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放緩,分析師認為對於如何提升商業和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北京幾乎無計可施。專家表示,中共更大的問題是需要努力使其法規與國際規範接軌,這並不容易,而且不會很快發生。
商業及消費者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下滑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受到貿易戰不確定性的影響,中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急速下滑,並減少對昂貴商品的消費,導致中國今年汽車和智能手機的銷量大幅下降。
德勤(Deloitte)會計事務所12月19日公布對在華公司財務主管(CFO)的最新調查結果,82%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而六個月前的調查只有30%的受訪者表示不樂觀,這意味著貿易風險攀升造成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認知出現重大變化。
此外,56%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已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僅38%表示2018年能達到預定的盈收目標。
分析師預期,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今年的GDP年增率為6.5%,明年可能進一步下滑。如果北京未能在明年3月1日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將面臨華府更大的懲罰性關稅。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24日發布2019年《經濟藍皮書》,預估明年中國GDP增長率會下滑到6.4%左右,而最大的外部衝擊是美中貿易摩擦。世界銀行12月20日發布最新的「中國經濟簡報」(China Economic Update)報告,預測2018年中國GDP增長6.5%,2019年則下降到6.2%。
中國經濟債務太高北京政策空間縮小
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的最嚴重問題是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債務水平過高,北京若想推出積極的刺激經濟方案,恐怕會使債務問題更加嚴重。
在此情況下,中共增強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的唯一途徑,就是推動重大的經濟改革和國內經濟的進一步開放。然而,一些分析人士擔心,在商業及消費者的缺乏信心變得根深蒂固之前,北京政府可能已沒有時間應對經濟下行的問題。
BBVA Research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Xia Le)認為,目前消費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達到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是這一次,北京沒有多少選項可以用來增強信心,因此其可能會把重點放在更大幅度的減稅。
上週,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同意通過減稅和保持資金流動,以提高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多位分析師亦認為,北京現在缺乏為經濟注入活力的選項。
「與2008年相比,中國(中共)現在的政策空間明顯縮小」,夏樂說:「中國企業部門的高債務水平以及金融市場的脆弱性,使得當局對提出大規模刺激措施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更加謹慎。」
「此外,考慮到與美國的貿易衝突,來自華府的外部壓力將使得北京領導人避免使用產業政策應對經濟衰退。」他說。
穆迪估計,中共地方政府所運營的企業實際負債可能達到人民幣60萬億元(8.69萬億美元),超過中共地方政府今年第四季度報告的預算內債務三倍多。
此外,根據穆迪的預測,中國的企業仍然相當高的槓桿,對非金融公司(non-financial companies)的貸款現在為其GDP的160%,這個比例在美國為74%,日本則為99%。
專家:外部壓力或促使中國開放市場
近年來,中國家庭的債務亦呈激增現象,家庭資產負債比率(家庭債務相對GDP的比率)從2008年底的17.9%飆升至2017年底的49%。在此情況下,專家質疑支出是否能支撐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Liu Yuanchun)告訴南華早報,造成中國的高債務水平的原因是北京的經濟管理方式破壞市場。
「這些問題很難解決」,他說:「許多問題都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及和行政控制的產物。」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下個階段的結構改革必須是大膽且果斷的」。
CEB國際投資研究部負責人林樵基(Banny Lam)認為,外部壓力可能會促使中國開放市場。
「今年,我們已經看到北京採取一些措施開放保險和證券經紀等行業」,林說:「但是對中國(中共)來說,更大的問題是它還需要努力使其法規與國際規範接軌,這並不容易,而且不會很快發生。」#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