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組圖:年輕人與老街屋 激盪創業新活力

人氣: 2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Coworking風吹進哈瑪星!志同道合、理念夢想與新創工作者的造夢搖籃,高雄市哈瑪星老社區許多超過一甲子的閒置老洋房,透過高市都發局老屋活化計畫,媒合年輕人從規劃提案、親手參與修繕,到商業營運,再詮釋海口漁村富庶風貌。都發局長李怡德表示,老屋活化再生保存了哈瑪星的城市發展記憶,更營造出高雄海港老城區的懷舊氛圍。

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工作型態是既獨立又交集的,來自不同領域、彼此沒有雇傭關係的小團隊,共享硬體資源,也許包括網路、水電、咖啡機、書櫃或是同一片美好窗景;可能空間裡還有一兩隻貓狗與紓壓花草。共同工作者(Coworker)大部分是SOHO族、旅行出差者或小型工作團隊,他們逃出制式辦公廳與容易分心的居家,因相近價值觀且志同道合,聚到共同工作室,不定時舉辦各類活動來滾動社交平台。

哈瑪星地區 堪稱現代高雄原型

哈瑪星地區堪稱高雄現代化都市的原型,日治時期由新濱町、湊町與壽町組成,台語稱「哈瑪星」;小地名為日文濱線發音H a m a s e n,意指臨港鐵線路。日本人建設新式街道、水電等現代設施,臨近碼頭、車站,迅速成為打狗地區的新中心。哈瑪星保有輝煌過往街區紋理,為免老屋風華日益消散,高市都發局2015年起透過提案補助方式,鼓勵青年發揮創意進行老屋改造,目前已完成開張4棟建物,另有多件提案正進行審查,哈瑪星老屋新勢力正逐步成型。

從四面八方蒐集來的舊木頭都有自己的「記憶碎片身分證」,愛木替舊木編碼後再製成文創商品。(李怡欣/大紀元)

老屋新生第二例,位於鼓山渡輪站前濱海一路「寶樂食堂」,屋齡逾一甲子連棟日式老屋,經營者楊先生保留建物的欄杆、門窗、室內木隔板等元素,並將收藏多年的古厝構件重新運用於室內布置,展現老屋昔日風華,店內販售精緻飲食及台灣在地農民契作茶葉,讓顧客在古樸老屋中用餐、品茗。

老屋新生,蛻變成兼具古樸與現代的茶樓,適合三五好友聚會品茗。(愛木記憶工坊提供)

麗雄街13號是建於1931年日治時期的診所,建物外觀保有洗石子牆面與木造門窗,2樓內裝則為和式隔間。經營者鄭先生保留了老房子原有格局,1樓提供簡易餐飲,2樓將做為藝術創作者的工作室及展覽空間,期為哈瑪星注入更豐富的人文藝術氣息。

麗雄街13號是建於1931年日治時期的診所,建物外觀保有洗石子牆面與木造門窗,2樓內裝則為和式隔間。(高市都發局提供)

鼓南街「湊町」 是首批重建洋房

獲市府補助老屋新生第一例「湊町」位於鼓南街32巷,二次大戰後,哈瑪星地區重建的第一批洋房,「湊町」具65年歷史,在當時是最繁榮核心社區。茶葉商蔡先生買下,經營的預約式茶樓,由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副教授陳啟仁規劃改造。

「湊町」整修過程採參與式,讓每個人留下難忘回憶。(愛木記憶工坊提供)

「浪花共同工作空間」3個團隊共同分享位於鼓元街55號、57號連棟雙層老屋,這群創業者成員年齡大多介於20~40歲之間,他們熱愛「手作」、「料理」與「旅行」,以勇敢、踏實的步履,湧動創業夢想的浪花。

鼓元街55、57號「浪花」施工前外觀破敗。(高市都發局提供)

「浪花」屋主洪先生出生於此,家族已遷居外地因而閒置多年,但他不捨老家,能提供給年輕人整修改造,洪先生十分高興。斑駁的紅磚地面透露歲月滄桑, 位在55號1樓的「歐陸食材小舖」原本就經營網購歐陸食材進口買賣,為了打造第一家實體店舖,他們落腳哈瑪星,「因為這裡的老房子,與歐洲鄉村市集一樣, 能傳遞出懷舊與幸福的氛圍。」店內擺設著來自西班牙、義大利等歐陸國家的料理食材,琳瑯滿目的香料、麵條、醃製品令人目不暇給,小舖不定期開設廚藝教學、 美食講座等課程,提供異國風味的味覺饗宴。

「歐陸食材小舖」 牆上擺設著來自西班牙、義大利等歐陸國家的料理食材,琳瑯滿目的香料、 麵條、醃製品,令人目不暇給。(李怡欣/大紀元)
「歐陸食材小舖」 牆上擺設著來自西班牙、義大利等歐陸國家的料理食材,琳瑯滿目的香料、 麵條、醃製品,令人目不暇給。(高市都發局提供)

隔壁57號1樓「愛木記憶工坊」由高雄大學畢業生創立,以舊木材回收再製文創商品做為創業構想,曾獲得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補助,團隊憑藉著作品散發的歲月痕跡和溫潤質感,在網絡行銷站穩腳步後開設了第一個銷售據點,店內擺放童玩、鍋碗瓢盆、木筷等器物,瀰漫著濃濃的懷舊氛圍。

「浪花」57號1樓的「愛木記憶工坊」由高大學畢業生創立,兼賣創意冰品的陳冠霖為熱心向顧客分享理念。(李怡欣/大紀元)

野Fun食旅 傳遞海洋保育理念

老屋整個二樓空間是「野Fun食旅」,這裡有廚房和大餐桌,專營野餐活動企劃,由景昱、林安兩位大男孩因獨木舟而結識成好友,談到「海」眼睛放出光彩,就像魚離不開水,哈瑪星這個往日繁華海口小鎮,就成了兩人的安適之所。在地食旅分享旅行味蕾記憶,帶領遊客到當地市場採買並料理,藉此傳遞歷史人文、 海洋保育理念,讓旅人品嚐著自己親手做的菜,築構專屬的哈瑪星記憶。

11月底開幕的「浪花」二樓「野Fun食旅」沒有自己的對外通道,因此景昱與林安正嘗試採用垂吊運載物品。(野Fun食旅提供)

景昱、林安兩人原先都是上班族,不想再過日復一日的生活,選擇最愛的旅行、美食與海洋成為創業理念,實踐過程,遇到親友的質疑與否定,景昱說,「自 己不會因此退卻,因為真正的阻力不是他人的耳語,而是自己的心。」創業實際面臨的考驗,像是經營網站、跑業務,油漆木工甚至管線都難不倒他們,創業燒錢, 只好大小事包辦,兩人卻不感到辛苦,因為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景昱說,上方高掛的小艇是從廢棄船隻拆卸下來的,它見證了高雄港過去繁榮一時的拆船工業。(李怡欣/大紀元)

都發局長李怡德表示,這群年輕人用心考究老屋的前世今生,除了沿用日治時期的舊有店名-「浪花」之外,房屋原有的洗石子牆面外貌、兩戶共用的中庭、 陽台與木窗等原有建築樣貌,也都費心保留下來,為65年的老屋注入青春活力,期待未來有更多年輕人來哈瑪星闖蕩,運用老屋和市府的補助計畫,實現自己的創意夢想。◇

責任編輯:葉琴

「浪花共同工作空間」舉辦開幕茶會正式對外營業,為市府推動老城再興、老屋再生政策新添成功案例。(高市都發局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