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搶收萬億規模備付金 欲奪新金融話語權

人氣 10675

【大紀元2018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中共央行日前下發特急文件,要求支付機構撤銷客戶備付金帳戶,這不但意味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快到頭,更代表著當局將從民企手中搶走新金融的話語權。

據財聯社消息,央行日前下發《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備付金帳戶有關工作通知》的特急文件,要求支付機構在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客戶備付金帳戶,備付金須全部集中存管。

事實上,今年6月29日,央行已明確要求支付機構2019年1月14日前實現備付金100%集中交由央行存管。去年底,央行就發文要求2018年1月集中交存比例需達20%,然後逐月遞增,4月份集中交存比例需提高至50%。

中共央行為何緊盯著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不放?

民企拿下中國支付市場

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中國民眾所熟知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機制是交易雙方通過有一定信譽的第三方機構(平台)來實現支付結算。

國外雖然也有PayPal等第三方支付,但遠不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大陸普及,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社會受中共體制和黨文化毒害,誠信喪失,因此對第三方信用保障存在強烈需求。

中國大陸除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外,還有財付通、銀聯在線、快錢、拉卡拉等規模較大的支付平台。

在中國支付行業,國有銀行機構儘管從數量上仍占據主力,但在交易規模和重要性上,早被阿里和騰訊等民營企業甩到身後。

企業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按總交易量(包括互聯網、移動及POS支付)計算,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份額占比分別是34.7%、25.1%;其中的移動支付,支付寶和財付通份額占比分別為52.7%、34.1%。微信支付因為並未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屬於財付通的前端渠道,交易量歸於財付通。

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事實上已經形成支付寶和財付通的雙寡頭格局。

備付金藏厚利 央行發文拿下

所謂備付金,就是支付機構收到的客戶貨款、但在客戶尚未確認支付前,存放在支付機構帳上的資金。自2013年以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中國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餘額快速增長,目前客戶備付金總規模已達1萬億元。

支付機構可以利用「時間差」讓備付金「錢生錢」,使得規模龐大的備付金成為一塊誘人的大蛋糕。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和銀行結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資金沉澱量,依據協議存款的方式計算。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這意味著,萬億元的備付金每年僅利息收入就有300億元。

更關鍵的是,第三方支付規模增長速度驚人,近年來交易規模的平均增長速度超過50%,相應的備付金規模也在飛速增長。

僅移動支付而言,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102.1萬億元;預計2018年規模將增長到171.5萬億元。

高速的行業成長,龐大的備付金規模,其中蘊藏的利益之豐厚,可想而知。

於是,當局出手,再三提高備付金交存比例,直至要求備付金100%集中交存,且交存備付金不計利息。

這意味著,當局從阿里等民營支付機構手中,直接奪得萬億元的零成本資金,而且這筆資金的規模還在高速增長中。

央行拿下備付金 與民爭利

中共央行的理由,主要是備付金可能被挪用,增加了金融風險。不過,對於支付寶和財付通幾乎瓜分了市場的中國支付行業而言,這種理由有點牽強。

支付機構備付金100%集中交存,除了讓中國支付行業每年至少損失300億元利息收入,代表國有銀行利益的央行每年憑空收穫萬億元無息資金外,並不會令金融風險實質性降低。因為作為支付業龍頭的阿里和騰訊,其經營風險顯然遠低於身為中共提款機的國有銀行的金融風險。

因此,中共央行強行無息拿下萬億元備付金的舉動,名為防範風險,實為與民爭利。

支付寶和財付通並未披露其備付金規模,但作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兩大寡頭,每年備付金帶來的利息收入都至少逾百億元。不過,相較於每年至少600億~900億元的手續費淨收入,備付金被中共奪走的利息損失,對於支付寶和財付通而言,相當於割肉之傷,痛卻不致命。

但對於行業中其它中小型民企而言,備付金的利息往往是主要收入來源,一旦被中共奪走,這些支付機構除了轉型,就只能是關門倒閉。

因此,央行此舉可預見的後果之一,就是所謂的行業洗牌,即除了支付寶和財付通,以及銀行機構外,其它中小型支付企業多半會被淘汰出局。

中共真正目標 意在掌控新金融

不過,央行拿下備付金,看重的可不僅僅是萬億元規模的資金和數百億的利息。

中共所圖的更大,其真正目標還是支付寶和財付通,是為了掌控阿里等民企主導的新興金融。

支付寶和餘額寶等新支付、理財方式的興起,反映出新金融正在中國飛速發展,並且,正在加速蠶食傳統銀行業的市場。而中共把持的國有銀行業,由於體制缺陷,低效且缺乏創新,根本無力與民企競爭;新興金融的市場份額幾乎完全由阿里和騰訊等民企贏得。

而金融不但是國民經濟的根基,同時也是中共控制、壓榨民眾和民企的重要工具,所以中共絲毫不敢放鬆對金融領域的掌控,對新興金融亦不例外。

中共去年已經開始行動,2017年8月,央行發文「斷直連」,要求今年6月30日前,支付機構所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需要通過網聯(或銀聯)平台處理。

中國網聯和銀聯,是央行掌控的兩大結算平台。中共「斷直連」,要求阿里和騰訊等新金融企業斷開與銀行的直接聯繫,必須通過網聯和銀聯來完成支付清算;就是要給民企主導的新金融,套上網聯或銀聯的枷鎖,最終從民企手中奪走對新金融的掌控權。

只是,央行6月30日的限期並未見效,「斷直連」進展不利。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支付寶和財付通等支付機構,可以憑藉規模龐大的備付金,作為同銀行談判的籌碼,消極抵抗「斷直連」。

央行現在下了死命令,明年1月14日前取消支付機構備付金帳戶,相當於直接搶走新金融企業的籌碼,逼迫阿里和騰訊等新金融民企配合「斷直連」,套上網聯或銀聯的韁繩。

儘管作為中國新金融領頭羊的阿里支付寶,一直抵抗到今年9月才被銀聯「收編」,但在央行直接搶走備付金的釜底抽薪式逼迫下,中國的新金融民企除了淪陷外,似乎別無他途。#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支付寶將入紐Eftpos網絡 華人遊客便利多
網文:中共央行再啟印鈔機 將加劇通貨膨脹
貿易戰外戰 中共央行懟財政部「耍流氓」
貿易戰轉貨幣戰?央行調整人民幣左右為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