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在中共軍方部署間諜芯片,攻擊供應鏈中的硬件,並滲透亞馬遜和蘋果等科技產品的新聞爆光之下,五角大樓價值百億美元的雲計算項目的投標截止日期也將至,醜聞是否為競標帶來壓力,引發關注。
對於《彭博商業週刊》10月4日發布的重磅新聞,雖然蘋果、亞馬遜、服務器組件銷售商「美超微電腦」以及中共政府都否認了報導內容,但此報導仍然引起許多人對中國電子製造商的擔憂。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賽特(Kevin Hassett)近日也提起了這一爆料內容。他警告美國公司,與中國(中共)做生意要三思而後行。
香港上市的聯想和中興通訊週五股價也分別受此爆料新聞影響下跌了15%和10%。
中共的間諜芯片最終影響到近30家公司,包括一家大銀行、政府承包商和蘋果及亞馬遜。
彭博社10月5日報導稱,這一爆料加大了科技供應商們競爭五角大樓的一個價值100億美元的雲計算合同的難度和壓力。因為他們要證明他們的系統是安全的,才有希望贏得競爭。
間諜芯片事件是否影響亞馬遜贏得競標引關注
亞馬遜是雲計算服務領域的市場領先者,一直以來也是五角大樓項目的重要競爭者。當被問及此報導對亞馬遜競標五角大樓項目有什麼影響時,該公司指出,其聲明否認彭博的報導。
安全和採購專家表示,亞馬遜贏得五角大樓的雲服務項目的前景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因為該公司可以說它是中共間諜芯片的受害者。根據《彭博商業週刊》的爆料,亞馬遜在發現了在中國分包商運營的工廠中的違規行為後,向美國當局做了報告,並採取行動限制後果。
儘管如此,這些披露仍然增加了五角大樓、亞馬遜和其它競標者的壓力:加強措施,確保他們的系統在全球市場中的安全。在這個市場中,整體設備多是在中國生產。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資深議員希夫(Adam Schiff)表示,該小組應該就中共是否試圖滲透計算機芯片供應鏈,向各機構尋求更多的信息。
布魯金斯學會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韋斯特(Darrell West)說:「我確信亞馬遜擁有一些最優秀的安全人員。他們以前遇到這個問題(芯片間諜)的這一事實應該使每個人警覺。」
五角大樓雲計算項目競標最後期間將至
亞馬遜、微軟、IBM和甲骨文等公司距離提交對五角大樓項目投標的最後期限,僅僅還有一週的時間。這個項目涉及將大量敏感的政府數據移至商業運營的雲系統。
亞馬遜網絡服務從一開始就被視為領跑者,因為該公司已經在2013年贏得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價值6億美元的雲計算合同。隨著微軟公司擴大與情報界的合作,該公司正在迎頭趕上。
甲骨文公司拒絕評論間諜芯片報導對其在五角大樓合同的競標有何影響。微軟和IBM沒有對彭博社的置評要求給予回應。
國防部在7月份曾發布了其對該項目的最終要求。該項目名為「聯合企業國防基建」(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JEDI),投標的截止日期為10月12日。
五角大樓發言人巴布(Heather Babb)在回答如何解決滲透設備風險的問題時,提到了一些詳述採購要求的文件。五角大樓要求公司達到嚴格的安全準則,包括獲得頂級安全許可的能力,提供政府批准的加密,提供地方數據中心並僱用美國公民做數據中心的員工。
專家披露中國組件可能帶來的風險
《彭博商業週刊》援引十幾位不具名的美國情報界和科技界人士報導,美國政府正在調查這起2015年發現的、令美國情報界震驚的黑客攻擊,因為這些服務器被用於美國國防部的數據中心、中情局無人機、海軍軍艦,以及其它許多公司的電腦系統。
華盛頓的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項目的副主任卡特(William Carter)認為,根據《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雖然亞馬遜可能已經發現了中共滲透的證據,但仍有很多其它的公司也面臨著間諜芯片的風險。
卡特說,很多做這種組裝工作的中國工廠都與眾多的大型美國公司合作,這也意味著中共軍方可以利用這些中國公司在設備中嵌入各種硬件。
「問題是我們的大多數電子產品都是中國製造,」 布魯金斯學會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韋斯特說,「即使文件服務器是在美國製造,仍然可能有來自國外,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組件。他們(中共)能夠將微芯片插入設備這一事實非常可怕。」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華納(Mark Warner)表示,《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提供了更多證據,證明中國(共)的行為模式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和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嚴重威脅。」
除了來自外部的網絡攻擊外,美國的安全專家們正在努力應對被插入美國網路中的祕密設備的威脅。
美國前國防部官員,諮詢公司Celero Strategies主席索洛韋(Stan Soloway)說,全球供應鏈的弱處要求科技公司始終保持警惕,以保持領先於正在發展中的威脅。
「你可能有最嚴格的安全要求,但在下游,你可能被連接到一個政府沒有直接合同控制的全球供應鏈。」索洛韋說。
彭博社情報分析師巴赫(James Bach)表示,這個問題應該引發一個有關供應鏈安全的討論,應該讓所有大型科技公司和國會議員參與。#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