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0月15日訊】海耶克與凱因斯對一九三零年代大恐慌的南轅北轍看法中,牽扯到彼此對貨幣理論的差異,很有必要予以檢視,而一生鑽研貨幣的蔣碩傑院士的說法最深入,以下就引用蔣碩傑院士的觀點來說明。
在一九三零及一九四零年代中,凱因斯與海耶克兩位是最受人注意的貨幣理論家,可是他們倆的主張往往是正對角的相反。譬如說:不景氣的原因,據凱因斯說法,是由於儲蓄過多,投資對資金的需求不足以將其充分吸收利用的緣故。但是據海耶克說法,那是由於儲蓄所提供的資金不足,以致企業家計劃中的投資都必須縮短其生產時間,提前使產品上市,結果一方面是投資總額減少,一方面是快速產出來的商品在市場上擁塞難銷。
講到儲蓄對社會的效果,凱因斯說,它對社會可說一無功效,它只會將商品的需求減低,使它們難以出售,而它表面上提供的可投資的資金(Investible Funds)則會落空;因為儲蓄的增加,必然使商品的銷售減少,因而售貨商人他們自己的儲蓄,必將減少。總結起來,整個社會的儲蓄,未必因一部分人儲蓄意願的增加而增加。凱因斯還利用國民所得會計來辯論說,因為國民所得一定等於消費加投資,而消費又依定義等於所得減儲蓄,以之代入國民所得之公式,則吾人即可獲得「儲蓄與投資必然相等」的驚人結論。這一段詭辯,震驚了舉世的經濟學者。難道我們真的不必費吹灰之力,不經由儲蓄就可以有了巨額資本,使任何國家富強起來嗎?這要是正確的話,世界上就不應再有任何貧窮的國家了。可是事實上,非洲及拉丁美洲、甚至亞洲的貧窮國家,為什麼會愈來愈窮呢?
這個啞謎,讓世人絞盡了腦汁才能識破。原來據羅柏森(D. H. Robertson)精心指出,凱因斯所引用的國民所得會計原理﹝即「國內生產毛額(GDP)一定等於消費加投資」﹞此一公式,只適用於同一時段中的統計數字。而吾人日常所謂以儲蓄 資金融通投資的行為,乃指以前一時段中的儲蓄(即上一時段中的所得減去該一時段中預定的消費支出),來融通本時段的投資支出。在考慮這種投資的融通行為時,凱因斯所用的國民會計公式中的儲蓄,就毫無意義了。但是就因為凱因斯揪出了這麼一個無 實際意義的儲蓄,竟使經濟學人困惑了好幾十年,使人將一向被視為一種社會美德的「節約儲蓄」,轉而被視為招致失業與不景氣的自私自利的行為了。
其實,這都是他將儲蓄與投資定義為同時的數量,而忽略了實際的動態經濟中,它們在時間上先後順序關係的緣故;只有將時間的差別及順序排入,我們才能看出它們的成長與伸縮。由凱因斯的名言:「在長期,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就可得知他只重視短期,亦即「人只活在當下」。事實上,在一九三七年,也就是他的《一般理論》出版後還不到一整年時,凱因斯就已經覺悟到儲蓄與投資的正確處理,必須有時間順序。
凱因斯在和瑞典經濟學者歐林(B. Ohlin,一九七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 辯論的時候,他已經了解,當一個投資計劃到資金市場去尋找融通的時候,這投資計劃通常尚未開始執行,而它籌措的資金則必須是已經到手的,即已經完成的儲蓄;至於他自己所倡導的所謂「一切投資都會自動的因為『乘數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 產生與其等量的儲蓄」之驚人理論,那只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籌備資金的當時是借不到手的。所以當上一期已經完成的儲蓄不足以融通這一期的投資需求的時候,其差額除了讓利率的上升來消除之外,就只有靠國外資金的流入及由銀行系統製造貨幣,來補充儲蓄者所提供的舊有貨幣了。
這種由銀行系統製造貨幣來補充,那就是羅柏森教授依傳統的經濟學而說的銀行界的一種「竊盜行為」(Act of Burglary)。因為銀行的正規職務是「仲介行為」(Act of Mediation),即將他人委託存放在銀行的貨幣轉貸他人。如果銀行將此正當行為棄而不顧,而竟以擅自私造的新貨幣,來代替公眾委託存放在他那裡的貨幣來貸出去,結果這些新製的貨幣必將與舊有的貨幣相競爭,而奪取其未來可能購得的商品之一部分。
這即是傳統經濟學所指責的銀行「竊盜行為」或「五鬼搬運法」。但是凱因斯學派的信徒,則矢口否認這種「竊盜行為」。在他們眼中,貨幣只是一種流動性較高的資產,別人持有的貨幣增加,不管是怎樣增加的,對我並無損害;同樣的,我所持有的貨幣增加,不管是怎樣增加的,對別人也無妨礙。所以銀行增發貨幣,乃被視為增加全社會的「流動性」的好事,而不再被視作「竊盜行為」了。因此,在凱因斯學派盛行之後,通貨膨脹之風氣,瀰漫全球。尤其在政治道德較差的開發中國家,其當權者都利用銀行信用膨脹,貸款私人親友,以收「五鬼搬運」之實效,以致財富集中,所得重分配日益不平,老百姓則痛遭通貨膨脹之疾苦;追究其學說之正謬,我們能說這是海耶克和羅柏森這些保守派的錯誤嗎?
還有凱因斯學派的金融理論,既認為不管銀行吸收與否,儲蓄自會與投資相等,所以從不著重金融機構應當多方努力吸收及鼓勵民間儲蓄的職責;相反的,儲蓄倒被視為自私行為,消費倒受到獎勵。於是,像美國這樣本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就曾因為經年儲蓄低落到百分之二或三,政府預算又頻年出現巨額赤字,以致外貿連年虧空,負債累累,很快的由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而退居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蔣碩傑就感慨地說:「如今海耶克與凱因斯兩位大師都已作古,我們為他們兩人蓋棺論定,不能不作一個平心的公平論斷吧!」#
責任編輯:高義