翻新的行為,只會讓當地人感到突兀,也會與地方的連結性降低,甚至還會讓地方感受到人事已非的氛圍。
人情味讓老房子擁有新價值
馬嫻育說,自己從小在基隆孝三路30巷長大,這個名字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如果提起「哥倫布街」,可能會有很多人回應。但這對自己來說,哥倫布的存在,僅是因為曾經有個哥倫布PUB在那裡而已。如果要談老屋、文化,就必須要回到當初那個年代、時間點,才能夠追溯過去發生的事情。
或許有人認為,老屋再生計畫補助不能如同影視產業一般,找個有錢人或生意人來做,用投資的概念進行嗎?馬嫻育認為,老屋不只是個產權,而是持有人對於這間房子的「想念」,老屋賣掉了、轉移了,就失去了老屋的價值。
建築師詹益忠則指出,房子怎麼定義「老」,這是用現代人的氛圍在思考,老屋再造不僅是只有針對建築的結構修復、整建,而是將人與人的互動納入其中,使老房子重新生產創造出新價值。
轉變中的基隆 維護老屋傳承文化
「基隆確實已經開始轉變」,馬嫻育說,這幾年有許多外來客來到基隆,他們看到了基隆的美,有人選擇老屋居住,成為地方的一分子,也有人租下老屋重新裝修,保留老屋的樣貌重新經營;他們會與住在那區域的居民互動,讓這塊內向、安靜的族群重新活化起來,這是個很棒的事情。
詹益忠則認為,從歷史角度來看,基隆總是最快接觸到從海上來的各種擾動,所以對於「外來」的接受度很高,再加上基隆人有著不服輸的個性,會想要嘗試挑戰與突破,「只是嘴巴比較不誠實而已」。如果基隆可以將老屋的價值重新發掘出來,會有助於基隆再次轉變。
馬嫻育指出,以義二路為例,這條路在日治時期可說是基隆的銀座,不僅有官署、金融機構,道路兩邊更是商店林立,是當時的商業中心。現在的義二路有許多老屋閒置著,若能夠將這些空間便宜出租給年輕人實現理想,屋主有收益、房子也被維護著,再輔以歷史文化脈絡於其中,重新連結當地生活及需求,這座城市也就有了新的契機,
詹益忠說,老屋再生並不是取很炫的名字來吸引遊客,必須要去檢視重生所孕育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是商業價值?社會公益?還是保有歷史文化在其中。一個區域的再生,人的互動是重要的一環,推動老屋再生時絕對不能忘記「人」這件事。
責任編輯:姜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