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週末撤稿 分析:海航事件撲朔迷離

人氣 5942

【大紀元2018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漢、周慧心採訪報導)海航鬧「錢荒」一直是媒體的熱點,而近日《南方週末》兩篇關於海航的深度調查報導也遭撤稿,總編被免職,這讓海航事件變得撲朔迷離。有分析稱,海航的擴張模式存在於諸多大陸企業中,海航的興衰將是中共經濟改革的風向標。

原定2月8日在《南方週末》發表的兩篇報導《海航又鬧錢荒》及《海航危機》突遭臨時撤稿,隨後又傳出消息稱該刊總編段功偉被免職,由現任南方雜誌社總編輯王巍兼任。

「南方週末之所以自刪稿件,按照以往對中共媒體的了解,我覺得它應該是受到了上面的壓力。」旅美時事評論員邢天行對大紀元記者說:「因為海航背後的政治背景是非常深的。8號那天撤掉了這個稿件,9號中信公司就有二百億元支持海航的協議。」

她表示,一個企業的興起和衰敗,都跟政治是密切相關的,「就像我們看到那個『明天系』一樣,它的背景深厚,財力也夠足,但這樣一個大集團卻在短瞬之間就土崩瓦解。」

邢天行認為,海航的模式跟「明天系」相類似,但是海航可能不是當局的目標,因此它一直沒有倒。「海外不斷地有人揭它老底,來針對海航集團,在醜聞滿天這樣的形式下,還有中信銀行來支持它,然後這樣一個深度報導被拿掉,從這可以看出,實際上它背後的這個政治背景非常的深厚,有保它的因素在。」

海航的錢荒

彭博社2月11日發表的一篇邁克爾舒曼(Michael Schuman)的專欄文章,文章說海航的管理層要求其員工交出工資,並承諾高額的回報。作者認為任何一個公司,如果選用這種方式融資,那它可能正在金融深淵的邊緣搖搖欲墜。

《金融時報》2月14日報導說,海航當天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部分高管和董事局成員購買了海航集團擔保的境外美元債券,顯示了他們「充滿信心」。分析師表示此舉非同尋常,一名公司治理分析師稱此舉「很奇怪」,並表示「這明顯是為了提升市場的信心」。

一位在海航融資部門工作的易先生對大紀元記者透露說:「最近公司開了很多會,有點緊張。」

不過針對《南方週末》文章,他認為雖然文中披露的內容是對的,但記者只強調反面的內容,卻忽視了正面的內容。

「關於我們公司投資併購、金融這個方面,就是動作比較大,這個方面說的還是比較正確的,但是在國內,類似海航這樣搞的公司,不只我們這一家,都是這麼弄的。」他說:「其實關鍵就是你做金融是否太過分,是不是完全是皮包公司,或是空手套白狼。」

他表示,海航是有資產的,「雖然用海口集團的地去貸款,還有造人工島,還有航空板塊的資產認證,但是它確實是有資產,那個資產,我們是去看過的,海口中心區域,海南省政府大樓就建在這塊地上,光那塊地就3,000畝,就是以前的海口老機場,就那塊地就能貸款幾百億、上千億,就是說,它是有資產的。」

易先生認為,既然有資產,情況就沒有那麼嚴重。他介紹說,海航有很多地,「大部分地塊都還沒有裝進去,說實話,它要都裝進去的話,它是值這麼多錢的。中國很多地方是沒有確認產權的,不能貸款,如果它真的要走歪路,要把它(那些地)都裝進去的話,那就值更多錢了。」

但海外中國問題評論人士文昭先生在其《談古論今》節目中介紹說:海航對那3,000多畝地只有開發權,並沒有所有權,「你海航只是購買了土地的開發權,但是你拿土地作為抵押品去貸款,你是在行使所有者的權利,就這一步你跨出去就有嚴重的法律問題。但是在中國所有的企業都是這麼乾的,這在中國就是一個產權的灰色地帶了。」

他表示,這不僅僅是海航發跡的軌跡,「其它一些所謂的中國奇蹟的明星企業,靠的也是產權這個巨大的灰色地帶,才能夠化公為私,把土地變成私人提款機。土地增值的財富,其實應該是歸全民共享的,應該用於興辦醫療,社會福利,教育等等公共事業。」

海航的「坐地起價」模式

《南方週末》的深度調查文章中披露,海航加速滾大其資本雪球的方式及其源頭——「土地銀行」提現。

1999年海口大英山機場搬遷,原來機場跑道兩側大約3,000多畝的土地,就由海航集團控股的企業取得了開發權。隨著20年來海口城市建設的發展,大英山變成了城市中心地區。在這3,000多畝地上,總用地面積達到了8,400多畝,在這個區域之內有16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因此,這塊地非常值錢。

文章介紹海航用土地變現的方式:第一步,海航將其土地資產注入到它旗下的某家上市公司,這樣那家上市公司的淨資產就會急劇增加;第二步,用該上市公司的股權向銀行做抵押,取得巨額貸款;第三步,用取得的融資去進行收購。

另一種方法,因為土地上有房產開發項目,所以又可以以開發貸款的方式,向銀行取得資金,然後把獲得的這個融資再次注入到海航旗下的某家公司,就接上上一種玩法了。

為何同一塊地可以不停變現?文昭先生介紹說:「就是因為土地價值增值,這塊地我過兩年就評估一次,價格就翻一番,過兩年再評估一次,價格再翻一番。抵押品的不斷升值,我就拿這個評估數字,不干別的,就可以不斷地向銀行取得更多的貸款。這就叫坐地起價。」

他認為,海航目前遇到的麻煩是因為它這一系列收購靠的是擴大負債來實現的。從去年開始當局加大力度要去槓桿,降低金融風險,海航只好出售資產還債。

「就像去年萬達出售它的文旅城項目和酒店項目一樣,但是海航更麻煩一些,」文昭說:「因為它給銀行的抵押品,有大量的是被收購公司的股份,那這個股價一變動,特別是股價一縮水,你的抵押品價值就縮水了,那債權人就不幹了,要不然你就補充抵押品,充值,要不然你現在就還錢。所以海航不僅難以取得新的貸款,反而面臨著可能要補充抵押品的壓力。」

《南方週末》報導中披露,從2017年1月到11月,海航的未償還借款餘額是6,375億元人民幣,而海南省2017年的GDP是4,462億元人民幣。

「海航這樣的企業巨人垮掉,會給中國的銀行帶來多大的壞帳壓力?除了圈內的人,我相信也沒有人能心裡有數。」文昭表示:「海航最後能不能度過這次危機?它是真的會垮掉,還是會繼續延續『大而不能倒』的神話,再次起死回生,其實這也是判斷中共經濟改革,在所謂的深水區能不能有所突破的重要參照。」#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海航陷入多事之秋 正在步萬達後塵?
真沒錢了? 傳海航欲出售集裝箱租賃資產
海航陷資金困境 向員工推銷金融產品籌資
海航面臨財務危機 牽連德銀股價下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