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2月22日訊】在德國過聖誕節,最熱鬧的是12月24日平安夜,就好比是中國人傳統的大年三十夜,下午兩點以後,商店打烊,街道冷清,還漂流在外的人都急著往家趕,趕赴晚間闔家團聚的大餐。
曾經有德國朋友對我說,世上最讓人傷心的事,莫過於平安夜無家可回,一個人隻身影單地度過。所幸的是,自從來到德國,在自己成家之前,我的平安夜都沒有淪落到要獨自面對燭火。
二十多年前的秋天來到柏林求學,三個月後的第一個平安夜,便有德國同學安娜邀請我去她家共慶。安娜來自前東德,我們在選修同一門課時認識的,她兼修中文專業。她曾去中國的大學做過一段時間交流學生,說在中國過年時,總有同學老師怕她孤單,叫她去自家吃年夜飯。所以她回國後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請我這個異鄉留學生去她家過平安夜。
她家住在東柏林典型的大高樓裡。她的父母和我爸媽年紀差不多。和我家一樣,她家過節也是父親掌勺,她還有兩個妹妹,比我多一個。總之進了她家門,我立刻就有了回到家的親切感覺,連客廳裡那些東德風格的家具擺設,也和我家的很像啊。
像她們家的所有家庭成員那樣,我也在聖誕樹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禮物,當然我也事先做了功課,給她們全家準備了禮物。當我半夜裡帶著滿滿的腸胃和精神收穫回到學生宿舍時,居然還引來宿舍裡無處可去的其他外國學生的羨慕。
那一個溫暖的平安夜,讓我在心裡許下了一個小小的願望,等到有了自己的家,也要邀請那些單身的異鄉客來過年過節,取之於人,還之於人。
隨後在柏林求學的那幾年,平安夜常是在德國友人克里斯蒂娜家度過。她是一個單親媽媽,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我是在學校食堂裡看到她尋找保姆的紙條,於是打電話去應聘,電話裡就談得很投機,因為她去過亞洲,很喜歡亞洲人。去她家面試時,那兩個四歲的小男孩馬上就爬到我身上來。
自然而然,我成了她家的一員,她需要時我就義務幫她去看孩子,她有好吃好玩的事都記著叫上我。她的母親簡直是把我當小女兒來看待,給自己女兒織毛衣時,總想著同時織一件小號的送給我。有一年夏天,她們還請我和她們三代一起去海邊度假。如今,我的兩個兒子都比當年她的兩個大了,期間大家都搬了無數次家,都不在同一個城市,但一直聯繫不斷,呵護著這份親情。
大學畢業後去德國南部工作,平安夜又有熱心的德國同事邀請去家裡共度,也是祖孫三代像中國人家一樣熱鬧,又玩樂器又唱歌,不亦樂乎。
轉眼自己也成家了,還沒有孩子的時候,或者是去公公婆婆家過平安夜,或者是去德國丈夫的大哥家。如果哪裡也不去,我就叫上周圍認識的中國學生來我家,一起吃火鍋過節,一了當初的心願。
隨著孩子的降生,過平安夜幾乎就是圍著他們在轉,節前一起裝飾聖誕樹、準備禮品、準備大餐,忙著自家的小日子。這裡出生的孩子,沒有中國過大年的感覺,聖誕節對他們來說,很大一部分意義是能收到禮物,那種闔家團聚、安撫心靈的需求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來。
也許他們會慢慢領悟,平安夜,團聚夜,當我們敞開家門迎接客人的時候,當溫暖融化孤單的時候,他們會找到用物質換不來的珍貴禮物。
責任編輯:王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