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從4月中美貿易爆發衝突以來,雙方從部長磋商一路升級為11月底的首腦會晤。因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尤甚,一直讓中方比美方更急於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目的是停止美方繼續推進關稅。
目前,距離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對華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至25%,只剩一個月的時間。同時,川普本人還表示,可能繼續推進剩下2,67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
要命的是關稅效應已經浮現,美國大型零售商減少了來自中國的訂單量。浙江一家生產露營座椅的聖雪休閒用品公司(Sunshine Leisure)表示,儘管商品定價下砍7%,美國訂單仍少了30%;深圳家具商Homegard International的銷售經理更說,他們的訂單對半腰斬。
數量與價格同降的現狀已讓中國企業雪上加霜。一般商家會在第四季度下明年的訂單,但因為擔憂2019年1月1日的關稅稅率提高,美方企業拚命與中國企業討價還價,以至於雙方無法達成共識。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山東LED裝飾燈的供應商表示,美國客戶要求他們吸收10%關稅成本,明年訂單到現在還沒譜。福建背包供應商的銷售經理Andy Li指出,訂單協商通常會花兩週,現在有些客戶談了一個月還沒有結論。
而路透社最近採訪不同行業的數十位企業高管、貿易律師和遊說團體後,也發現最近幾個月整個亞洲一片忙亂:高管催要樣品、到處參觀工業園區、僱聘律師以及和官員見面。
「我聽到這些企業說的最多的就是『多年來我們一直說把中國供應多元化,現在我們真得這樣做了』。」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執行副會長Stephen Lamar說。該協會有超過1,000家會員,每年為美國零售銷售貢獻逾4,000億美元。
大陸媒體《證券時報》日前採訪玻璃大王、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曹表示,據他所知,中國民營企業倒掉一大片,企業管理層白領的錢都買了股票、基金和房子,因為上述投資大虧本,「大家都愁眉苦臉」。
為保住中國世界工廠 中方急於談判
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在「國家利益」撰文說,北京經過幾十年才獲得供應鏈可靠成員的聲譽,而現在正在迅速失去這種地位。「川習會可能是個難得的好機會,不僅是中美兩國高層的經濟接觸,同樣也是保住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角色所必須的。」他寫道。
投資銀行瑞銀11月的一份報告中稱,技術含量不高的商品和低附加值的製造業是從中國轉移得最快的行業,而機械、運輸和IT領域的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可能要數十年才會遷走。
而花旗10月份進行的一項區域客戶調查則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客戶已經在調整供應鏈,以降低對自身業務的衝擊。
「製造商和零售商正在關注(川習會),」PTM Images首席執行官巴斯(Jonathan Bass)週一(26日)表示。 「如果川普宣布與習近平達成協議,或者甚至表示將儘快與中方達成協議,這些企業將在中國保留工廠和生產。另一方面,如果他們認為川普不會掉入洞穴、沒有達成協議,那麼他們將開始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以外。」
若中美雙方沒有達成任何交易,巴斯認為,這種不可預測性將促使零售商「立即轉外包」,從而使美國再次具有競爭力,即使對於低成本商品也是如此。
然而即使週六雙方達成交易,這種不確定性也不會完全消失。因為一旦北京不履行承諾,貿易關係很可能再次出現中斷,如2017年4月中方在美國提議百日計劃但沒有履行一樣。
中國學者:川習會是難得的結束貿易戰的機會
週六的川習會可能是美國與中國改善經濟關係的難得機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和北京大學研究生古德曼(Person Goodman)週二在大陸財新網站聯合撰文說:「我們目前正處於結束美中貿易戰的黃金機會。」
文章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其他高層官員在言論和政策上的明顯轉變,表明中國(中共)願意進行有意義的和真正的改革。「在這種自由化的勢頭下,中國和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文章寫道。
文章特別指出,最後一批美國301關稅(2,000億美元)將打擊中國「低利潤但高就業的領域」,並將對中國就業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情緒發生重大轉變」。
他們認為,「大規模失業」使中方對貿易爭端的看法發生轉變,從「兩國政府之間的分歧」轉變為「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分歧」,而新的關稅「可能對雙邊關係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凱源資本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告訴媒體,「打一場贏不了的貿易戰是北京最不需要的事。中國(中共)應該做出必要的妥協,以平息貿易戰,然後繼續去處理國內更急迫的經濟問題。」
自貿易戰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股市低迷,已逼迫中共政府考慮大幅削減進口關稅以及降低對全球公司的貿易壁壘,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而美國,經濟增長優於預期(3.5%),並創下2015年以來最佳同期表現,失業率更達到49年以來最低。
美國學者:勿輕易與中方達成協議
那麼美國社會怎麼看待川習會達成協議?除了一直主和的意見外,主戰的智庫可出現意見分歧,一派主張達成協議、但一定要加「緊箍咒」;另一派是警告不要為了假承諾上當,輕易達成協議。
「川普總統應該認識到,他在美中貿易和技術衝突中的首要任務不是達成協議,尤其是不能為了一個假的承諾達成協議,這一點至關重要,」華盛頓特區的貿易專家托尼爾森(Alan Tonelson)告訴「國家利益」媒體。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撰文說,中美雙方制定一個基本貿易框架將是積極的一步,但總統川普不應該被中方的購買承諾分散注意力。
他表示,中國(中共)通過盜竊和強制轉讓、非法獲取技術,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美國的一種經濟和安全威脅。而在促使中方長達數年的行為發生深刻轉變之前,不應對華暫停或淡化施壓,尤其現在這種變化尚未開始顯現。
「川習會最重要的一個結果應該是:中方不得對美國捍衛技術的行為進行報復。」史劍道說。他表示,美方不要圖會議結束後的幾天舒服,而在未來幾年吃盡苦頭,因為很容易跟蹤中方靠訂單、買商品,但要跟蹤中方是否仍在進行強制技術轉讓,這需要無限期的努力。
停止關稅 美方底線在哪兒?
中共內部一直呼籲通過談判解決美中貿易衝突,同時也強調要保全面子。《紐約時報》報導說,了解北京想法的人說,中共領導人不願意接受美國對中國商品任何的永久性關稅,他們擔心這種妥協會在國內被視為「軟弱」的表現。
川普本週六在阿根廷舉行的20國集團會議上與習近平會面時,總統結束關稅的底線條件應該是什麼?簡單講,就是3零2停1允許——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以及零補貼,停止知識產權盜竊以及強迫技術轉讓,並允許美國公司在華獨立運營。
其中最難達成的是,中方表面肯許諾的要求其撤回重商主義的國家支持政策。
「因為中共當局的議程不僅破壞了美國在國外的競爭力,還削弱了美國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優勢,從半導體到人工智能,這都在威脅美國的國家和經濟安全。」美國科技智庫科技信息和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ITIF)主席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
他認為,除了具體要求,如減少網絡盜竊、強制技術轉讓、削減產業補貼以及取消市場准入限制等,還必須建立一套可以衡量進展的機制,比如每6個月評估一次中方的行為舉措,是否遵守其許下的承諾。如果有,川普政府可以取消關稅;如果沒有,白宮應明確表示將繼續對中方施壓。
白宮透露的信息明確 球在中方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週二告訴記者,現在「球」在中方,並希望在經過幾個月令人失望的美中貿易會談後,希望週六晚上的首腦晚餐是一個「突破的機會」。
「習主席有機會改變這些會談的基調和內容,川普總統表示他都可以談。」庫德洛說。他認為,北京「必須做得更多」,才能解決美國的擔憂。
川普週四(11月29日)出發前往阿根廷首都參加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前告訴記者:「我認為我們非常接近與中方取得進展,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否想要這麼做。」
「我認為中國(中共)想要達成協議,我希望能達成協議,但坦白說,我喜歡我們現在的交易。」川普說。
中共官方發言人週四亦發表了對川習會的樂觀態度。
早在4月中美剛爆發貿易衝突時,美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在政治外交雜誌《國家利益》撰文說,川普應該跟習近平會面、並開始直接談判,因為只有這兩個人才能夠成功解決這場爭端。
惠頓的文章基本上準確預測了後續中美貿易衝突的發展。「事實上,跟中共走到這一步上,一個主要原因是之前為解決中共違反貿易規定的每個途徑都失敗了。」他寫道。
所以,他警告說,即便川普和他的顧問可能再次接受中共空洞的承諾——承諾要改變它們的行為,但沒有看到中共改變做法,川普絕不會停止。#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