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2月22日訊】中共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日前在華盛頓中共大使館內出席活動時表示,「近期的一些動向,反映出美國一些人對中國認知的缺失和對中國出現戰略上的誤判。」更具體的,崔認為,「有些人因為中國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而感到沮喪。」事實上,美國對中共劫持下的中國,確有過幾次戰略上的誤判,但現在呢,其實是恍然大悟、大夢初醒!
去年,筆者有機會與台灣在美國的首席外交官、中華民國駐美經濟文化代表高碩泰大使會面,得知由於中共的全力打壓和封殺,台灣外交官在美國的外交界非常艱辛,高大使甚至很難以官方身分直接拜會美國國務院的官員,而不得不採用許多智慧的方式接觸。但即使如此,美國和中華民國(台灣)的高層交往和互相理解,卻沒有任何的障礙。但顯然,中共外交官雖然有外交上的便利,但與美國政界高層卻如雲山霧罩一般,充滿了隔閡、猜忌與誤解。
作為中共在美國的首席外交官,處在中美關係即將發生巨變的前夜,崔天凱的觀察和感覺應該不是那麼離譜的,但彼此的誤判和認知的差異如此之大,應該是他作為中共官員立場的偏頗所致。中共覺得美國當局目前對其有所誤判,焉知不是中共對美國高層的真正想法和美國的新國策有所誤判呢?中共覺得美國政府目前在誤判,何嘗不可能是美國政府以前有所誤判,而如今已經糾正過來、有了準確和真實的判斷了呢?如果以前美國政府誤判了中國(中共),現在清醒過來了,那在中共眼裡,原來的誤判很可能是正中下懷的,而現在的判斷反而可能就真的是「誤判」了呢!
崔天凱認為,「有些人因為中國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而感到沮喪。」沒錯兒,是有很多人因為中國還在走1949年以來的歧路,而感到十分沮喪。但沮喪的不是美國人,而恰恰是中國人自己,是中共既得利益集團以外95%以上的中國民眾。否則,中共也不需要花上比軍費還多的天量經費去「維穩」了,如果中國人不為自己國家所走的道路感到沮喪,而是感到自豪和欣慰,那維穩、菜刀註冊、攝像頭、監控、網路封鎖和媒體審查,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如果中國人民知道自己走在正路之上,中共也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說什麼「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了。
美國人確實為中國仍然「走自己發展的道路」而感到沮喪,美國的政府和民間,學術界和教育界,都能明確的感到這種沮喪。這種沮喪,跟美國人對北韓讓自己的人民餓肚子、金正恩賣褲子也要搞核彈,是一樣的感覺。這種沮喪,跟古巴雖然離美國只有一水之隔,但古巴人民至今沒有自由、至今仍然受到共產主義的荼毒,也是一樣的感覺。
美國對中國和中國人,其實不薄,美國在歷史上多次給予中國慷慨的援助,包括中國所謂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貿易上的支持。但是,雖然美國扶持了中國經濟這麼多年,輸出給中國那麼多的技術、管理方法、資金和外匯順差,卻沒有看到一個走向繁榮和自由的中國,反而幫助塑造了一個反美、聯俄、敵視人權的極權政權,一個拿了美國那麼多好處、但仍然明裡暗裡積極反美的白眼狼,美國人對此當然有理由感到非常的「沮喪」!
崔天凱辯解說,「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是基於自身的國情,有自身的理論作為指導,有自身的制度作為保障,有自身的文化作為底蘊。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改變。」此言差矣,豈止是差矣,是大謬矣。
中共強加於中國人民的道路不是因為中國的國情,而是聽命於莫斯科的命令;中共賴以指導的「理論」,已經被全世界人民所拋棄,連中共自己也在避諱,也被證明是不適合中國的邪說;中國目前的制度所保障的,不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而是中共最上層500個特權家族的利益;這個制度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保障中共自己的生存;中國傳統文化不是中共的底蘊,而是中共處心積慮要摧毀的對象,中共前三十年毀文化,後三十年毀物質,也摧毀了文化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至於中國的發展道路可不可能改、應不應該改,這已經不是中共有資格回答的了,中國人民在反共、抗共、棄共、退黨的浪潮中,已經做出了選擇。
崔天凱說,希望「那些感到沮喪的人能面對現實,丟掉一廂情願的幻想。」他恐怕很難如願。對中共政權有清醒認識的國人,面對現實可能感到沮喪,但人們不會丟掉希望,不然,當局也不會如坐針氈,雖然手中握有武警、核彈、軍艦和噴氣飛機,卻仍然日夜為政權的穩定夜不能寐。關心中國、對中國人民極其友善的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也確實感到非常的沮喪,但美國人民已經從夢中驚醒,並且更可喜的是,美國的新總統在做出改變,他改變(恢復)了美國的道德觀念,他改變了美國的經濟現狀,他也改變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
美國新總統川普的政府,他對中共的看法,有沒有「戰略上的誤判」呢?現在看來,不僅是沒有,反而有大夢初醒之後的明白和決斷。其實,應該是神讓美國甦醒了,讓世界人民甦醒了,認識到了共產主義的邪惡和危害,及其真正的目的。神在借川普之口、之手,扭轉了美國對中國的數度戰略誤判,也在目前作出了讓中共外交官看起來的「誤判」,而它恰恰是非常正確的判斷!(待續)◇#
本文轉自570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想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責任編輯: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